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相对于"显政绩"而言,不容易显山露水的"潜政绩",多是反映"地平线"以下的工作,"能见度低"。然而,这恰恰是领导干部该关注的。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着力在创"潜政绩"上下功夫。解决问题是政绩,多做些抓弱  相似文献   

2.
领导者无须事必躬亲沈宗佑“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而我们有些领导者(包括一些科室头头),他们在工作中,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虽整天忙忙碌碌,但结果事与愿违,建树寥寥,政绩平平。稍微注意一下,这些事必躬亲领导者,做起事来...  相似文献   

3.
“政绩”說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每一个领导干部的共同心愿。尤其是今天,"当政者"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为人民多办一些实事,写一部光辉的"政绩史"。这是人之常情,是一种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表现。"政绩"者,顾名思义,从政之业绩也。邓小平同志说:"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所以,衡量一个领导者"政绩"的大和小,很重要的一条,要看其在任期内,所在地区的经济是否发展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否改善了。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因  相似文献   

4.
领导风格是领导者在工作实践中个性特征在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领导作风等方面的外在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者的工作宗旨和工作行为。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风格对班子建设、单位建设和个人成长进步能产生极其重大的作用。它不但关系到领导者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威望,而且对领导工作目标的实现.工作成效的好坏、工作政绩的大小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地方政府是直接实施者。当前地方政府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性,对领导工作导向有所误导。改革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系统,建构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是地方政府发挥构建和谐社会作用的重要保障。应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政府公共职能需要设计建构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政绩与民心     
政绩是什么?政绩是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应该是"面子工程";政绩应该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应该是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政绩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是既扰民又劳而无功的……因而为政者真正创造了政绩,是最得民心的事:其大者载诸史册,其次者传为美谈.  相似文献   

7.
常健  郭薇 《人民论坛》2013,(3):62-63
在现有体制下,"人走政息"实际是政策选择和淘汰过程的一种后续方式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符合法治要求且具有政治可行性的规范化的地方政府创新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方政府通过各种创新实践推动了体制改革的进程。然而,近些年来,地方政府创新中的"人走政息"现象也引起了政界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对此,许多研究者将分析的焦点集中在地方政府领导者视创新为"政绩锦标赛"的重要内容上,再加上地方官  相似文献   

8.
一言 《今日浙江》2006,(17):46-46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好和谐社会,这是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的更高要求。稳定也是政绩,无事就是本事。善于谋事,科学干事,确保一方和谐发展,是领导干部本事的重要体现。善于谋事是本事的前提。“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时”。谋事在前,办事在后,谋事是办事的前提,也是成功的决窍。谋事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领导者的整体素质,善谋事者才是高明的领导者。善谋事者要善于把握“三性”:预见性、创造性、民主性。预见性。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事要有超前的意识,把握工作发展的总趋势,对…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统计工作中,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情况多数是由于政绩的因素人为干预造成的,主要还是"数据出政绩,政绩出干部"这一重要因素。建议对统计工作中的违法行为加重法律责任。但是查处  相似文献   

10.
每到年终,对每一位领导者,上级领导常常会根据其一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一番评价:是政绩突出,还是政绩平平;是政绩显著,还是政绩甚少。作为一个领导者,力图一年一个新政绩本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创法。《中国青年报》曾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做《都是政绩》。这幅漫画有两图,图一是在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插立着一块木牌,上书“1000亩”,右边一个身着官服的人指着这片土地眉飞色舞地说:“像这样的开发区,我们批了18个!”图二中的“他”说:“像这样的开而未发的开发区我们砍了18…  相似文献   

11.
"材料出政绩"现象在部分党政机关蔓延滋长,破坏了政治生态、干扰了工作开展、影响了干群关系。之所以出现"材料出政绩"现象,主要有"政绩观"扭曲、命令主义、制度阙如等原因。要根治"材料出政绩"现象,需综合施策,让干部把正思想之帆、拉紧作风之弦、扎牢制度之笼。  相似文献   

12.
政绩就其表现形式而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显而易见的"显政绩",一种是不显山露水的"潜政绩".相比较而言,潜政绩较多反映的是"地平线"以下的工作,"能见度低",不容易被上级领导和机关重视.然而,这恰恰是政绩观最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7)
正某地规定,每月月末领导人要将本月工作"政绩"在政绩榜上公布。出于对某些领导好大喜功大搞"形象工程"的深恶痛绝,群众偷偷地将"政绩"榜改成了"政债"榜,此事在当地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有目共睹,我们身边中错将"政债"当"政绩"的领导干部并不鲜见。有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讨好上级领导,卖弄显摆"能力、水平",上一些不切实际的项目工程,看似轰轰烈烈、风光无限,最终好事没办好却背上了一笔沉重的"政债"。"政绩"是领导干部从政的重要目标,是群众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利川市政府对举债创“政绩”者说不,并明令收归举债权,严禁各乡镇、各单位今后举债搞“政绩”。这一举措,令人钦佩,发人深思。为官一任,求政绩,创业绩,既必然又必须。但为谁创“政绩”,用什么样的工作创造“政绩”,却因人的“政绩观”不同而大相径庭。时下。在我们周围就有这一种现象:有的干部因“政绩观”错位,为了个人创“政绩”,往往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15.
蒋林 《桂海论丛》2009,25(2):30-33
"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本质上是政绩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基于利益得失的考虑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过程.数字腐败出现的原因是"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过程中存在制度缺失.因此,要从根本上杜绝数字腐败就必须从政绩评估体制与统计制度改革等方面入手,完善作为"数字出官与官出数字"博弈规则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6.
现今,"形象工程"是个问题,不时受到批评和指责。最近又有报道,说某大学一个仅有3层楼的食堂,已装上两部观光电梯;采县城广场占地达400余亩,当地人自豪地问:"天安门广场有没有我们县的广场大?"为何"形象工程"热度不减?其原因主要是领导者利用职权为自己标榜政绩捞  相似文献   

17.
公平正义与干部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官要做出一定的政绩,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对于"什么是政绩、怎样才能做出政绩"的问题就大有文章需要深究.现实生活中有为老百姓利益而为的政绩,也有为个人升迁树碑立传的"政绩":有办实事务实效的政绩,也有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政绩,也有断今后子孙发展之路的"政绩";有努力通过勤政廉政取得的政绩,也有以"干部倒下"为代价的所谓"政绩".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是"唯GDP"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需要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18.
最近,江苏省海门市爆出新闻,有一个局领导班子因工作涣散,政绩平平,被宣布"集体待岗"。待岗人职务不免,在新配备的代理正副局长手下当配角。长期以来,干部"职务终身制"总是打不破,能官不能民,能上不能下。一些政绩平平、无所作为者"占着茅房不拉屎";一些勾心斗角、闹不团结的领导班子,最多是"拆拆散"、"调调开";一些年老体弱不适应工作者,也要安排一个相当的"位子"……据笔者所知,在县属单位中,有些单位光正副局长就有七、八个,多的甚至有十多个。从而造成了干部队伍庞大,机构臃肿,官比兵多的局面。个别单位甚至所有人员全都带个"长"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为政之道,在于得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每一位成功领导者不能不讲究用人识才之道。在研究和运用用人识才之道时,政绩和潜力是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弄不清“政绩”与“潜力”两个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就很难悟懂用人识才之道。所谓  相似文献   

20.
攻绩与民心     
政绩是什么?政绩是为国家、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政绩应该是实实在在的,不应该是“面子工程”;政绩应该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不应该是走过场的应景文章;政绩应该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是既扰民又劳而无功的……因而为政者真正创造了政绩,是最得民心的事:其大者载诸史册,其次者传为美谈。我们这里讲一件“创建卫生城市”中的小事情,看看政绩与民心的关系。我们住的这座城市,像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