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地区的中学生在开放、改革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其在人际交往意识上、交往行为上有许多新的特点.笔者试图从对广州、西安和杭州三个城市中学生所做的调查(共对9间中学的中学生1895人发放问卷,有效回收问卷为1889份,有效回收率为99.68%),探讨开放地区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新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青少年中存在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无处不在的影响。中学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群体之一,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青春期)和生理特征,对偶像的崇拜更凸显出独特的方式和特点,他们对偶像的自由感知和多元理解能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代中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个性发展,这对于了解他们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状况十分必要。由此,我们随机抽取了天津市两所中学在校生的三个初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和两个高中年级(高一、高二),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有效回收率为83.0%。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偶像崇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3.
在"城中村"租房者近一半是毕业大学生,这一现象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本文基于郑州市10个"城中村"471份问卷的调查,分析了在"城中村"租住的毕业大学生群体的特征,认为:租住"城中村"的毕业大学生在工作、居住环境、收入和消费、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现实困难,这些困难正在转化为他们内心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通过问卷和座谈等形式,在福建、广东、浙江等省沿海开放地区(重点在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进行题为《港台思想对沿海开放地区中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共发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980份,回收率82%左右,有效问卷965份;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包括中学生、中学教师和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报》曾以“中学生也过情人节?”为题,报道了情人节前夕新疆某市的礼品店里一些中学生购买礼品送给异性朋友,超市里刻有“Love”字型的巧克力格外受到学生的青睐,“网吧”爆满,一些中学生通过网络给异性朋友发电子贺卡。这则报道警示人们,中学生异性交往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那么,中学生异性之间是否需要交往?应怎样交往呢? 一、中学生异性之间需要正常交往 古人云:“人生不能无群。”人要享受正常的社会生活,只有在社会群体中,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获得。而社会群体是由男性和女性构…  相似文献   

6.
从穗港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资料上看,我们看到很多相近的东西,而不是太多的差异.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第一是两地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问题.调查资料显示:广州中学生对自己生活感受明显比香港学生高.调查问卷  相似文献   

7.
2002年10-11月,"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中共中央党校部分地(厅)级党政领导干部学员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3份,有效回收率为88.7%.  相似文献   

8.
"两个和解"即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站在实践唯物主义的立场,从生产和交往相互作用的角度,系统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从分裂到统一的历史过程,论证了通过自由联合共同占有物质生活条件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和解"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2000年11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对武汉市部分局级领导干部就其对武汉市2000年-2001年社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2%.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对人的交往的影响虚拟化本质主要体现为"网络景观"、"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网络景观"造就的人工世界使人产生了沉迷于"娱乐"的游戏心态;"大众文化"带来了"赫胥黎式"的文化萎缩,使人丧失了深层思考的能力;"消费社会"造成了人的精神异化。要消除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对人的影响的悖论,就要强化网络交往方式的价值主导性,引导人增强网络交往的虚拟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刘军 《今日民族》2021,(5):46-48
一、丰富厚重的"三交"传统,是云南优秀传统文化中弥足珍贵的成分. 民族关系始终是云南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前,云南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大体存在区隔并存、冲突共存与和睦共生等几种状态.有些民族之间,因自然条件或社会人文因素彼此隔绝,不相往来.有些民族之间,彼此戒备、冲突,在局部地区和部分民族之间甚至曾经矛盾尖锐,隔阂至深.而在更多的民族之间,则不仅保持多形式多层次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还形成了长期亲密交往、和睦共生、相互交融的局面,这是云南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形态.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在回答"您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问题时,排在第一位的是"目前社会不公平问题突出"。近期,我们对几所大学学生的"红色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的高校涉及综合、理工和师范类大学,专业涉及文、理、工等十几个专业,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85份,还通过座谈与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了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把握和科学预测中国社会形势的发展,了解各级各类领导干部对中国社会形势发展的基本看法,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于 2000年 10月中旬对在中央党校学习的部分地 (厅 )级领导干部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共发放问卷 140份,回收有效问卷 128份,有效回收率达 91%。下面是根据计算机统计、处理的数据,就领导干部对 2001年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调查结果。    1.超过 90%的领导干部对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前景"充满信心"和"比较有信心…  相似文献   

14.
吴宁  许慧 《理论月刊》2015,(3):48-53
哈贝马斯将生活世界作为交往行为的预设文化背景和信念储存库.他认为构成现代社会的系统-生活世界的二元架构已经失衡,经济和行政系统侵入并破坏了生活世界的结构,导致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要以价值理性取代工具理性、平衡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提高个人交往资质.他将生活世界放置在交往行为的视域中加以考察,为我们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交往异化现象和解决现代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我国培育生活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旭 《求索》2012,(2):120-122
哈贝马斯的行为交往理论指明了成功的行为交往必备的几点要素,却将"非正规"的语言排除在交往行为之外。但禅宗公案中部分"牛头不对马嘴"的机锋语言行为却能成功地完成交往活动,达到"直指人心"的目的。在禅者共同的生活背景中,这种语言行为具备交往活动所要求的"生活世界的同一性"、"交往主体的‘互动性’与‘免干扰性’"、"对交往行动媒介的理解与合作性"等行为要素,因而,禅籍公案中的行为及语言是有效合理、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16.
社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改革深入、结构重组、利益调整、职能转变、社会化管理,使得很多事务被剥离到社区,使得"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后融入到社区,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社区都有相对应的表现;另一方面社区意识的发育、民主的发展、作用的发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与交往方式,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评价方式和组织网络体系,因此,现在的社区,已经由过去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的单位职工家属的居住点,转变为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7.
城市中学生作为一个年轻、敏锐、躁动,又生活在文化生活丰富、信息获取快捷、紧跟时代潮流的城市中心的青少年群体,学习之外的生活和消费总是站在时尚文化的前列。了解城市中学生时尚文化消费的情况,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成都市树德中学2005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组从业余文化娱乐、饰品和日常用品消费等方面,对城市中学生的时尚文化消费做了调查研究。本文根据调查所搜集的部分数据,从中学生对网络游戏和对奇幻与武侠文学的着迷两个方面,对城市中学生的娱乐时尚文化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令人入迷的网络游戏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中学生从网上…  相似文献   

18.
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第八课《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教育目标中,有一条要教育学生懂得文明交往的意义,并引导学生学会文明交往。这一点十分重要,主要是因为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每个人天天都要遇到的,也是不可回避的事情。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环境的扩大、活动能力的增强,与外界的交往也会日益增多,各种社会关系对每个中学生的成长都会发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文明交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在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有原则、有方法、有技术。遵循…  相似文献   

19.
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已经开始了对大众生活的渗透与改变。时代为"90后"大学生打上了"移动互联"的烙印,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从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等多方面建构着新的"微"生活方式。包括手机在内的网络新媒体社会责任已然应当成为当今重要的社会议题,我们需要肯定新媒介在对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也应当时刻警惕生活方式变化中的负面效应。政府、移动互联网企业、社会、高校及大学生自身,均因新媒体的特质而成为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以求共同营造适宜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的良好移动互联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1998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社会调查所与团中央宣传部文体处,在广东、广西、江苏、江西、湖北、河南六省,进行了“当代中国青少年文化生活状况”调查。调查对象为34岁以下的职业青年、大学生、中学生。调查共发问卷3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9份。其中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