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许多人的愿望,对于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灾害风险隐患较大的地区,能住上安全结实的房子,更是当地老百姓最大的梦想。贵州灾害发生频率高,且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突出。为了提高当地的灾害防治能力,贵州省实施减灾安居工程,重建和修复因自然灾害倒损的民房,并对受地质灾害隐  相似文献   

2.
实现全民"住有所居",解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尤其需要政策性住房金融的配套支撑。住房公积金对"住有所居"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取消住房公积金反而会衍生出更多问题。为此,可借鉴全球政策性住房金融体系的经验,实施"一举三得"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让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更加重要且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7,(34)
正近期接连发生的几起伤害儿童身心的极端事件引起了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幼儿是实现儿童权利的一个关键时期。幼儿园,本不该是一片"灰色地带",这里亟待更加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高素质的幼师队伍以及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幼有所育",也是希冀在破解"入园难"的同时,更要让孩子"入好园",让每个孩子的童年充满爱和阳光,健康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中,排在这7项民生要求首位的  相似文献   

4.
房价悬念     
房价问题无疑仍是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社会建设目标。本应"居者有其屋",但近几年,不断攀升的房价却让老百姓不胜房价之高。而自去年受全球金融风暴冲击,各地房地产市  相似文献   

5.
王春玺 《人民论坛》2012,(Z2):34-35
公众推举的第三难题:如何让底层公众买得起房、看得起病、上得起学总得票率:86.75%紧迫程度4.05复杂程度3.73尖锐程度3.23关注程度3.95(最高值为5,最低值为1)入选理由:新中国在各项事业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买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已成为让底层公众难以承受的新"三座大山"。十八大报告: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7,(Z2)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中,这几句朴实而带有先贤理想色彩的郑重承诺,让百姓惊喜地发现:十七大是一场"民生的盛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表示,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可以预见,"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关乎民生的大话题,将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金志国认为,“只有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才能做到整个社会乐业、和谐。而只有为保障房立法,才能“建的有良心、选的有公正心、配套让人安心、住的让人舒心……交给老百姓的才不仅仅是一串住房钥匙,更是一串旗心、开心钥匙。”(据3月7日齐鲁网)  相似文献   

8.
马朝晖 《政策》2012,(12):81-82
"民"字立党心,党心连民心。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提出了"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总体要求。作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市、民政工作先进县市、新农合先进试点县市、新农保首批试点县市和全国科技、文化、教育先进县市,钟祥市将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企业文化融入站区生产生活一体化建设,打造"家有所居、情有所寄、爱有所依、疑有所解、学有所成、业有所兴"的站区文化,增强铁路沿线干部职工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铁路企业的具体践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在一线,"标"在干部职工的认知认同,只有抓实抓好站区家园文化建设,让干部职工在家园文化的氛围中快乐  相似文献   

10.
正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此给予鲜明的回答: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只有紧扣这一根本目的,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才能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群众基础,才能提供全面深化改革的不竭源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重心在于"更多"与"更公平",关键在于"全体人民"。"更多"意味着坚持民生优先,尽量把"蛋糕"做大,加大民生投入,在经济增长基础上普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更公平"意味着坚持底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滨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地调研时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老有所养"一直是"天下大同"和"王道之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弱有所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民政部门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弱有所扶",精心谋划如何实现"弱有所扶",以  相似文献   

14.
于浩 《中国人大》2013,(7):40-4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认为,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个‘难有所助’。"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市长陈越良为社会服务提出的新思路,可以说是补齐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中的最后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  相似文献   

16.
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二五"期间,党和政府织就牢而密的民生保障网,为群众托住稳稳的幸福,让共享发展的阳光照到百姓的心坎上,温暖到群众的心窝里——当时间的钟摆指向2016,在决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际,回望过去5年的民生建设,总有一种"阳光打在脸上,温暖留在心中"的感觉。"十二五"期间,我区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入手,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共享发展成果。一个个温暖的数字,一幅  相似文献   

17.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那么,  相似文献   

18.
陈杰 《人民论坛》2024,(5):28-31
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完整准确全面认识住房的多种属性,确保住房的居住功能优先,在住房相关制度政策设计中把握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界定好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并发挥好各自优势,努力实现住房民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住房民生建设取得的重要经验。当前,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不断向更为优质、形式更为多元、保障更加坚实、更高质量发展,“住”的品质持续提升,“有”的形式更加丰富,“所”的保障更为有力和多元,“居”的内涵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9.
《世纪行》2017,(11)
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幼有所育"的目标,如何更好实现?"好入园""入好园"是家长们的急切期盼,如何落实?省政协月度协商座谈会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幼教工作者围绕协商主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呼唤全社会共同肩负起新时代新的幼教使命。  相似文献   

20.
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