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家华 《江淮法治》2012,(11):52-53
近年来,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如何才能确保专题询问真正取得实效呢?笔者认为,专题询问会前应当做好充分准备 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吴邦国委员长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讲到“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时指出:“根据监督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决定的精神.今年我们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要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新浪网首页上,“人大将对国务院部门展开质询等监督”的红色大字标题颇为显眼。依照媒体的说法,前一天,吴邦国委员长作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而网络标题“人大质询国务院”的由来,是常委会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社会》2011,(4):13-14
加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监督,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监督工作一个亮点。在继续开展跟踪监督、专题调研、公开审议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推出改善监督“新招”——专题询问。2010年3月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请国务院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答复问题。  相似文献   

4.
询问权发力     
阿计 《江淮法治》2010,(15):8-11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应邀到会的财政部有关官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5.
在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就宝钢建设问题质询冶金工业部,被称为"共和国质询第一案"。时隔三十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重申"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并表示今年将选择代表普遍关心的问题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对质询权如此庄重宣示,对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来说,尚属"史无前例",必将推动质询权走向民主政治生活的常态,对地方人大行权履职也将产生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多位负责人到会认真回答常委会组成人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全国人大常委会选择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钱袋子”问题首次开展专题询问,兑现了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对代表和全国人民作出的承诺。这一做法也为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以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知情监督作出了表率,值得称道。同时,也十分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7.
《公民与法治》2011,(7):1-1
201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央决算报告、粮食安全问题、医保问题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先后三次以专题询问的形式监督政府工作,凸显了全国人大的刚性监督。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24日和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第16次会议分别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和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工作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开先河,先后启动了议政史上两次专题询问。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全国人大频频“专题询问”,不仅使地方人大常委会增添了信心和力量,  相似文献   

9.
询问和质询是人大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方式。专题询问是询问的衍生和拓展,是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有计划、有准备、有组织、有重点地集中开展的专门询问活动。四年多来,地方人大纷纷学习借鉴全国人大经验,积极开展专题询问,取得了较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并日趋成为广泛运用的监督方式。制度设计的权力由闲置到“激活”,是智慧和胆识,是与时俱进的求索,依照制度原理有效实施才是法治、善治的真谛。如何完善并规范专题询问,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功能和建设性、促进性作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效果,应该说既是需要探索提升的实践问题,也是亟待强化研究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询问权发力     
阿计 《政府法制》2010,(17):9-11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应邀到会的财政部有关官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1.
仅有专题询问还远远不够,专题询问也不能止步于问。吴邦国委员长在所作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表示今年在适当的时候将启用询问和质询两种监督方式,现在全国人大已兑现了启用询问的承诺,我们期盼开展专题询问在全国蔚然成风、与全国人大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也期待着全国人大在启用专题询问之后,在专题询问不能奏效、或是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启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更具刚性色彩的监督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询问权发力     
阿计 《法治与社会》2010,(10):18-20
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分组审议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报告中所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向应邀到会的财政部有关官员开展了“专题询问”,这在全国人大议政史上的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陈新民 《江淮法治》2014,(23):27-28
10月24日下午。黄山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专题询问会会场的布置,与往常不同:“回字型”代替了“课桌型”,主席台从台上搬到了台下。烘托出的是民主与团结、紧张而热烈的氛围。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考试”: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围绕《旅游法》的贯彻实施向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询问。这是黄山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  相似文献   

14.
行程之六: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会议和参加专题询问2014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张德江主持联组会议,国务院副总理首次到会应询. 内涵:“提高专题询问的质量和实效.”3月9日,张德江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在回顾2013年专题询问工作后,提出继续开展专题询问,完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询问而言,专题询问由于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并能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易于取得监督实效。全国人大看重的或许正是专题询问的诸多优越性。然而一直以来,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却并未得到广泛的运用。在全国人大首次开启专题询问后,公众期待在全国人大的带动之下,能在各地兴起一股专题询问的热潮。  相似文献   

16.
监督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我省实施监督法办法明文规定,常委会组成人员可根据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对专项工作情况进行专项调研,并可以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时提出专项询问。实践证明,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进行,大部分省级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的专题询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已成为人大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方式,而且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柯兰 《法治与社会》2013,(12):22-23
在2010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此消息一经发布,媒体普遍猜测,一直被"束之高阁"的人大"质询权"将被高调"激活",其中释放的监督能量,将使人大的"图章"变"硬"。然而,三年多时间过去了,专题询问已成为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的常态性监督手段,而质询权却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  相似文献   

18.
郭庆峰 《江淮法治》2012,(21):13-14
2小时15分钟;17位委员和代表发问43个问题。8个部门作出详细应答。10月18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专题询问。作为本届省人大常委会的“收官之问”,此次专题询问在问答数量上再创新纪录。透过这一组组新数据,感受询问的细节变化.处处可见省人大常委会务实监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9.
李林森 《江淮法治》2013,(23):21-22
“如何确保城区公交作用得到切实发挥”,“要采取哪些措施管理‘店外店’、占道摆摊经营行为”……这是7月30日上午青阳县人大常委会对城区交通环境及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开展专题询问中所提出的问题,并得到了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回答.县人大常委会精心准备半年之后,本次专题询问取得圆满成功,为青阳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坚持发展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打好政策配套‘组合拳’,力争到2020年,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5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联组会议上回答询问. 2个月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专题询问.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率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应询.“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但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此还很不满意.”面对委员提出“下一步国务院加快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和安排”的询问,汪洋表示,推进水污染防治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努力做好抓源头、抓治理、抓改革、抓保障、抓落实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