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韶山之旅     
韶山因其是毛泽东的故乡而成为旅游胜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毛泽东热”的出现,来韶山一睹领袖家乡风貌的人越来越多。毛泽东故居距火车站有15分钟的汽车路程。故居背倚苍松翠竹,屋前有荷花塘,是一个清幽宁静的居所。故居内有毛泽东父母、毛泽东三兄弟的卧室,还有厨房、农具间、谷仓、碓屋(舂米的地方)等13间半瓦房(因堂屋与邻居共用)。距故居500米的引风山下,有一座毛泽东纪念馆,建于1964年,当时的名字叫“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走进这座白墙青瓦、似楼非楼的建筑,你可以看到精心珍藏着的许多有关毛泽东的历史资料、照片、书画书刊以及毛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0,(19)
正韶山,因舜帝南巡至此演奏韶乐"引凤来仪"而得名,更因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里而蜚声中外。正因为此,韶山也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12年前,我是一名"奥运记者",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64天,距离北京残奥会开幕还有93天的时候,奥运圣火在湖南湘潭、韶山继续传递,我有幸踏上了这片土地,不仅探访了韶山村,还拜访了有着传奇经历的汤瑞仁奶奶,采访了火炬手毛雨时、毛桃芝。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19)
正点点滴滴,汇聚成文明新风,吹遍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故乡,也滋养着韶山这座城市每一个人的心灵。一朵朵幸福之花不断绽放的韶山,格外动人。好,我是燃气公司的,已经多次来您家,想要检查燃气情况。请问您今天晚上什么时候在家?"一个陌生的电话,但很真诚。"不好意思,我基本每天加班,一般11点到家。""那早上呢?""早上7点差不多,7点半我就出门了!"  相似文献   

4.
夜宿韶山,次日清晨,天刚亮,老板娘就按照我们的要求喊我们起来。她说:“车子到了门口,等你们了。“看天色,雨住了。地上还有积水。雨过天睛,更有凉意。和德池弟早饭也没吃,就匆匆上了车,前往花明楼——少奇同志的家乡。花明楼是一个乡,在宁乡县境内,和韶山村相距只有30公里。原来刘少奇和毛泽东这两个中国当代的巨人,亲密的搭档,是这样近的同乡。我们在少奇同志纪念馆门前下车。抬头一望,那宽宽的台阶,高大的牌楼,气派好大!牌楼上嵌有“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几个大字,那是小平同志的手迹。台阶之下,正有几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故居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其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早在1961年3月,国务院就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之一。"韶山山水溢清气,故居钟灵毓伟人。" 1893年12月26日,太阳初升的那一刻,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诞生在这里。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使故居成为世人瞻仰的革命圣地。  相似文献   

6.
蒋建农 《新东方》2006,(6):57-60
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时,诗人臧克家一次在接受采访中套用过去塾学里赞颂孔子的话,写了这样一幅字:“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毛泽东之前没有毛泽东,毛泽东之后谁若毛泽东!大哉毛泽东,大哉毛泽东。”言词间透映出诗人的独特感触和浪漫情怀。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周年之际,回顾毛泽东的传奇经历,不知何谓“诗”的我,竟也不由得对诗人的感触产生了共鸣。一、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百二十多年以前,韶山一处坐落在偏僻山坳里的普通农居,诞生了一个男婴,他就是毛泽东。正像那首被后人争相咏唱的歌曲中所写:“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正前时去湖南韶山旅游,听毛泽东故居纪念馆的讲解员讲了这样一件事。1950年初,毛泽东故居前挂的牌匾写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家"。毛泽东知道后,大摇其头,连声说:不妥,不妥!"伟大"两个字不是封的,我不敢当,建议换一块门匾。湘潭县委经过几次讨论,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上报湖南省委批准,1955年3月,原有门匾被换下,上屋场毛家老屋挂上了第二块门匾"毛泽东同志故居"。  相似文献   

8.
王明富 《传承》2011,(10):8-9
每当我诵读毛泽东的宏伟诗篇《到韶山》时,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许多许多。因为此首诗就是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使"日月换新天",阔别32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期间写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暂时间内,韶山所涌现的一个个动人场面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9.
我要去延安     
正我要去延安,这是我多年的心愿。儿时从书本中了解的延安,过去从影视里感知的延安,早已成为我魂牵梦萦的圣地。今年9月,终于成行。来到杨家岭,我们参观了毛泽东的故居。窑洞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电脑,没有网络,在那么简陋的条件下,在那么紧张的时间里,运筹帷幄、日理万机、披星戴月的毛泽东,却写下了那么多光辉的论著。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看到纪念馆展出的大量珍贵革命文物、文献和照片,介绍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和陕甘  相似文献   

10.
今日韶山     
韶山,人口10余万,每年却有近百万人去那里访问、旅游。韶山,总面积仅210平方公里,这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是很小的一块地方,但在中国地图上,却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这一切都是因为韶山诞生了中国近世的一位伟人——毛泽东。100年前的一天,也就是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在韶山农村上屋场的  相似文献   

11.
庞力平 《友声》2006,(5):41-41
还是在学生时代就熟悉“铁托”这个名字,对南斯拉夫也觉得不陌生,但总感到它是那么的遥远。故不去细想和了解铁托的身世,只知道他是南斯拉夫共和国的总统,是一个敢与强权叫板的人。因为似曾记得毛泽东同志说过一句话:铁托是砣“铁”,所以铁托这个名字是我脑海里抹不去的记忆。2006年5月,应克罗地亚中国友好协会的邀请,我有幸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代表团赴克罗地亚进行友好访问,参加该协会成立15周年的庆典活动。当我拿到对外友协发来的日程安排,看到计划参观铁托故居时,心中甚喜,因为能去看一看这位被毛泽东都认为是“铁”一样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2.
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也是毛主席和许多革命先辈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84年底,韶山新建制为湘潭市辖的一个县级区,全区辖六乡两镇61个自然村,共10万人。新区成立以来,韶山区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紧紧围绕把党建设成为领  相似文献   

13.
一代伟人毛泽东出生在韶山,韶山由此闻名于世。鸡年金秋九月,我们几位北方省区统战部的同志来到韶山。这里青山绿水,郁郁葱葱,景色如画。九十年代的韶山,在改革开放中翻开了新的一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使韶山人经受了第二次革命的洗礼,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时代的跨越。如今韶山,不论市内的大街小巷,还是毛主席故居周围的村居民舍,给人们的印像是店铺林立,摊点密布,商品经济气息灼人,经济发展呈现出“韶峰日出”般的神奇和壮丽。韶山市委统战部长刘国安介绍,韶山现已成为旅游圣地,据统计92年接待中外观光者120万人,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参观者与日俱增,恐怕200万人也打不住。不少韶山人抓住机遇,发了“旅游财”。以韶山村为例,1978年前一个壮劳力每天只有几角钱的收入,现在人均收入1200多元。“毛家饭店”女老板汤瑞仁讲得好:“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邓小平领导我们致了富。”  相似文献   

14.
王明富 《传承》2011,(4):8-9
每当我诵读毛泽东的宏伟诗篇《到韶山》时,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许多许多。因为此首诗就是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使"日月换新天",阔别32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期间写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暂时间内,韶山所涌现的一个个动人场面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5.
山还是那片山,水还是那片水,一代伟人的故居,还是那样的平常、朴实。但正是这平常的农家柴屋里诞生了一个伟人——毛泽东。正因为如此,这平常的韶山冲,这平常的农家房舍,却又成了一个圣地。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与责任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瞻仰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途中,同行的一位韶山小伙,在琳琅满目的饮料中特意选择了一厅椰岛芒果汁,递给我说:  相似文献   

17.
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韶山村亲手缔造了中共韶山支部。解放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韶山村党总支继承和发扬韶山支部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适合韶山村和谐发展、科  相似文献   

18.
湖南纪游     
毛泽东同志故居清明时节访韶山,山上青松映杜鹃。瓣瓣心香燃众望,巍巍铜像耀人寰。滴水洞曲径通幽花木深,洞天空气倍清新。流连忘返人如织,来听崖前滴水声。第一师范闹市藏幽古杏坛,名人名校美名传。读书救国求真理,革命征途始此间。桔子洲春满湘江涌激流,当年击水遏飞舟。斯人已往豪情在,浩气长留桔子洲。刘少奇同志故居行人接踵访遗踪,柳暗花明炭子冲。冥诞百年应笑慰,丰碑永树人心中。  相似文献   

19.
韶山风物 意笃情深 1964年4月16日,周恩来陪刚果一位党的总书记来长沙拜访毛泽东。会见后,刚果贵宾要去韶山。周恩来说:“这么多年,我也没去过韶山了,我也去看看吧!”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西单大街的一个僻静的胡同里,有一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住宅区,住宅区有一层老式格局的三室型的小楼,从1973年起,张玉凤和她的家人一直生活在这里。从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对张玉凤的名字不会感到陌生。她的形象因时常出现在毛泽东主席会见外宾的纪录片里和照片中而为人们所记忆。张玉凤女士从1962年到1976年间,一直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任主席秘书、宣传干事、调研员等职。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委托,张玉凤负责整理毛泽东藏书、布置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等工作,计划在1978年12月26日毛主席诞辰纪念日展出,但此时恰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办公厅命令:工作暂停。一直到1980年,布置工作又重新开始,这就是后来供人们参观的丰泽园故居。1998年,张玉凤从铁道部老干部局退休,过起了恬静的晚年生活。张玉凤的家十分简朴,50平方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