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刚  梁立群 《长白学刊》2007,(1):100-102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目前的投融资方式不能全面满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融资需求,必须寻求金融创新作为有效的补充。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顺应产业成长要求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能够较好地满足产业升级和整合产业链的需求,为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调整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以稳定的现金流为支撑,通过实现资产证券化构建产业投资基金。这种运作模式的特点和优点符合东北地区产业整合的基本需求,是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洪举 《长白学刊》2007,(5):103-104
产业集群可以通过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其他机构之间的联系互补,加速创新过程的实现,形成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升级模式,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振兴,通过发挥区域优势构建并发展产业集群是理性的战略选择。结合东北地区的区域特点培育"原发型"产业集群应做到: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群;以大企业为核心,加速配套企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完善各种中介机构和配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世纪行》2021,(1)
正湖北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湖北制造"已成为"中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湖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很重。建议:一、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创新要素配置和创新空间布局。通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和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中非公企业、民营企业快速成长。对于制造业产业结构中的短板,  相似文献   

4.
管哲 《今日浙江》2013,(11):24-25
在浙江的发展理念当中,GDP要增长,但必须"绿色增长"。于是,浙江走出了转型升级调结构、创新驱动增动力、节能减排促发展这三步棋。转型升级,产业体系由"轻"转"重"轻工业独大,"低小散"当家,曾经是浙江经济活力之源。当活力之源遭遇"发展的烦恼"后,浙江果断从"轻"转"重",扶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传统行业要提升改造,约60%的投入都在装备更新上;新兴产业的崛起更需要装备制造业先行。"本着这样的思路,浙江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十意见》,规划了8个现代装备高新区、30个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将“块状经济”逐步提升为“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5.
推进制造业发展,对于提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力相对靠后的区域加快制造业发展,宜采取以下方法:从提高零部件质量开始,促使整个产品质量提高;从培育优势产品开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现有产业优势开始,分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先进适用技术开始,促使企业加强科技创新;从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开始,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从完善企业集群结构开始,完善区域制造业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经济社会的发展期望较为迫切。辽宁需要振兴,应立足自身发展、振兴的条件,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和举措,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扭转经济继续下行的趋势。我们以科技创新驱动要素为切入点,分析辽宁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促进创新驱动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以市场为导向,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宽松创新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调动多方资本配给,强化协同创新合作;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引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东北产业集群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洋 《长白学刊》2006,(6):72-75
我国东北产业集群形成较早,以资源型工业和重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计划经济时代东北区域竞争力的源泉。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东北区域环境尤其是区域制度环境严重阻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也使东北地区的整体经济迅速落后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机遇中,东北地区应该从影响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入手,积极培育制度环境,促进东北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和科技政策、法规,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但由于粗放型、投资拉动型产业发展模式的影响难以消除,产业转型升级的高成本和高风险的制约,高端生产要素的培育与集聚机制不完善,基础创新与合作创新不足等原因,导致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  相似文献   

9.
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心。文中分析了辽宁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必要性及优势,重点阐述了辽宁装备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即要以信息化带动装备工业的现代化为运行模式;以实现所有制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为保证条件;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突破手段;以进口替代与“阶梯出口”并行战略、嫁接改造战略、区域产业集群战略为主要措施;以多元化、优势化、专业化、集群化、柔性化、国际化为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10.
装备制造业的先进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与经济、科技总体实力的标志。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强,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的产业。2007年6月9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和国家发改委授予沈阳市铁西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意味着铁西老工业基地在东北振兴中要继续充分发挥好示范和带动作用,努力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21,(15)
正江苏创新资源丰富,产业集群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为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现阶段,如何利用创新资源、企业集群、经济实力进一步巩固制造业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加快推动江苏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江苏未来产业发展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我们要着力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科技自立自强和确保产业链安全畅通,加强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加快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卡脖子"问题。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产业链,建立创新扶持机制,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面提升江苏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放眼国内和国际大环境,中国依旧是全球的"世界工厂",依旧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新时期区域中心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创新驱动、区域协作和产业集群,国家政策将在其中发挥巨大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创新驱动战略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是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动力存在断档,制造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塑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需要把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大力创新制造业价值链,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构建多维度多层次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科技发展的物质保证,必然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装备制造业可以向各行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对于全面促进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靠高技术装备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今日浙江》2010,(7):21-21
绍兴将紧紧抓住今后5至10年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升级平台建设、企业提升发展、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政府服务保障等五方面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已具雏形,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87万亿元,电子信息和家电产业升级加快,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39:61.以广州汽车为龙头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大石化产业和沿海石化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轿车、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船舶、能源设备、数控机床等关键装备制造取得新突破.专业镇和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17.
装备制造业是推动我国工业转型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聚以及产业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未来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构建并优化产业价值网,增强产业的规模和实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轻化工业综合型城市牡丹江市为例,阐述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紧紧把握国际制造业加速向国内转移、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向纵深发展的机遇,克服振兴老工业基地被边缘化的影响。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推进牡丹江市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9.
李燕 《长白学刊》2006,(4):109-109
在现代经济中,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积极发展服务业是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环节。能否抓住“人世”后服务领域加大开放的机遇,积极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业发展,将直接关系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发展服务业对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参与国际分工,应对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有利于完善城市功能,发挥中心城市作用;有利于为自身经济振兴提供必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产业发展瓶颈是制约吉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的根本。东北振兴十年间,吉林省产业结构正在按专业化方向变动,2007年开始调整速度加快,产业结构已由二一三型转变为二三一型,且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在第一轮东北振兴期间,吉林省的产业结构整体调整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已形成的三二一型产业结构仍有较大差距,表明吉林省产业结构依然有较大的调整空间,仍需进一步调整。为实现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就要把握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遵循产业的整体转型升级和渐进式调整的思路,既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又要有效引导投资,实现产业梯度推进式调整。与此同时,还要瞄准产业前沿,打破经济地理局限,利用好区域内产业资源互补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借助区域内开放口岸,加强区域内产业合作,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