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辩证法、逻辑和认识论统一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恩格斯多次指出,辩证法和逻辑是同一序列的科学,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他说:“对于已经从自然界和历史中被驱逐出去的哲学来说,要是还留下什么的话,那就只留下一个纯粹思想的领域:关于思维过程本身的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253页)他认为,思维的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关于客观世界辩证发展的学说和关于主观思维辩证发展的学说是统一的。列宁和恩格斯完全一  相似文献   

2.
笔者认为,符致海同志在《论辩证思维的形式》一文中(见《求索》八二年第四期)提出的四种判断形式有不到之处。首先,纯形式不能包含概念,只有判断才有主要、次要、包含和转化等概念,其次,辩证判断形式应该是正反两个判断同时存在。若有S是P(但P中包含着P′),则有S是P(P中包含着P′);没有S,则S只能是形式逻辑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国内最近流行的“主观真理论”对经典的“客观真理论”的批评缺乏针对性。真理诚然是一种认识 ,但认识毕竟还有主观的 (任意的、武断的、缺乏根据的、不符合逻辑的或规律的 )同客观的 (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之分。客观真理论则在承认真理是一种认识的前提下来论证真理不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而是客观的认识。在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的时候 ,必须区分客观性的本体论含义和认识论含义。客观真理论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基于哲学与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辩证自然观与自然科学、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理解和运用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本意为理论化的辩证思维,是理论化形式和唯物辩证法内容的有机融合,具有内在性、批判性、发展性和时代性。恩格斯把理论思维看作"最重要的思维形式",认为理论思维是一个民族站在科学最高峰的必要条件,其关于理论思维及其重要性的论述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5.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 概念(名)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主观逻辑是客观逻辑的反映 概念在《墨辩》中叫“名”。“名”是什么?《小取》篇说:“以名举实”,名是用来列举、模拟、代表事物的;《经说上》又说:“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名”是某事物之所以谓某事物的一种符号,“实”是名所描述的对象。这就是说,概念(名)是“实”的反映,“实”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名”与“实”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先有被反映的对象“实”,然后才有所反映的意识“名”。因此,“名”作为一种思维形式,从它的内容、来源来看,它有其客观性的一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共产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就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不是任何别的阶级的世界观。” (《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409页)具体说来,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就是用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学说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维方法,以及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一思维方法时产生的一系列观点。共产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8.
对于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或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学说,历来存在两种基本的理解。一种是本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的理解。在这两部著作中,恩格斯把辩证法界定为“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①。恩格斯的辩证法定义是以“物质一无论”为本体论背景、“反映论”为认识论背景的。由此,他把物质自身的辩证法确定为“客观辩证法”,人们头脑中的辩证法确定为“主观辩证法”,后者乃是对于前者的反映户自《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之后,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苏联哲学界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体系以后…  相似文献   

9.
谈到怀疑,人们往往从消极方面看待它:消极颓废、否定一切的表现。这是一种误解。一怀疑,作为一种理论思维形式,是根据已知的科学认识和客观事实,对原有的认识所作的一种辩证的否定。它通过提出问题来推动认识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乃至世界军事哲学的开山之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认识论思想。“全”是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其重要的认识论原则,构成了孙子军事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特色。 一、“全”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 “天人相分”是孙子本体论思想的特点。孙子认为,天道是一种自然现象,不是神道和天命,“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计篇》)天和地一样,只是战争得以进行的自然因素,是考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思维是人们在劳动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创造性能力,它的实质是借抽象来反映客观世界中事物和过程本质的一种复杂活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全面实施,领导干部更需要具有新的思维方式。这是因为,改革越深入,建设越发展,前进过程中的深层次矛盾和  相似文献   

12.
有些同志认为有一种客观意义上的“抽象可能性”,我则认为,这是不存在的。 可能与现实是反映客观事物未来趋势与现存状态之间辩证关系的范畴,用“抽象”一词限制客观可能性是不恰当的。所谓“抽象可能性”实际上是人们对客观可能性的错误认识,是主观同客观相脱离的表现。正如黑格尔所说,抽象可能性是“空疏锐敏的理智”撇开现实内容的一种揣想,是“属于主观思维的东西”。(参阅《小逻辑》。第297~299页)至于黑格尔把抽象可能性放在“客  相似文献   

13.
周志刚 《群众》2007,(11):65-66
近年来,我们无锡供电公司大力倡导广大干部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事物,指导实践,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提升管理能力。公司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顽强拼搏,各方面工作取得了较好业绩。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和《实践论》发表70周年,回顾公司发展历程,我们深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立场观点,是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提升管理效能的思维之本、工作之本。  相似文献   

14.
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以及它们的关系问题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是一个过程,“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40页)与此相适应,作为这一过程在思维着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性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人的认识总是从不知到知、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识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识,不能一蹴而就,而  相似文献   

15.
论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从本体论经过认识论再到方法论的过程,哲学由研究对象性的客观知识到人自身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康德开始而由马克思完成的,它意味着一种新的哲学观.哲学不是传统形而上学所探究的"本体",也不是现代西方哲学强调的"客观知识"和"信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方法.这标志着哲学观的方法论转向.  相似文献   

16.
李立华 《青年论坛》2003,(4):123-124
中国绘画理论不仅是一种技法理论 ,更是对“画理”的论述 ,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辩证思维模式 ,对立统一、阴阳之道 ,在中国绘画理论的审美观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着重从辩证的对立统一思想方法和认识论上谈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辩证概念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既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终点。 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都研究概念,并且都要求概念必须具有明确的内容。但辩证逻辑不限于此,它还研究概念的本性。恩格斯说:辩证思维“是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所谓概念的本性主要是指概念的客观  相似文献   

18.
《易经》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主体而又将普通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一体的思维工具书。这部与西方亚氏逻辑风格迥异的思维工具书的诞生,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调,规定了炎黄子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本文拟对《易经》思维模式的辩证性、形象性和推论形式的转换灵活性这三个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是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深入到矛盾内部结构的哲学分析,体现着反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三者一致的独特的理论创新,毛泽东通过强调矛盾的不平衡性与矛盾内部结构中的差异性所造成的矛盾主导性地位的转化,指出了现实的发展过程既不是无矛盾也不是矛盾的均衡论而是多种矛盾作为差异性构成的矛盾总体结构中由对抗性转化为非对抗性,由非对抗性转化为对抗性的制约和斗争过程。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就是要超越否认矛盾,不分矛盾主次地位以及仅仅抓住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思维。在矛盾的不平衡性与一分为二的统一中,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道路,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科学化,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里程碑式的理论飞跃。  相似文献   

20.
李校利 《岭南学刊》2005,(5):40-42,88
客观真理说认为,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客观真理说违反了矛盾不平衡性原理;客观真理说不符合矛盾同一性原理;客观真理说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相抵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