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就是客观存在的史实,清末大规模的变法修律活动,是清末统治者很不情愿但又只能选择的。符舍当时国情的社会变革活动。变法修律本身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进程,但由于清朝统治者极力维护过时的封建集权体制,逆时代的大潮,变法修律的光彩随着政权的覆亡而湮灭了。透过历史的发展长河,从清末变法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看到清米修律作为中国法律发展史中重要的一段历程,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清末变法修律中,虽有阵营之分,但争论焦点及修律方向主要受数位关键人物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自身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变法修律的进程与实效。本文从“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清未修律。  相似文献   

3.
清末变法修律中,虽有阵营之分,但争论焦点及修律方向主要受数位关键人物影响.他们的政治立场、自身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变法修律的进程与实效.本文从"人物"这个角度来分析清末修律.  相似文献   

4.
张建飞  张海峰 《法学杂志》2007,28(3):157-160
清末修律是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端,"切实平允,中外通行"的指导思想,不可不谓谨慎中允,但在指导修律实践中却使立法者遇到了法律自身的自然演化与激进的变法改革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这种冲突,修律者必须面对,但又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导致了清末虽然修订了大量较先进的法律制度,却没有在社会生活中发生实际的作用.清末修律,在这个意义上,失败了.  相似文献   

5.
<正>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制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虽然其自身有诸多局限,却进行了宝贵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河南亦开始有所更张。河南在监狱改良方面属于较为积极者,先是采纳建立习艺所这一新式刑罚形式,之后建立新式模范监狱,走在了全国前列。河南亦积极加入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  相似文献   

6.
作为清末变法修律的技术性官僚,沈家本提出的改革措施,可谓亘古未有,开创了中国法律现代化的先河。对沈家本修律的贡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对其司法改革的关注和研究还不够深入,有待进一步挖掘与思考。本文主要以司法改革为切入点,对沈家本的司法改革措施加以论述,提出对当前司法改革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肖世杰 《河北法学》2007,25(7):148-151
中国监狱改良思想的滥觞与兴起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901年8月刘坤一和张之洞会奏之折以及1902年底赵尔巽关于通设罪犯习艺所的上书开启了中国近代监狱改良的思想之门.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进与预备立宪的进行,各种监狱改良思想亦随之涌现、渐至兴起并日臻成熟.清末监狱改良思想基本具备了西方狱制思想之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卢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13-14
本文从研究清末修律出发,分析了清末修律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并全面阐述清末修律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积极影响。清末法制改革的成果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它对中国法治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清末修律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本文在最后分析了清末修律的历史缺陷,即它在立法理念上并没有真正完成法治主义的思想转变,立法内容上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正>清末修律是传统法制迈向现代化的第一步,虽然其自身有诸多局限,却进行了宝贵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河南亦开始有所更张。河南在监狱改良方面属于较为积极者,先是采纳建立习艺所这一新式刑罚形式,之后建立新式模范监狱,走在了全国前列。河南亦积极加入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两次民商事习惯调查,为以后的立法提供了宝贵材料。河南法律近代化的变革影响了封建伦理关系和社会风俗的变动,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传统的“士农工商”四民社会的划分被打破,一批商业城镇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清末庚辛午清政府与西方狱制的正面接触中发生的“黑屋”事件为分析对象,对事件的缘由、当事方的态度及最后的抉择进行仔细解读,并对其进行法的历史、文化的诠释,将其置于广阔的帝制中国下的司法移植、文化传统和现实的语境中考察,从而对清末狱制移植和改良做一些拓展性思考,以期对当前的行刑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特色●中国民航学院社科部杨惠一、近代刑事立法概况从清末经北洋政府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近代刑事立的历程是曲折而艰难的。1901年清廷发布“新政”诏旨,开始了为期十年的变法修律活动,中国近代刑事立法的序幕,也在清末“新政”“预备立宪...  相似文献   

12.
1902年至1911年,清政府最高封建统治集团,在厉行“新政”和“仿行立宪”的招牌下,进行了一次修律活动。这次修律活动,是中国法律史自李悝,商鞅变法后,二千多年来封建统治者自己所进行的一次很重要的法律改革。是中国封建法律向半封建半殖民地法律转化的开始。但是,由于二千多年维护纲常等级名分的封建法律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在修律的过程中,爆发了一场礼教派和法理派的尖锐斗争。在近代法律史上,这场斗争被称为礼法之争。对于这场斗争的过程和内容,从清末以来,不少论著均曾涉及,但都语焉不详。而且在  相似文献   

13.
清末修律中的民事诉讼制度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每一位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者都明白清末修律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既反映在刑法、民法等实体法制度上,也反映在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之类的程序法制度上。前者历来是学者关注的重心,而关于后者,相关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就民事诉讼而言,是清末修律过程中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单行民事诉讼法典;是清末修律奠定了其后几十年里中国民事诉讼制度变革的基调;是清末修律将西方民事诉讼法的基...  相似文献   

14.
法学家们认为,由WTO推动的这场"变法运动",将是继清末大规模变法修律以来,中国对西方法学精神的一次重新体认.其对中国的市场机制及社会机制将产生旷日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清末所进行的一系列法制变革中,监狱改良应属一场比较成功的事业,特别是在行刑思想的转型与制度设施的建构上颇有建树,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场运动中最早出现的罪犯习艺所,它不仅在清末时期具有较为完备的硬件建设,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在观念上承载了一种从仅注重报应与惩罚的传统报应刑向主张矫正与改造的近现代教育刑之行刑理念的重大转变。因此,罪犯习艺所在中国人权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朝阳大学——中国法学教育之一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朝阳大学有不解之缘,而朝阳大学又与清末变法修律密切相联. 1902年,经过长久酝酿,清廷正式下诏修律,派刑部左侍郎沈家本为修律大臣,两年间正式成立了修律馆.沈氏认为"法律为专门之学",应培养"专门之人",从"中枢长官"到"百里长吏"皆应知律.他激烈抨击科举取士不讲究"经世致用",不重视法律之学.他积极主张兴办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7.
清末著名法学家、变法修律大臣沈家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世事多舛的时代.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的冲击下,处于深重的危机之中.西方列强在以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在神州大地上横行的同时,也挟携着西方文化以如潮之势涌入中国.在中国传统法律行将分崩离析,而西方法律还不为国人了解的情况下,沈家本受命修律.  相似文献   

18.
清末,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法学的传入,特别是资产阶级罪刑法定学说的广泛传播,中国传统的比附援引旧制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一部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法学家,以清末修律为契机,力图在刑法中废除比附援引旧制,确立罪刑法定原则。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当推这一改革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9.
清代监狱管理机构及监狱设置,是明代狱制的延续。直到清末狱制改良之前,司法和行政权限仍然不分。一、山东监狱管理机构及设置根据《大清律例·断狱》中“凡内外大  相似文献   

20.
检察制度是国家实施法律检控犯罪的一种司法制度,但与国家实施法律的其他司法制度如审判制度和监狱制度相比,检察制度并没有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作为人类社会进化到法治时代的产物,检察制度的出现是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以后。我国于清末变法修律时,始引进继受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