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正很多农村老人做饭吃力,吃剩饭、吃冷饭、凑合吃饭、做一次饭吃好几顿的现象严重,更谈不上营养搭配。——据北京市延庆区黑汉岭村支部书记彦书芳介绍,目前全村65%的年轻人在外打工,约有200人,光这些外出打工者的父母就有140人。有的老人不会使用煤气罐,有的因为身体原因做饭不方便,现在老年餐桌已经覆盖80%子女外出打工的老人。《工人日报》称赞道,要把"幸福食堂"开到家门口。  相似文献   

2.
“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几千年的传统。可现如今,青壮年农民大量外出打工,有的长期定居在外面,基本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如果农民自己的日子不富裕,老人的日子就可能更不好过。农村老人“能干时靠土地,老了靠儿女,儿女不孝只能受罪又受气”的境况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3.
兰继华 《前沿》2013,(3):43-44
随着农村空心化的出现,农村中大量的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中最有活力的群体外出给农村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发展党员困难,留守老人们对民主权利漠不关心,政治参与度低,村官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使农村党建工作举步维艰,这种状况需要积极探索一条空心化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4.
王庆荣  姚季萍 《传承》2009,(24):92-93
农民增收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现有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是职业的变动,而非身份的变动,大量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打工使新农村建设缺少青壮年的参与,最终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老的传说     
近几年,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劳力外出谋生打工,加之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中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日渐多了起来。于是,老人如何养老成为了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日前,记者走进了北京市密云县北部山区不老屯镇的农家、敬老院和县敬老院,进行采访。不老屯镇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不老"命名的、人人皆知的长寿古镇。目前全镇24485口人中,仅百岁以上老人就有3位。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当地人都说这里非常适合养老。我们欣慰的发现,县、镇两级政府对农民养老问题非常重视,采取许多积极的措施,使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然而,我们也看到,要彻底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还必须加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完善农  相似文献   

6.
农民增收的幅度主要取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程度.现有的二元经济社会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只是职业的变动,而非身份的变动,大量青壮年劳力长期外出打工使新农村建设缺少青壮年的参与,最终不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外出打工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必由之路。通过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当地经济文化影响的调查研究,为更好地引导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及理论探索、实证分析乃至具体的政策措施研究方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田孟清 《理论月刊》2005,(9):190-192
劳务输出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恩施州劳动力严重过剩,政府为引导和鼓励农民外出打工,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和服务措施,使该州劳务输出近几年发展迅速,"打工经济"勃兴,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群体问题破解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应当也必须享受改革发展成果。"2016年3月16日,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亿多农民外出打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却牺牲了与父母、子女之间的天伦之乐。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导致家庭成员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有些留守人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或极端行为。做好农村留守群体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儿童、妇女和老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在下乡调查中,同外出打工回来参加“三夏”的农民接触。这些农民谈了外出打工时饱受的辛酸苦辣,同时,也对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殷切盼望: 一盼对外出打工农民加强引导和提供服务。近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人员相当多,由于信息不灵和竞争激烈,不少外出务工农民找不到工作,往返经济损失较大,甚至给精神带来极大痛苦。他们希望地方政府和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9,(6)
<正>鸡犬桑麻、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小则三五户一聚,大则十几户一坨,川西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种叫林盘的原生态聚落体系之中。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守护川西林盘的只剩下"613899"部队,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日夜陪伴着日益荒芜的家  相似文献   

12.
百家论萃     
完善社会深障制度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突破口农村青年农民中90%的人正在外出打工或有过打工的经历,外出打工者80%以上都要返回农村,成了一批“不懂农业”的农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打工干的多是“出力活”,吃的年轻饭;二是有关用人单位只管“用”人,不管培训;三是社会保障滞后,民工基本上被排除在社会保险之外;四是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限制了返乡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五是各级政府在劳动力转移的实现方面作为不大;六是农民自身素质不高。改变这种状况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是要真正站…  相似文献   

13.
正车在山间兜兜转转,背阴处尚可见前几日下过的雪。这里是云蒙山东北麓,属于深山区,我们的目的地是北京市密云区石城镇黄土梁村、溪翁庄镇石马峪村。这些村子和中国多数农村一样,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多;这些村子也有所不同,社区养老、农村养老、医养结合……这些名词正在成为可以感知的生  相似文献   

14.
正在湘西花垣县磨老村,一弯小河勾连起湘黔渝三省。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曾留学澳大利亚的90后小伙陶品儒却来到这里,成为黑土麦田的一位扶贫创客。  相似文献   

15.
马山县是我区的劳务输出大县,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民12万多人。因大部分外出务工农民将父母和子女留在农村,由此催生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如何有效管理和服务外出农民工?如何关爱留守群众?马山县由党组织牵头引导,创新开展"先锋连万家,三情促和谐(情系外出农民工、情注留守儿童、情暖空巢老人)"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谋宏 《政策》2005,(9):42-43
近几年,松滋市每年约有近1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45%。在这支打工队伍中,农民工党员约占全市农民党员总数的12.5%。大批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这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一是农村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开始下降,二是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三是部分农民工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管理之外,四是许多优秀农民工积极要求进步,却不知入党申请书往哪里递交。这已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和志蓉 《桂海论丛》2005,21(5):37-40
文章通过对桂林市农民外出打工及其收入现状和特点的分析,指出我国农村劳务输出目前基本上还处于自发、盲目和无序的状态,阐明了农民外出打工面临的种种困难,剖析了形成农村劳务输出无序状态及造成农民打工困难状况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切实履行政府主导职责;认真抓好劳务培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规范中介服务,发挥群团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主动加强农村劳务输出管理,有效提高农民打工收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传统时代,中国老百姓以家族绵延作为宗教般的终极人生价值。改革开放后,打工经济与农村家庭相互影响,家庭既作为村民外出务工的生活和精神的双重保障,也受到外出务工的消解和冲击,非常规家庭越来越多地出现。非常规家庭变得"常规化",说明以家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一套意义价值体系在不断消解,很多村民希望通过个体的方式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介绍了"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的影响"项目的研究设计和主要内容,并重点报告研究成果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有:外出打工经历对农村妇女婚育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外出打工对农村妇女家庭生活和夫妻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外出打工的经历改变了农村妇女的观念和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见到74岁的老人韦鸿时,他正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农民进城创业园三层半的楼房里,与老伴熟练地编织竹藤工艺品。2007年,韦鸿一家从石山区拉烈镇力达村七吨屯搬迁到农民进城创业园,无偿分到了一块80多平方米的宅基地,并建起了"小洋楼"。搬迁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则承接编织工艺品厂的订单。"一个人每天可以编织25个左右,每月收入1000多元。跟过去比是一个天一个地呵。"韦鸿感慨道。这是河池市10多万扶贫生态移民下山开辟新家园的一个缩影。河池是广西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11个县(市、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