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历春节传承至今,有人说“年味”是一年比一年淡,像年夜饭前的祭拜祖先和土地神、春节期间不煎炒烹炸、包素饺子、守岁、初一拜年等等都因为时代的进步或逐渐消失,或得到改良,但唯独过年放炮这一极具中国特色、也极具争议的“年味”却一直没有变。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也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1983年开始,每年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守岁时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晚除了在春节当天直播,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会不断进行重播。其中的优秀节目,更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各种大众传媒手段反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之中。然而,在春晚节目的传播过程中,也出  相似文献   

3.
正"贴对联、吃‘元宝’、守岁、发红包……其实大陆和台湾的过年习俗都差不多,毕竟两岸文化一脉相承。一年在合肥的时间超过两百天,渐渐地就以合肥为家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过年都一样。"安徽省合肥市台商协会会长、绿时代集团董事长黄宏洲2月15日说,"要说不一样,合肥这边的年味相对于台湾要更重一点。到大陆之后也跟着看起央视春晚,台湾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除夕夜看央视春晚"。对于电子红包的兴起,黄宏洲认为,"虽然现在移动支付、转账很方便也很新潮,但每年给父母和孩子发压  相似文献   

4.
《小康》2021,(7)
正政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针对"原年人"就地过年所实施的暖心政策,未来在增强城市凝聚力和流动人口归属感的政策制定、活动组织中或可借鉴。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团圆年、吃团圆饭、共同守岁是百姓春节的"必修课"。而今年,"云相守共团圆"成为一种新常态。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人民群众就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  相似文献   

5.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里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2018年浓郁的中国年活动在各地纷纷上演,向广大民众阐释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春节文化、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体会我们的祖先辞旧迎新的欢庆场面。新春期间,福建福州仓山区将  相似文献   

6.
故乡的年味     
《小康》2018,(6)
春节的民俗就像磁石一般,将天南海北、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紧紧地吸附在一起。这便是传统的力量,正如民俗专家所言,"民俗不仅是一种活动,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新旧民俗也在时代变迁下兼容并包,年味,在一年365天当中,其实一直都在,中国的年味,故乡的年味,从未变淡。  相似文献   

7.
平民的飨宴     
刚刚把一场大雪迎将下来,转眼就到了中国的新年。一年一度平民的飨宴,中国人过年自然少不了吃饺子。虽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兢兢业业去“守岁”了,但大年夜还是不会错过看“春晚”,赏“小品”。小品和相声,是中国人的两大“笑源”。几十年前,捧着“戏匣子”听相声曾是某些中国人的全部生活乐趣。听说有人因为听相声而听成了“半导体”(收音机的别称)专家,继而又成了半导体收藏家。而今,电影、电视、网络以及各种数码产品比肩于一个江湖,相声变得不再如日中天,庆幸的是,偏偏这时天上掉下个郭德刚,“刚丝”们在那张略带喜庆的脸上重新…  相似文献   

8.
正"反向春运"让人们对于过年的方式有了新的定义,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时下人们春节出行的新风尚,不仅是有意避开"民工潮""学生潮"的灵活变通,也是当下人们对于过年习俗的一种新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预示着岁月更迭,辞旧迎新。春节团聚的习俗在中国的家庭中传承了上千年,所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即道出了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4,(2)
<正>伏在母亲双腿上听父亲讲述那遥远的故事,对着电视让笑声随春晚一起荡漾,甚至和朋友一起快乐坐四方,这一刻,守岁充满无限温馨……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欢度除夕夜,守岁话家常。除夕夜守岁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习俗。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拉家常、吃年饭、等候新年来临,称之为"守岁"。那么,马年春节你守岁了吗?【春联添喜】贴上大红春联增添喜庆气氛春联,俗称"门对子"。源于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旅游过年”成为新潮流。但关于年轻人如何过春节、年味是否变化的关注与讨论主要在“形式”层面,尚未切入春节体验的核心实质。因此,既要对年轻人过年之“变”予以归纳,也要理解其不同过年方式中“不变”的文化意涵。在变化的层面,年轻人主动选择在旅程中的异城异乡过年,是家庭结构核心化、流动能力增强所致;追踪新媒体节奏,从线上狂欢转向现场欢聚,是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引流效果;到他乡寻找年味,展现出年轻人守护乡愁的努力。而在不变的层面,不论在何地、形式如何,“要过年”依然是年轻人的共同诉求。在旅游过年中求新、呈现自我、表达情感、寻获归属和认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传统春节文化价值的传承与追求,反映了中国式“文化春节”的魅力与活力。对于年轻人的春节文旅潮流,既要给予充分供给和满足,亦要恰当引导和有效推动。  相似文献   

12.
【课前调查,导入主题】师:春晚,是中国人除夕夜的文化盛宴,一个个精彩的节目犹如一道道精美的佳肴,美味可口,令人回味无穷。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在2011年春晚的众多节目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些呢?为什么?(课前调查)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5)
正过年期间,脚步往南走年味越浓。大台北约有900万人口,加上基隆跟桃园,全台2300万人就有1000万人在此生活工作。所以城市人要找年味,得往南去寻。台北也跟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一样都是移民城,台湾春节放9天假,留在北部的人也想办法到外地旅游充电、放放空。中南部跟离岛则涌回游子,家家灯火通明、餐餐大鱼大肉。年的滋味跟节庆的欢乐,正以台湾"国语式"的声腔,大声喧哗呢!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14,(2)
<正>过年长假,是最让忙碌了一年的男男女女们兴奋的事情了。可以赶庙会、逛商场、K歌到天亮;可以看书、上网、通宵看电影;可以旅游、拍照、看遍大千世界,还可以……小时候总盼着过新年,因为春节的到来意味着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衣服、"好多的"压岁钱。那时候过年,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看春晚,样样都能逗的家人哈哈大笑。如今,除了那些传统的年味以外,还赶上了好时候,有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更是搭过年之车有了春节长假。长假,是时代进步的一种象征,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过年有很多传统习俗,期间每天要干些什么都有着清晰的规定,所谓的年味,也都是从一个个习俗中散发出来的。春节虽然是指农历一年的第一天,但习惯上人们的过年活动往往进入腊月就已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并馈送亲友。《东京梦华录》卷十明确记载:"初八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要祭灶,送灶  相似文献   

16.
“看到舞台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感觉非常亲切。”这个春节,在外地上班的丽水市庆元县人吴蠢于在线上收看了月山春晚: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月山春晚走入第41个年头,今年首次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年复一年,月山春晚以其举办时间的持续性、参与群体的广泛性、节目内容的独创性,以及扎根基层的草根属性,不仅成为丽水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逐渐发展成当下中国乡村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微观天下     
正春晚,老汤"煲"出新味2020年鼠年春晚,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大量的新人登上春晚舞台;在技术上也值得期待,5G+4K+8K+AR技术和裸眼3D技术为观众带去丰富多彩的视觉体验。新面孔新技术新作品,引发网友热议。(据新华网)【评论】"斯涵涵":春晚,已成为现代中国的一个文化符号。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优秀现代文化,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气神与中华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狗年春节期间,留在大陆过年,成为了越来越多台湾同胞的"单项选择",且这种趋势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选择。在大陆,不管从创业打拼,还是学习生活中享受到的帮扶,都让台湾同胞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人热情和亲情。他们选择自己"留守"大陆,甚至呼唤家人、朋友"登陆"过年,除了想体验与台湾一样的年味、不一样的民俗之外,也是对大陆和台湾两岸一家人,两岸一家亲的真实体验和情感认同。对于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认同,在感受大陆和体验大陆的过程中,越发的自然,越发的坚定。  相似文献   

19.
正"2017打工春晚"于2017年1月15日下午2点,在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新工人剧场"举行,这里曾是打工春晚的发源地。由北京工友之家举办的这场属于劳动者的公益性春晚已是第六届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第四次担任打工春晚的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位演员来到春晚现场参与演出,为大家奉上15个类型丰富的原创节目,他们多是一线的劳动者。2012年1月8日,首届打  相似文献   

20.
<正>时至正月十五,马年春节就已经结束了,留在人们心里的是一场场晚会、一阵阵鞭炮声、一声声亲友的问候与关怀。春晚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每年的春晚都会出现一些熟悉的面孔,也涌现了一批新艺术家。自敲定冯小刚为马年春晚总导演直到冯氏春晚落幕,人们的欢呼声、吐槽声总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冯氏春晚带有浓烈的自身特色,当然也离不了传统的习俗要求,他带来了新的亮点,可同时在人们的心中也难免存有遗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