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战略转型。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补短板、去产能、降成本及产业融合均会对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因此,必须要明确政府在社保制度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以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进而推动社会保障制度与供给侧改革相适应。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处于"三期叠加"及资源与环保约束压力日益增大背景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而财政政策肩负着宏观经济调控重任,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有力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涵是产业价值提升、化解过剩产能、创新激发活力、调整扶持政策的四重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财税政策调控创新,为此要剖析财税政策的深层作用机理,找准政策着力重点。创新措施要坚持"五位一体"发展思路,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引领发展战略,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首次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热点话题,其核心是"旨在引导供给侧压缩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供给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平衡。"经济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带来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联动公安教育的发展。2015年,中  相似文献   

4.
珊丹 《前沿》2002,(8):106-109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正处于一个改革、调整、完善的过程 ,加入WTO后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带来了机遇 ,也带来新的挑战 ,如何把握这些机遇 ,应付挑战、对我国保障制度的健全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职业培训是一种旨在增加人力资本的公共就业服务,其目标定位为如何克服结构性失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将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经济质量更加优质。但是,这必然带来就业方面的"阵痛",职业培训对于这一时期的失业治理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有效增加劳动力的价值和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发挥职业培训的功能,有助于缓解和克服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的失业问题。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点在于制度创新,虽然短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其能够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同时也对职业培训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职业培训是一种良性互动型的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将对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保障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它既可以推动社会保障新体制的尽快建立,同时也会对近期社会保障工作带来新的压力。因此,财政社会保障工作需要创新社会保障财政补贴机制,创新社会保障筹资机制,创新社会保障预算管理机制,创新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靖忠  吕冰  李峰 《前沿》2010,(4):51-53
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产生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也将使全球经济产生一次行业性的调整。中小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抓住调整机遇、化解危机。本文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出发,剖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挑战,分析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现实意义,从企业的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两个角度提出来中小企业应对科技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新供给经济学强调以机制创新为切入点,以结构优化为侧重点,着力从供给端入手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有效化解"滞涨""中等收入陷阱"等潜在风险,力争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端改革正在成为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近30多年来,改革开放带来我国农业的巨大变化,粮食、蔬菜、水果、畜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与韧性,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现阶段宏观经济形势呈现"三叠加"的特点,即国内转型升级与外部不利环境叠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期与内外需放缓并发叠加、稳定经济增长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叠加。应加快产业升级,推动原始创新,推进高质量国际经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通过制度型开放带来改革红利,形成改革开放新格局释放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口,有利于加快破解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加速助推新动能的培育和加强体制机制的完善。但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呈现的新特征和新问题,诸如外部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内部体制机制的不通畅以及产业自身的结构性问题,也会给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此,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路径应为: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进而完善制度供给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加快技术创新来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来实现经济结构优化。通过这些突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迈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范必 《乡音》2016,(4):39
供给侧改革需要在改革方法论上有所突破。长期以来,条块分割体制下“条条”和“块块”各自出台改革措施,这种碎片化的改革模式阻碍了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系统性改革。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一般体现为某一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矛盾,当前供给侧存在的体制问题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供给侧改革应当摒弃“点式改革”思路,将不完全市场产业链改造为市场化产业链,即“链式改革”,这将有助于打破供给抑制、促进供给创新、化解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12.
中央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反复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湖北只有在"五大发展"上走在前面,才能继续实现赶超大业。鉴于当前供给侧改革问题的紧迫性,且湖北工业供给侧问题特别是周期性产能过剩这种涉及协调发展的问题也很突出,因此从湖北工业协调发展角度探讨相关问题意义重大。对湖北工业协调发展问题,应重点从产业关系、区域结构和重大管理战略等方面的协调性着手,分析湖北工业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主力也是造成诸多不协调的主因,据此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长远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优化配置资源,加快企业的调整,让战略资源退出“僵尸企业”,进入优势新兴企业,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领域。  相似文献   

14.
<正>北京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在我国经济"提质增效"当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同时,北京也是我国大数据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因此,北京应在运用大数据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进一步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给质量满足需要,当前的重点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企业处于重要的位置——企业既是市场中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主体,也是产业资源供给的"受体",应用大数据的方法,对全量企业的行为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资源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体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对于乡镇经济发展贡献的比重亦不断提升。在转变经济结构和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当下,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化解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企业通过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加快自身发展,实现转型升级,是民营企业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政策环境改善、审批制度改革等可以激活民营资本,也属于供给侧改革。据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三季度,北京市完成民间投资1944.7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3.5%。从市工商联调研结果分析,2016年以来民间投资下降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是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许多民营企业将生产制造等中低端环节迁转至外省市。二是围绕首都功能"四个中心"定位,大部分企业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三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是我国供给侧改革发力的第一年,在"供给侧改革"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政策的重点将一改需求侧的宏观调控方式,合理分配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生产要素,对经济的供给侧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如何以供给侧视角,调整我国税制结构,使之更加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是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一、供给经济学和美国的"里根经济学"西方供给学派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失效,西方国家陷入经济"滞胀"局面。供给学派强调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应该从供给着手推动经济发展;增加生产和供给首先要减税,以提高人们储蓄、投资的能力和积极性。这就是供给学派代  相似文献   

18.
正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期于年底时分召开,承前启后。作为最近热词,"供给侧改革"是会议中心。来年,政府将会发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与搞基建、印票子等需求侧的手法不同,供给侧的发力更为复杂,效果也远为绵长。国内的"供给侧改革",内容包括简政放叔、国企改革、计划生育、科技创新等,着眼点在于"修内功",虽然见效慢,但旨在固本培元。  相似文献   

19.
祝新宇 《重庆行政》2019,20(3):81-83
马克思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获得更多剩余价值资本家就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要更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创新,从而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意味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给侧结构的改革,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供给侧改革会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提高促使经济持续发展和创新。由此可见,马克思资本积累和有机构成理论对我国目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和核心问题有着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指向需求理论的不断完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研究是从需求侧管理的角度,以国家宏观调控需求总量为目标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相较于凯恩斯主义侧重于需求一侧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过程,侧重于供给一侧的制度创新,着眼于供给结构和总量的调整过程。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单纯依赖于供给一侧的作用手段,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必须要配合需求一侧的理论创新,从而更好推动供给一侧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