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布 《桂海论丛》2000,(1):49-51
文章探讨了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指出我国转型期社会心态的主要表现特征,有整体性、复杂性、趋向性和时代性四个方面从为在社会转型期,理性的、健康的,能顺应社会变革和历史潮流的社会心态必将对社会进步发挥出积极的影响,病态的社会心态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因而提出了要调整和优化社会心态,促进改革深化发展的四个方面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转型期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主要表现为:炫富心理作祟与仇富心理滋生,怀旧心理泛化与弱势心态萌生,焦虑情绪的纠缠与倦怠心态的困扰,对“体制内”的盲目迷恋与对政府公信力的非理性质疑.大学生不良社会心态的形成,与制度体制转型造成的利益冲击、文化多元化发展带来的价值冲突、主体意识不够成熟导致的认知困境以及网络媒体广泛应用的负面效应有一定的关联.为此,调适大学生的不良社会心态,对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转型期社会心态问题的有效疏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书明 《青年论坛》2005,(5):123-125
在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社会心态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失衡与迷茫、浮躁和盲从、不安全感和怀旧心态、心理矛盾与评判标准的二元化等。这一切都根源于转型期社会规范和制度的冲突与失灵。对此,必须倡导和建立新的社会规范;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的力度;加强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马寄 《桂海论丛》2014,(2):114-116
社会心态反映着社会舆情,折射着社会现实。文章首先在审视当下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当下社会负面心态的主流是焦躁。导致社会的焦躁心态原因有三:首先是处于转型期的人们心态倾于波动,易于焦躁;其次,收入差距过大,直接诱导社会焦躁心态的产生;最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进一步加剧了焦躁心态。消弥焦躁的社会心态,营建健康心态,应重点采用以下措施:其一,改善民生;其二,积极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5.
赵光侠 《前沿》2010,(18):93-95
执政党认同是维护执政合法性、降低执政成本和规避执政风险的内源基础。转型期低收入群体不公正感、生活满意度低及社会焦虑等负面心态的产生不仅违背了和谐社会的价值旨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执政党的价值认同和政绩认同。因此,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价值观,规范公正的制度设计,畅通政治沟通渠道,发挥意识形态的引导功能,才能消除负面心态,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执政党认同。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与校园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与校园文化■吴崇华在社会转型期,不仅社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表现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作为一种特殊社会—文化现象的校园文化,当然也不例外。随着高等院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校园文化也凸现出来,逐渐引起研...  相似文献   

7.
浅议台湾知识分子心态刘以籁,马心仪台湾知识分子历来对台湾的思想传播、舆论导向、民众情绪等产生独特的影响,从而对海峡两岸互动、联系和推动和平统一进程,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试对台湾社会进入转型期后的知识分子心态,特别是对统一和两岸关系问题的心态作一分...  相似文献   

8.
德育价值是德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德育存在的根本前提。社会转型期既给以“育人”为目标的德育带来巨大挑战,亦给德育价值带来困惑与迷茫。文章通过对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的问题分析、向度分析以及实现路径分析,以明晰德育价值,还原其真实面目,为其真正实现铺路。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自杀心理与预防■荆殿英郝春东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注意。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杀行为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差异有很大关系。有以下心理特征的大学生易...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在这个转型时期,价值的多元会导致社会心态的多元化。在这些多元化的社会心态中,存在着五种不良社会心态,即群体性怨恨心态、浮躁功利心态、焦虑悲观心态、娱乐泛化心态和极端偏执心态。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减少社会不良心态的产生,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大龙 《北京观察》2012,(12):46-48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发展,我国将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政治、经济、社会的变革将是不可避免的。人民政协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将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实现其重要价值,为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一名干部的成长进步中,个人心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一些军人干部心态呈现了不良倾向。如果处理不好,不仅将直接影响到干部个人的成长进步.更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据笔者观察.至少有以下几种不良心态必须认真克服。  相似文献   

13.
政党纷争下台湾青年社会政治心态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台湾青年的社会政治心态反映了台湾青年对处于裂变中的台湾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基本评价 ,其特征有明显的矛盾性。台湾青年矛盾的社会政治心态与政治转型期台湾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相联系。台湾青年对台湾社会政治昌明的渴求和对台海和平的期盼 ,及台湾同胞的爱国主义传统 ,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了心理和思想基础。为此 ,我们必须加大对台政策宣传 ,努力促进台湾青年对祖国大陆的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14.
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始终保持良好心态格外重要。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党员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心态问题。保持良好心态,就能够变消极为积极,化被动为主动。应当看到,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的心态是好的,正因为此,党自身的发展和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在心态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正确对待各种诱惑和变化,有的甚至因此走到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15.
社会腐败现象的滋蔓不仅仅是一般的个体行为,而是与转型期社会道德层面的动荡与重塑有着更深层的关联。社会变革与转型期的思想道德混乱尽管是暂时的,但这确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社会原因,人们面对腐败现象种种不同的心态正是这种混乱的重要表现。因此,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养,对于反腐败斗争的胜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外部社会竞争性的强弱与个体内部幸福感的差异,将青年的"内卷""佛系""躺平"划分出不同的类型。立足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将"内卷""佛系"与"躺平"置于社会运行的大环境中进行串联性思考,发现三者的转化不是单维度的,而是相互交织的多维度变迁,折射出社会转型期青年群体的复杂心态,展现了青年奋斗观的时代特征。为此,建议理性看待青年心态的变迁机理,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和青年共同努力,助力青年养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涵养源源不断的奋斗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孙乾贵 《群众》2014,(5):28-29
<正>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关乎成败。干部心理状态,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干部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问题,又要更好地帮助广大干部塑造"阳光心态",为改革发展积聚正能量。应势而为——以"阳光心态"适应形势发展新变化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党员干部心理层面悄然发生着一系列新变化。如社会转型推动心理转型,  相似文献   

18.
社会心态是稳定地存在不同社会群体中的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认知、情绪、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总和,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相联系。当前我国民众的社会心态突出表现为普遍的不公平感和对越轨型致富、权力腐败的愤怒。要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需要在调整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核心价值,形成社会共识,引导健康网络舆论和加强社会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转型期的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导价值观作为能够为社会的选择提供根本标准的价值世界体现着社会的理念水准,是融注了社会追求和需要的理想世界。社会转型期主导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是当代中国的国情,即这一时期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及其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总的价值目标,要求我们倡导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它们已经成为转型期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为保持主导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适度的张力和弹性,就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价值冲突之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焕汉 《求索》2010,(9):55-57
社会转型是一种包括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文化结构整体变迁的社会质变,其实质是传统体制获取现代功能的现代化过程。从本质上看,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但这种变迁将带来人的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变化,期间,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体利益的碰撞和社会价值冲突。我国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是传统与现代的并存与对立,它要求社会体制、人们的行为方式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及其实现的宽度和广度将促成社会价值冲突的生成。从根本上说,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的价值冲突可归结为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冲突和相同主体不同取向的价值观冲突两大类,社会转型期的价值冲突都应该予以化解或纠正。本文从社会转型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价值冲突及其表现,构建了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冲突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