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苏文国 《政府法制》2012,(26):30-30
作家赵树理下乡有个经验:别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赵树理就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 起初看到这儿时,我以为是写书的人异错了,该是把不哭的孩子抱过来,正哭着的孩子怎么会去抱?你看,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生活》2014,(2):21-21
最近,有专家提出北京的房价还不够贵,应该每平方米80万元。这样,人们就不来北京了。这种说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北京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凭什么不让人家来呢?每到春节,北京就闹“人荒”,不就说明北京离不开那些买不起房的人吗?  相似文献   

3.
杨清惠  常鸣 《法庭内外》2009,(10):62-62
手里拿着军事院校各种招生表格,向落榜考生家长承诺可以帮助孩子上军校,保证有军籍、包分配.可是学生却一直无法入学。日前.北京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涛、无业人员张克文、胡国玲三人因涉嫌诈骗罪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  相似文献   

4.
自从做了母亲,我是万万不能听到或看到一点关于孩子的不幸消息的。但凡网上、电视上、报纸上报道了哪里的孩子被拐卖、谁家的孩子遭遇遗弃、虐待或者是由于大人的疏忽而误伤,我的心就会变得异常沉重,若是再“不慎”看到了图片或影像,就像被人用拳头击中了心脏、被人生生地拉断了连接泪腺的神经,那种难过,很难平复。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6日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运输毒品案。37岁的浙江籍无业人员叶国娟因涉嫌犯运输毒品罪出庭受审。根据检察机关的指控,2005年7月27日叶国娟乘坐深圳开往北京的T108次列车,将毒品海洛因246.8克运输至北京。7月28日16时许。叶国娟下车后在北京西客站北广场对面西新隆商场西门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法庭上,看起来文弱的叶国娟显得有些局促不安,面对对其运输毒品的指控,她为自己辩解说,是人家叫她捎东西。并答应给她1500元钱的好处费,她并不知道捎的是什么东西。只是猜想可能是摇头丸之类的东西,而她认为摇头丸不是毒品。据叶国娟交代,她丈夫因车祸去世了。她一个人带着3岁的孩子,生活很困难,让她捎东西的阿宝与阿娟夫妻经常给她点帮助.当得知她要到北京找工作时,就让她带点东西,并答应在她孩子上幼儿园时。给她1500元的资助。就这样叶国娟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也踏上了一条犯罪之路。最终。法院以运输毒品罪判处叶国娟无期徒刑。宣判后,叶国娟表示不上诉,要好好改造,只希望能早日见到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法制与社会》2011,(1):61-61
跟随人贩子团伙倒卖孩子“上瘾”后,一名人贩子在暂缺“货源”的情况下,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女儿也倒卖掉,以便按家乡风俗“多养男娃”。北京铁路中级法院不久前以拐卖儿童罪判处人贩子团伙中的邢某等人有期徒刑10年至2年不等,他们倒卖的孩子大多已被警方解救,但其中一名人贩子的女儿因被多次转卖而至今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7.
郝冠群 《法治纵横》2014,(17):42-43
工作八年 被迫辞退 刘丽,来自湖北省竹山县。2006年11月,刘丽跟着爱人来到了北京谋生。初来乍到的刘丽经朋友介绍进入了一家保洁公司工作.从进入公司后她就一直被安排在北京某局从事保洁T作(电气化局将保洁的工作承包给了刘丽所在的保洁公司)。刘丽工作麻利.人义十分机灵聪明,工作做得很好。这么一干就是8年,因为工作不累,而且待遇不错,使得刘丽可以有时间照顾孩子和家庭,虽然很多朋友给她介绍过新的工作,但是刘丽一直没有动过要走的念头。  相似文献   

8.
面对泣不成声的雨涵和哇哇大哭的孩子,尚子建沉默片刻后,长叹了一声说:“我们上一代人欠下的孽债就别让下一代人为我们偿还了,不用作亲子鉴定了,我认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一个从小没有感受快乐的人,怎么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个从小没有被亲人和社会善待过的人,怎么会温情地善待别人? 一个从小从未体验过被尊重感觉的人,怎么会有自尊而自制,又怎么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 成年人给了孩子什么,孩子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本报北京消息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近日提出“现在是海外学者回国的黄金时期”,引起了全球留学人员和华人学者的普遍关注。白院士指出,中科院有一个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计划:第一,在每人200万经费中有37万元作为住房补贴。回来后马上聘为研究员,当课题组长。第二,现在在联系中关村地区的一些学校,使孩子能顺利地人学。第三,夫人的工作问题他们也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解决。据称,中科院出台了一个政策,凡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基金的就视之为优秀人才加以培养。今年全国有133人人选,这些人纳人科学院百人计…  相似文献   

11.
汪慧娟 《江淮法治》2012,(17):50-51
现在每个家庭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尽力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我发现幼儿教育常常会被人忽视,县城的公办幼儿园少.私立幼儿园硬件设施常常不达标.教师流动性大,教学质量跟不上。甚至有不少就是家庭作坊式,只是负责托管孩子,教学知识、培养习惯压根就没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13日,我在北京保利剧院看了北京和平里四小的孩子们的演出,他们表演的是一出名为《梦幻成真》的音乐剧。为了能顺利公演,这帮孩子辛辛苦苦排练了长达7个月之久!一群来自普通学校的孩子连唱带跳再说,一点儿不比专业演员差。当时在看的时候我就在心里说:“这些孩子真了不起!”在谢幕的时候,这场音乐剧的策划者、也是我的好朋友卓朱慧敏女士上台谈了她的感受。卓太是一个非常美丽、优雅的香港人,以前在香港她就曾经搞过大型的校园音乐剧。看得出她很兴奋也很激动,我知道让孩子们走向这个舞台一直是她的心愿。最初在有这个想法的时候…  相似文献   

13.
借腹悲剧     
袁瀛 《法治纵横》2011,(15):44-45
自从春桃将腹中的孩子做掉后,何立炎就每晚去朋友家喝酒,他成了一个不爱回家的人。  相似文献   

14.
风扬 《检察风云》2010,(17):50-51
北京石景山区的一位父亲,其儿子在外公家坠楼身亡后,他打破传统观念,起诉姥爷看护不力侵犯了儿子的生命权,并索赔30万元。2010年3月22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旁听的市民议论纷纷。有人说。孩子姥爷不收分文帮他带孩子,现在却被要求赔偿,这位父亲太绝情了;有人说,从法律上讲出了事,就应该赔偿。争议很大,以至于让法官也觉得这个案子有些棘手。  相似文献   

15.
如果杨仁旺愿意,200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时,他完全可以顺利在京落户,按部就班地评职称、买车、买房,为孩子落好北京户口,成为家乡人羡慕的“北京人”. 后来,他再次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而回到北京的中学任教.不在乎户口的“后遗症”正在这个年轻人身上逐渐显现:买车,买房,送孩子上学,都因没有北京户口波折重重.  相似文献   

16.
“我的孩子还有用,他们怎么能说是废物?死胎就能随便扔吗?”在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作为原告的死胎父亲彩献宝向被告北京某医院发出了质问.也问出了中国首例死胎处置权归属案。  相似文献   

17.
汪代华 《江淮法治》2012,(12):18-18
北京打工子弟成家暴重灾区。近期,新京报记者调查北京多家小学的数百名孩子.发现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成为家暴的“重灾区”.儿童受家暴存在难察觉、难介入、难干预的困境,亟待专门立法完善。(6月4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8.
雨川 《江淮法治》2012,(18):42-43
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泡在蜜罐中长大的,一出生就有爷爷奶奶围着自己转,这让不少专家和学者为之忧虑,纷纷指出:溺爱不利孩子的成长。然而,山东省青岛市的一对年轻父母却走了另一个极端,为了培养女儿成才,他们狠心变身狼爸虎妈,坚信只有“棍棒教育”才能成就孩子的完美人生。让人痛心的是,  相似文献   

19.
孩子说谎的两个原因 “不说谎”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个假话连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标准看有多么“成功”,他实质上也不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的道德一直悬空着。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如果说某个孩子有说谎的坏毛病,这一定是他的成长环境出了什么问题。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另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首先,是模仿大人。虽然没有一位家长故意去教孩子说假话,即使经常说谎的家长也并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说谎,但如果家长在和孩子相处中为了哄孩子听话,经常用一些假话来骗他,或者是家长经常对别人说假话,不时地被孩子耳闻目睹,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说假话。还有一种情况,比如家长出于成人社会里的某种掩饰需求,经常说些虚饰的话,虽说并无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种社会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龄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会给孩子留下说假话的印象,教会他们说假话。  相似文献   

20.
王小艳 《江淮法治》2009,(19):54-54
我是一名在北京打工的“留守儿童”的母亲,不是我狠心,农村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为了能让孩子读得起书,我只好抛家舍子到城里打工,可离开家又不能很好地照顾和教育孩子。由于工作不稳定,带孩子过来读书不是折腾吗?我也知道这样和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但如果不是为了生计,谁愿意这样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