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祁麟 《法制与社会》2012,(33):239-241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长期以来出于一个被忽视的状况下,随着国际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日益受到了重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关系着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构建等诸多重要的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也从立法角度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以及保障了被害人的诸多权益,但从保护人权保护被害人利益的角度思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仍有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2.
论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知情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情权是刑事被害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诉讼权利,属于基本人权的范畴.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知情权保护有利于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应当在我国宪法中规定被害人的知情权,并在刑事诉讼法中具体规定被害人知情权的内容、行使方式,完善知情权告知程序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公诉案件被害人权利保障问题刘根菊保护人权是世界各国法律所注重的大问题,也是实现国家法制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刑事诉法是保证准确惩罚犯罪、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通过规定诉讼原则、程序,特别是各种诉讼法律关系,实现保障人权的根本目的,因此,它...  相似文献   

4.
刑事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工作侯金海马国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及人权保护的需要,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规定在法律中,并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参加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这一修改不仅...  相似文献   

5.
被害人是刑事诉讼中较为重要的诉讼参与人,为了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被害人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并且赋予了被害人较大的诉讼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或者具体操作上的一些原因,导致被害人的部分诉讼权利不能充分地行使,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全面有效的法律保护,应当引起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吉庆峰 《中国检察官》2001,(3):27-27,62
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保护被害人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了比较详尽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在自然人被害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和混合制经济成分占到相当比重,传统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划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法治要求。其中,法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就值得研究。今后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考虑赋予法人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7.
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是修改刑事诉讼法的一条重要原则。为保护被害人权利,我国刑事诉讼法作出了比较详尽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在自然人被害人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和混合制经济成分占到相当比重,传统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划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法治要求。其中,法人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就值得研究。今后在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应当考虑赋予法人被害人诉讼地位和权利,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领域,立法和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保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及其人权保障相对比较薄弱。犯罪人币口被害人是刑事上的对立者,既然如此,没有理由只重视和着重研究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加强对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世界各国刑诉法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实现我国家法制化.民主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更是实现我国宪法规定保护人权的重要举措。因此,被害人的人权保障已被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9.
范菡 《法制与社会》2011,(33):127-128
在不同的诉讼模式和两大法系中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亦不同。1996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并赋予了新的诉讼权利,但事实上,被害人的权利在实际转换中很难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并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关于被害人的制度规定,在我国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分析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被害人民事救济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人权保障运动的发展 ,各国在刑事诉讼中已经日渐注重对人权的保护。我国刑事诉讼法在强调保护被告人权益和保护被害人权益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努力 ,但比较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二者的保护性规定不难看出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民事救济的保护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民事利益保护的必要性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瑞壬  董平 《法制与社会》2010,(17):253-254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注重人权保护的今天,刑事被害人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最直接最充分的保护。虽然刑事诉讼法赋予了刑事被害人诸多权利,但仍存有不足。本文着重从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存在问题和原因以及如何完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的完善刑事被害人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2.
吕维超 《法制与经济》2013,(7):27-28,30
刑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由低再逐渐升高的发展过程,随着世界范围内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加强,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也确立了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地位的规定。但是,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导致被害人实际上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窘境,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名不副实。如何使得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名副其实,切实保护好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变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人权保障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极为关注的问题,各国都从各方面来加强和保障人权。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人权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刑诉法是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权的重要法律之一,它通过对当事人各项诉讼权利的规定来实现人权保障。本文拟就在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害人精神权益方面的问题,发表粗浅看法。一、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应得到承认犯罪分子实施犯罪行为,侵害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了危害,理应受到惩罚。而对于被害人来讲,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各种各样的损害,甚至是失去宝贵的生命,这些损害并不能因为对被告人定…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诉讼法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经过修改的新刑事诉讼法符合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人权保障制度的发展。我国刑事诉讼法着重从被害人与被告人的角度进行了人权保障措施的架构,体现了我国人权保障的现代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被害人以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并规定了在诉讼各阶段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没能得到充分体现。应当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补充规定询问被害人的专门性条款,赋予被害人独立的上诉权,完善被害人的诉讼代理入的诉讼权利,建立刑事被害人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被害人的概念和含义入手,重点对修正后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害人权利的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勾勒出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框架,说明我国对被害人权益保护的程度。指出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权益保护存在的个别不足。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诉讼权利地位常常未引起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足够的重视,往往被等同于证人。其实,这是没有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作了很多明确的规定,体现了法律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一、公诉案件被害人的诉讼权利被害人,是指他的合法财产、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人。刑事诉讼中,因有自诉案件和公诉案件之分,所以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和诉讼地位就有所不同。自诉案件的被害人也就是刑事  相似文献   

18.
保护人权是世界各国所注重的大问题,也是实现法治化、民主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价值的体现.加强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并对被害人的法律地位进行合理评价,成为各国刑事诉讼法的普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从刑诉法的修改看对被害人的保护孙本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一系列重要修改,其中提高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加强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一项重要内容,体现了...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对诉讼信息的知情是其行使诉讼权利的逻辑前提。被害人的知情权蕴涵着丰富的程序价值,保障被害人的知情权已成为刑事诉讼基本人权保障的国际趋势。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对被害人知情权的法律规定较为周详,涉及到调查、起诉、审判和执行各个阶段。我国的刑事被害人在诉讼中享有一定的知情权,但知情的范围较为有限,而且缺乏相应的程序保障措施,与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不相称。以程序正义和人权保障的价值目标为参照,借鉴境外的立法经验,完善被害人的知情权,是切实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