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各行各业都是一个挑战。民政人应在正视挑战中善抓机遇、在善抓机遇中落实责任、在落实责任中履行使命.进而在对关系全局重大问题的敏锐发现、准确把握和科学解答中,不断开辟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三个代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核心内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我们所从事的民政工作来说,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各项民政工作必须紧抓不放的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讲,民政工作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要选准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突破口。 一、要把突破口放在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上 民政部门承担着推进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等重要职…  相似文献   
3.
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推进,作为政府的职能之一,公共服务目前正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总体设计公共服务的框架体系,加快健全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逐步解决公共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公共产品短缺这一日益凸显的矛盾,不仅为当前所必需,也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致力于扶贫  相似文献   
4.
张良礼 《中国民政》2007,(11):23-24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是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对13亿中国人民的生活、对整个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会议。从民生、民主、民利的视角学习十七大报告,我们深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民政部门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职能作用,是需要我们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本刊筛选、编辑了一组稿件,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探讨民政工作如何配合、服务、促进新农村建设,以期引起广大民政工作者更广泛的讨论和更深入的思考,共同推进民政工作的新发展、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通过连日来的深入学习和座谈讨论,我们在深感振奋的同时,更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这就是要把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民政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站在新起点,谋划新目标,拿出新举措,实现新跨越,以更好地履行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连心桥"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制度上,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复杂交织的局面。主要表现在:1、在社会激烈变革的转型时期,社会福利制度面临最为激烈的变革,需要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与之相配套。如何从国情出发,建立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之不仅起到社会安全网和减震器的作用,而且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服务,目前已有的理论准备和实践范例都还显得比较薄弱。2、我国进入全面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的新阶段,富民强国、加快发展,已成为方方面面的共识。由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8.
社区既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改革深入、结构重组、利益调整、职能转变、社会化管理,使得很多事务被剥离到社区,使得"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后融入到社区,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社区都有相对应的表现;另一方面社区意识的发育、民主的发展、作用的发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活动与交往方式,改变了社会管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评价方式和组织网络体系,因此,现在的社区,已经由过去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的单位职工家属的居住点,转变为各类社会群体的集聚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从十六大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做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紧迫而庄严的摆在全国人民面前。深入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一个深刻的感受就是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我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