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6日至7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力防风险、保稳定、建制度、补短板,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队伍,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2.
《中国应急管理》2020,(3):48-48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中央要求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疫情对我国经济的短期冲击不可避免,亦将对未来包括应急科技、应急产业在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深层次挑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统产业组织水平不高,疫情中传统产业链组织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亟需加速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应急管理与公共治理能力不足,公共部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缺乏经验,企业灾备意识薄弱,尚未做到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  相似文献   

3.
1月6日,伴随着2020年的初雪,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论述,全力防控重大安全风险,奋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应急管理和安全治理虽然源起于不同的学科和实践,但在随后的发展中呈现出理论上的趋同,这既表现为概念内涵的重叠,也表现为行动主体和行动机制的多元化.理论趋同表明本质相近,因此应急管理和安全治理在制度上可以整合.中国已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这也为安全治理和应急管理的制度整合提供了可能.从当前面临的新兴风险来看,应以安全治理的兴起为契机,在安全治理的大框架下,推动建设下一代应急管理,增强应急管理对新兴风险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曹海军  梁赛 《理论探讨》2020,(3):149-157
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伴而生,2003年SARS疫情成为我国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开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则成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又一重大契机。基层社区作为防控第一线,担负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堡垒功用,探索建立健全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既因应治理重心下沉、预防关口前移的客观趋势,又能够更好地提升和激活社区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现阶段,基层社区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存在工作行政化、意识僵直化、方式工具化、队伍非专业化以及动员机能弱化等现实困境,要在立足于整体性与差异性、紧迫性与渐进性、防控导向与民生导向等逻辑理路的基础上,将社区由应急管理的"行政末梢"转变为"治理枢纽",以数字化技术为抓手,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势和协同治理思路为支撑,推动形成以"精明管理""精确识别""精准发力""精密防控""精细服务"为核心构成和着力点的社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6.
建立成熟、定型的应急管理制度是实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要举措。我国应急管理制度是富有中国特色、富含中国智慧的制度设计,其建构与完善的脉络呈现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样态。其中理论逻辑蕴含着应急管理制度的基本表征:基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下的功能性与保障性;基于应急管理理论下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下的人民性与发展性。历史逻辑反映了应急管理制度化建构的演进过程及规律:既植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应急管理制度的探索历程,同时遵循了应急管理制度化演进规律。实践逻辑是对制度诉诸"实践"的现实观照,要想将现代化的应急管理从目标式的图景变成真实的样式,就必须从制度规范、制度运行和制度保障上,切实以制度威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以来,SARS、禽流感、霍乱和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凸现出我国建立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本文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政府在SARS危机管理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出发,在“风险社会”的宏观理论背景下,从风险感知、危机管理、制度变迁和政策学习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较短时间阶段性成功防控新冠疫情,源于新型举国体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领域上的应用。新型举国体制是对我国传统举国体制的继承与创新,由国家意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治理体系及科学技术专业知识构成,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加注重人民当家作主等特征。新型举国体制在防控新冠疫情上的制度优势具体表现在快速正确的应急领导、专业应急队伍、市场经济提供的应急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省际"互助、基层动员与社区治理、军地协同、国内外应急支援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风险治理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是城市风险治理取得实效。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典型的现代化风险,对我国城市风险防控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疫情防控的根本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此前提下,构建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导向的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城市疫情整体性防控模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世界主要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越来越重视应急准备工作,注意加强风险评估与沟通,积极推进"专业化"能力建设,构建标准、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应对重大风险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21,(1):68-73
2018年机构改革以来,初具雏形的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暴露出短板和不足。究其原因,在应急管理范式变迁过程中,短期内完成了机构改革,但应急管理的制度、主体能力和意愿以及应急文化等方面建设出现行动延迟、错位或滞后,致使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理想状态、制度状态和运行状态之间产生了变迁差距,即"堕距"。"十四五"时期应以弥合制度、主体和文化等三个方面的"堕距"为主要任务,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7,(3):45-52
应急失灵是应急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通过应急管理多案例的归纳研究,初步提出了应急失灵的概念框架。在学理上,应急失灵可以定义"应急管理未能发挥预期功能的情形"。从表现形态来看,应急失灵可以分为总体性失灵、局部性失灵和阶段性失灵。从引发原因来看,应急失灵可以分为结构性失灵、策略性失灵与知识性失灵。应急失灵作为概念框架不仅可以用于描述和解释,还可以用于指导应急管理实践,从应急失灵的表现形式和应急失灵的引发原因着手来治理应急失灵。  相似文献   

13.
应急管理风险教育是指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及对风险认知、辨识、管控、减轻等方法传递给人的活动,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通过数据资料调研,分析应急管理风险教育的内涵,研究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的短板,提出了广东省应急管理风险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为提升各级组织的应急管理风险教育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强化公众安全意识、提升自救互救能力,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稳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中央纪委十八届二次、三次全会又对"强化制约,配置权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这对地方高校站在新的高度和角度、用新的思路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地方高校应该根据权力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通过排查廉政风险、制度的废改立,管理流程再造,信息化手段运用等,形成更好的制度、机制和校园廉政文化环境来防控廉政风险,把廉政教育的说服力、权力监督的制衡力、防控制度的约束力、违纪惩治的威慑力、校园文化的渗透力有机结合起来,保持地方高校的纯洁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应急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制度优势充分转化为应急治理效能是摆在应急管理工作面前的新的时代命题。本期,《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以"制度优势转化为应急治理效能的方法与路径"为题,邀请了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温志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学术委员会成员、教授董传仪,广东南方应急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杰,吉林省行政学院教授黄凯,山东省应急管理厅调研员刘桂法,中国应急管理报社党委书记崔涛,以及天津师范大学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康伟、天津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处置中心主任郑大鹏,天津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金宽,天津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副教授韩玲梅,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郝雅立,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李永俊、博士曾关秀、博士胡峰等,从理论依据、行动原则和方法路径方面进行分析研讨。本文由温志强教授组织、撰写。此课题已列入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推进社会高效能治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天津的对策研究"(TJZK21-23)。  相似文献   

16.
杨玲 《理论导刊》2020,(1):32-39
执政风险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政风险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面临的可能危及执政地位的危险与威胁;狭义的执政风险是指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出于决策而招致的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执政风险外延宽广,具有主体关涉、结构二元与结局殊异的特征,并且日渐表现出由单一向综合、由缓慢演进向加倍增进、由结局平淡向颠覆存亡的转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历程经验启示我们,新时代要强化党的风险意识,以科学思维方法消解执政悖论;探索风险防控模式,创新党治理风险的新范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党应对风险的体制、机制;推进自我革命,厚植党防控风险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7.
"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这四个方面,就是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之间的结合点、关键点。其实质就是要解决好国家制度的普遍性、必然性与应急管理的特殊性、偶然性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国家治理整体性、统一性与应急管理综合性、专业性之间的关系。这是应急管理制度优势转为实践效能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内部控制:廉政风险防控的新视角和有效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腐败的形式和特点对现阶段廉政风险防控提出了新要求:从"不敢腐"向"不能腐"转变;加强制度防控,推进信息公开。通过对风险管理视角、质量管理视角和基于防止利益冲突视角的廉政风险防控优缺点的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特征,发现内部控制与廉政风险防控存在内在一致性。从内部控制视角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成为现阶段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新视角和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19.
社区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单元,社区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议题,提升基层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能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需要搭建广泛协同的治理平台、形成即时共享的互动关系、遵循集中统一的领导模式,以社区为核心,建构社区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力量、居民以及社区之间的多元协同网络治理体系。通过信息网络、决策网络、服务网络的顺序,将多元主体连接起来,依据信息网络双向互联、决策网络自上而下、服务网络两两互连末端指向的动力机制与网络间的结构关系,最终形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协同网络体系的建构将"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卫生的治理优势,回应了我国城市社会治理体系中权力与责任下放、基层治理重心下移及资源与服务下沉的总体趋势,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李理 《求知》2020,(3):36-3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给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带来巨大挑战。科学高效应对和处置疫情,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要求我们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