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成为该条约的当事国,当然应承担条约确定的义务。贿赂犯罪是腐败犯罪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类型,我国刑法规定的贿赂犯罪与该条约的基本要求有差距,必须就贿赂的内容,贿赂犯罪的主观方面等进行贿赂犯罪立法的完善,并增设贿赂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组织官员罪。  相似文献   

2.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为打击这种具有广泛危害性的商业腐败犯罪,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从国外相关的立法经验和《公约》相关规定来看,本罪在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和应当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罪名,该行为入罪既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也是出于完善我国刑法贿赂犯罪法律体系的要求;“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和犯罪主观方面与一般贿赂犯罪有明显的区别,需要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区别,以期对该罪名的适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4.
在恐怖主义犯罪与极端主义犯罪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物品行为与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行为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两者相互并存、交叉是司法常态。目前各地法院审理此类案件时,在罪数认定与刑罚裁量方面做法不一。故依据行为方式差异与行为对象差异,对涉案行为进行类型化认定;同时考虑该类犯罪的特殊动机、目的要求,对于确定入罪标准与罪数形态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规定直接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的犯罪都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文章通过介绍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劫持船只、汽车罪和交通肇事罪,就实践中如何认定危害交通安全的有关犯罪,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徇私舞弊犯罪案件的侦查权是由检察机关法纪部门行使。在刑法关于渎职罪章节规定中,涉及徇私舞弊犯罪的有13个条款,这中间又有五个罪名(即枉法追诉裁判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涉及“原案”的认定问题。所谓“原案”(也可称“前提罪”),是认定一些徇私舞弊行  相似文献   

7.
《廉政瞭望》2012,(10):27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国家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定对其在境外有较大数额存款进行申报而故意隐瞒的行为。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对该罪的社会危害性理解差异较大,且其很容易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其他罪名吸收,单独适用不多,往往致使这类犯罪处罚很少。  相似文献   

8.
《廉政瞭望》2012,(19):27-27
“隐瞒境外存款罪”的立法目的,在于惩罚国家工作人员不按相关规定对其在境外有较大数额存款进行申报而故意隐瞒的行为。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司法人员对该罪的社会危害性理解差异较大,且其很容易被“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犯罪”等其他罪名吸收,单独适用不多,往往致使这类犯罪处罚很少。  相似文献   

9.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主体及其立法完善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用人单位”范围应包括非法单位而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强迫职工劳动罪不属于单位犯罪,其主体应为自然人,即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员”。在对强迫职工劳动罪的立法予以完善时,应将主体“用人单位”与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保持一致,罪状中增加“以暴力、威胁的手段强迫职工劳动”,并规定单位犯强迫职工劳动罪应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0.
谭光定 《探索》2003,(3):138-140
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刑法中对毒品犯罪的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增设非法使用毒品罪,是对所有毒品犯罪的釜底抽薪。给青少年染指毒品增加强烈的心理防线和家庭社会道德教育防线,可以有效抑制毒品犯罪,同时有利于抑制因吸毒引发的其他犯罪,预防艾滋病的蔓延。本文在对非法使用毒品罪作出明确界定的同时,指出了增设这一罪名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各种变化,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除《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还应包括其他主体。就围绕"挪用公款罪主体"界定问题,有必要对挪用公款罪的其他主体的界定展开讨论,如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挪用公款罪是否存在单位犯罪;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如何界定;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如何界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何承斌 《探索》2003,(5):143-144
一、关于危害环境罪的概念危害环境的犯罪属于一种较新的社会现象 ,但从理论上对危害环境罪的概念探讨分歧很大 ,即使起步较早的西方国家 ,在“概念”问题上投入的笔墨也不是很多。因此 ,如果准确地界定这类犯罪 ,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危害环境罪的表述 ,从其内涵和外延看 ,可分为二类。一类从危害环境犯罪的“间接性”着手 ,提出危害环境罪的特征。认为危害环境犯罪的成立以通过污染和破坏环境而造成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的损害为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当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人的生命、健康或财产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所谓牵连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出于一个主要的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在犯罪过程中实施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或者在犯罪方法,犯罪结果上,牵连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罪名这样一种犯罪。犯牵连罪的称为牵连  相似文献   

14.
曾贝 《求实》2001,(Z1)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也是危害我国社会治安的日趋严重的问题。为了有力地惩治有组织犯罪 ,1997年 3月 14日通过的修订的刑法 ,在总则和分则中对有组织犯罪均作了规定 ,将我国打击有组织犯罪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一、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分析何为有组织犯罪 ?各国学者纷纷探讨 ,各抒己见 ,然而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一的定义。国外学者对有组织犯罪所作的表述有 :行为概念说 (注重揭示有组织犯罪的典型行为特点 )、功能概念说 (突出阐述有组织犯罪的功能 )、结构概念说 (注重分析有组织犯罪的组织结构或行为结构 )、…  相似文献   

15.
告诉才处理制度是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刑事法和民事法范畴、兼具实体法和程序法意义。告诉才处理制度具有防止公诉权滥用的制度性价值、合理配置国家司法资源的经济性价值、体现亲亲相隐的人伦价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政策性价值等多重价值。现行立法中对于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范围划定有诸多瑕疵,应当根据告诉才处理案件的特定原则对其进行合理化重构。建议将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以及一部分侵占罪排除出去,同时将某些亲属间财产型犯罪、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性暴力犯罪、侮辱尸体罪等纳入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一、相对刑事责任规定的困境按照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等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尽管文字上非常简洁和明确 ,却产生了立法者不曾预见的种种问题 ,即犯罪性质类似并且社会危害性程度相差无几或者超过这八种犯罪的行为 ,如决水罪、走私、制造、运输毒品罪、拐卖妇女中的强奸妇女的行为、奸淫幼女罪、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罪、劫持航空器罪等犯罪行为 ,[1]能否要求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其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刑法第239条“绑架并杀害被害人的 ,处死刑”的规…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体系上存在诸多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类犯罪的认定上歧义较多,源于在刑法理论上对其内涵与特征缺乏统一的把握。因而必须对我国刑法中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体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对妨害司法活动罪尚未设专章规定,关于妨害司法活动的一些具体罪则分散在刑法的其它章节中。妨害司法活动这一类犯罪的共同之处在于,其行为都破坏国家正常的司法秩序,妨害司法运作。鉴此,近几年有学者提出增设妨害司法活动罪专章的建设,这一主张陆续得到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不少同仁的赞赏和认同,然而在法理上尚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而进行的与其职务活动相关的各种犯罪.它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利用职务便利故意进行的犯罪,比如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贪污受贿.第二种是故意不正确履行职务进行犯罪,比较典型的是滥用职权,如刑讯逼供罪.第三种是履行职务时因为过失而造成的犯罪,如玩忽职守、重大责任事故罪.这三类职务犯罪都是与公职人员的职务有关,因此,通俗一点讲职务犯罪预防就是预防国家工作人员在职务上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原副秘书长、法制办主任武志忠因贪污罪、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从武志忠的多宗罪名可以看出来,他不仅贪婪,而且犯罪手法挺多。作起恶来,大小通吃,机关算尽。他的捞钱招数虽然被揭露和定性了,但仍令人有些迷惑;他的内心世界也有很多矛盾、费解之处,值得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