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从它的本来意义上说,是指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个总和越大,社会就越进步,人类就越是文明。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社会历史看,人类社会的几次分工,都是建立在农业发展基础上的。农业越发展,为其它部门提供的生产原料和生活资料就越多,开辟的资金和劳动力市场也越大,农业任何时候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农村占据大壁河山,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就有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网络改变了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并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有专家指出,网络越发展,社会结构的脆弱性就越大,社会风险的治理成本也越大。如何认识、把握、管理网络舆论场,提高应对网络舆情的科学化水平,已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旅游业是青海可供选择的最好的产业发展方向之一。因为旅游业越发展,资源价值越大,环境保护得越好;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带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坪 《世纪桥》2009,(24):41-42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发展。或者说,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自然环境的发展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客观规律性,人类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同时,人类以自身的智慧与能力按照自己的意愿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自然界留下人的印迹。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要尊重自然规律,要取之有度,否则就会破坏自然环境而受到惩罚。这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历史教学相关内容,探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人类行为的发生有着认知的基础,对人类的行为方式进行反思是必要的。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文明的发展处于两难境地。科学发展为人类破解这个难题提供了出路,但科学发展的实现需要诸多条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重要前提。为此,需要人类超越狭隘的“自我”,正确进行自身定位,扬弃旧的价值观,矫正传统的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角度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就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功能而言,科学技术知识本身又是人类社会的精神产物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因此,在我们工作实践中,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一、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首先是从人类思想观念的变革开始的。所谓人类思想观念,即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基本看法。它的基本构成是: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纵观科学技术漫长的发展历史,它经历了古代科…  相似文献   

8.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军 《世纪桥》2006,(11):57-58
“企业越大,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就越大,我越来越感到,生命不属于我个人。责任,常常使我如履薄水。”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引起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在对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发展伦理学代表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核心发展理念。发展伦理学实现了对前两者的积极扬弃,是前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产物。面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生态危机、资源面临枯竭等问题,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行为的合理性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和批判。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转型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生态文明,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模式的变革,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道德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杨寿堪 《新视野》2002,3(4):53-55
当我们欢呼人类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的心灵却被一种沉重、焦虑的阴影笼罩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艾滋病在全球急剧蔓延,人们越来越多地陷入“恐艾症”之中;恐怖主义的猖獗,成为当今世界人们的“公害”;核武器竞赛,把人类推向生死存亡的险境,如此等等。面对严酷的事实,如何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人类生存的问题,显得特别重要。一科技发展的悖论 科学技术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科学技术又可能使人类生存与发展陷入危险之中,这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悖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越发展越渴求理论李秀颖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改革越深入,越需要理论指导;企业越发展,对理论的渴求也就越大。我们在近几年深化改革实践中体会到,要开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必须充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正癌症本是伴随人类衰老而出现的一类生理偏差现象。80岁以上老年人出现恶性肿瘤的概率很大,有1/4的老年人身患癌症,却无任何不适,之后却死于其他因素。免疫学家黄又彭博士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和DNA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有关。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越慢,威胁和危害越小。  相似文献   

14.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并非只是科学家在科学事业中所要倡导和实践的精神。应该说,科学精神是人类前进的普遍精神,是人类在自身长期发展中凝结起来的不迷信、求实证、求创新的探索精神,它是与迷信和盲目守旧的状态根本对立的。科学精神如同火炬,一直照亮看人类前进的道路,我们中华民族要在21世纪走在人类发展的前面,就要全面发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说到底,科学精神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是求实精神与批判精神的有机结合。科学与迷信作为两种对立的存在,早就贯穿于人类的发展中,人类告别野蛮走向文明,从一种发展走向新…  相似文献   

15.
周忠华 《唯实》2006,1(11):3-5,3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差异化的,它既表现为由类束缚经群体中介而个体自由再到三者和谐发展的历史趋势,亦表现在不同自然和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国家的共时性发展之中。人类的道德就是在人类社会差异化进程中不断凝聚发展起来的。基于此,应当从人是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的统一这一视角出发,从客观逻辑和现实社会发展两方面来透视人类道德变化发展规律,并进而阐述不同自然和历史条件下的民族国家的道德差异化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两种生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资料和人类自身“两种生产”相互作用 ,推动社会的进步。第一种生产越不发达 ,第二种生产的制约作用就越大。私有制是妇女被压迫产生的根源。社会发展的结果 ,最终必然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合规律性预示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演变的一般过程,而合目的性则揭示了在人类社会发展演变过程中人的主体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发展特征体现了这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8.
当前,解决人类面临的生存环境问题是当务之急,但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传统人类中心主义难以走出旧的发展困境,而自然中心主义面临“反客为主”的非合理性。因此,要想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使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一种科学合理的主体性原则,即建立“现代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概念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广义的也基本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这个“一切”隐含着文化的范围比较大,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文明。它也是文化中的积极成果产生以来所有的人类创造。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了很多超越自己的文明,这些创造靠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但既然文化包括了人类的一切.就表明文化也是衡量人类发展程度的标志。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体现。因此,文化理应是一种力.这种文化力的概念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说明。  相似文献   

20.
世界史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人类社会经历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的重要论断,这对于我们审视人类社会的历史行程,看清世界历史发展的轨迹,认清当今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最初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在漫长的蒙昧和野蛮时代,人类生存条件完全取决于自然,各氏族、部族生活则处于封闭状态。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由采集、狩猎向原始农耕和畜牧过渡。由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