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易大传》(以下简称《易传》)是我国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一部专门阐释《易经》的重要著作。它通过对《易经》的说明,表达了极其丰富的学术思想,二千多年来一直闪烁着哲理的光辉。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曾对我国古代辩证思维的发展,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即使到了今天,它也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理论价值。这里仅就它对企业管理的启迪意义,作一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宝玉 《求索》2008,(6):57-59
《易经》阴阳和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宗旨在于阐释宇宙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易经》阴阳学说及整个和谐理论体系与我国传统哲学相一致而日趋完备和臻密,并逐步积淀为一种思维定势。《易经》倾向以儒家为主流,兼融道家、阴阳家,其阴阳和谐思维代表了我国传统哲学和谐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当然《易经》过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忽视人对自然的改造,结果在先民的心理底层沉积了一种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和审美情趣,这是《易经》阴阳学说的内在缺陷。  相似文献   

3.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周若辉 《湖湘论坛》2003,16(1):94-95
江泽民同志强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的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思想方法。“与时俱进”的命题的提出 ,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精髓 ,以中华民族特有语言、文化和智慧 ,阐释、坚持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发展思想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一、与时俱进的本义是“生生变易” ,开拓创新从词源和词义上看 ,“与时俱进”源于中国古代《易经》中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它与《易经》中的“生生”原则息息相关 ,一脉相承。自《…  相似文献   

5.
《周易》辩证逻辑思想拾零颜华东现称为《周易》的这部书,是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的,即《易经》和《易传》。《易经》为六经之一,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易传》是对《易经》中的卦辞和艾辞的解说和发挥。《周易》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其成书年代跨度很大,大体...  相似文献   

6.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松州》2016,(4)
正产生于上古时期的《易经》,是先人的集体创作,因此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中华文化之源、诸经之首、诸学之母,而且也是全人类最优秀的普世价值和生态文化。几千年来,易经犹如思想灯塔,朗照中华民族的遥远航程。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诸多原因,致使《易经》"养在深闺人未识",未能很好造福人类。当前,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急需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加以诠释。而《易经》当之无愧。一、《易经》在国学中的重要地位《易经》内容极其丰富,对于中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深刻影响。无论孔孟之道、  相似文献   

8.
正把《易经》列为广义定义的国学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因为《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用两种符号(汉字符号和卦象符号)写成的经典,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而古人把它列做六经之首。所以,我觉得中国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项就应该是《易经》,可惜至今没人去做。历代学者中有的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中  相似文献   

9.
《易经》是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结晶,具有两大特色一是大智慧二是大系统。“变通”、“趣时”、“知几”是《易经》的大智慧;系统模式和系统理论是《易经》的又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4)
正台湾当代水墨画家高圣贤的艺术之路《易经》有着中华文化精神的深层内涵与中华人生哲学的丰厚潜蕴,《易经》可诠释人生和宇宙,其内藏之智慧幽远无边,渺冥无涯。近代哲学思想家、艺评家多有探讨《易经》对中华艺术美学的影响与价值。在台湾南部有位画了40多年的水墨画家高圣贤,研读探究《易经》近20年,他用《易经》之《生生之谓易》哲思理念,  相似文献   

11.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2.
目前,有同志认为怀疑是一种辩证思维形式,是认识论的重要范畴。(见《求索》1983年第二期《怀疑在认识论中的作用》一文)笔者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 (1)怀疑不是一种思维形式,更不是一种辩证思维形式,它只是一种思维混乱状态,具有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怀疑的客观基础有二:①客观矛盾在主观中的反映。表现为主观思维中的各种概念、判断、推理和假说的矛盾和对立,从而使主体得不到关于客体的最终一致的认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易经》大约成书于殷末周初。距今三千多年。《易传》是对03经》的解释.大约成书于战国末期,相距七八百年。《易经》起始于古代占筮.实质上是一部哲学和应用相结合的著作,是一部探索人生与社会的奇书.是中国古代经典之首。经典的作用和价值。叶圣陶先生在《经典常谈序》中说:“经典训练不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而推广到整个社会.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既不能数典忘祖,将《易经》束之高阁,或是斥之为封建迷信,弃之如敝屣:也不能将它庸俗化,当作装神弄鬼、  相似文献   

15.
李菁 《理论月刊》2010,(8):79-81
辩证思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容,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有着深远影响。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能比较自觉和熟练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观察历史、社会与事物,评议史事、时政与人物,因而得出了许多符合辩证法的深刻有力的结论,提高了笔记的思想价值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袁茵  杨会晏 《前沿》2011,(19):171-174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试图通过对《易经》思想的研究来寻找生态问题的答案。之所以选择以《易经》的思想为核心来研究问题,是因为《易经》形成的理念在一个由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沟通构成的整体境界中展开,此整体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合理有效解决。对生态和生命的整体性理解也使得《易经》的思想观念处处都充满着一种全新和活泼的生命气质,美与善在生活领域的原初构成内在的统一,生命的自然气质与人文精神和谐的融为一体,这对于今天生态经济和生态人格的境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6)
陈云《青浦农村调查》报告中应用的诸多调查手段,为摸清当时农村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供了科学方法,其中体现出来的辩证思维、群众路线思维、中心工作思维、"九·一"配时思维,集中反映了陈云调查研究方法论的独到见解和独创性贡献,是指引我党各项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8.
易经的由来和内涵作为一门完整的学问体系,今天所见到的《易经》正确名称应该是《周易》(又称包羲易学),因为传说中还有古老的夏代(约公元前2033年到公元前1562年)《连山》易学(又称神农易学)和殷代(约公元前1562年到公元前1066年)《归藏》易学(又称尧舜易学)。  相似文献   

19.
曾晓霞 《人民论坛》2012,(14):138-139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易道之广大,儒家尊其为"群经之首",道家将其列为"三玄之一",后世视其为一切文化的"源头活水"。《易经》以卜筮解卦为内容,为卜筮之天书。《易经》虽晦涩难懂,但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却影响深远。该文着重对《易经》在日本社会的传播及对日本思想政治文化的影响进行梳理分析,以图对理解日本的文化现象和促进中日文化交流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未来学则是涵盖了多种知识的新兴学科。本文将选取易学的研究成果,对《易经》和当代未来学的关系,从它们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角度,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