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这个遥远的故事,人们多已置之脑后了。2200年前,陈涉、吴广在大泽乡的起义,它如同一个“支点“,动摇了秦王朝的庞大的基石,历史进入一个新阶段……我无意之间,来到了大泽乡。公元2000年5月,和老伴安排一次“探亲访友之旅“,计划自江苏到安徽,至河南,至河北,后到北京。一站站短途走过去。14日晚,开始从南通上船,溯江而上。次日晨到南京,然后乘火车,下午到安徽宿州。这是应约前去看望德玉弟和素华弟妹。德玉弟从中学校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仍挑着书画协会的工作,所以在他家盘桓两天,除拜会师友之外,就是看他收藏的画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面貌正急剧发生变化:生产力持续增长,生产关系继续进行大幅度地调整。因此,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其中包括社会道德现象,也在剧烈发生变化,引人注目,现实生活的常青之树,目前是枝荣叶茂,五彩缤纷,呈现出社会相对停滞时期所难以见到的繁荣局面。改革,增加了亿万人民主人翁的感觉,极大地调动了社会主义积极性,从而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某些自发倾向也值得人们注意。党提出“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生活日益使人们迫切地感到,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保证四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3.
4.
12000年5月20日,路过河南兰考。我下车径直来到焦裕禄的墓前。我怎么能不来呢!几十年间,穆青同志的报道,我看过听过。电影《焦裕禄》看了不知多少次。在突出政治的年代,对学习的要求是要反复进行的。一天,通知地方全体干部集中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再学焦裕禄,请播音员再读穆青同志的那长篇通讯。她抑扬顿挫,感情投入,使焦裕禄无私的情怀,再次打动人们的心扉,不觉叫人流下眼泪。那时很快又有一个歌子流行起来:古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了一片黄沙地。党为咱们除三害,派来了焦裕禄好书记。……当时觉得,大家都像焦裕禄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们的事业一定会无往而不  相似文献   
5.
丁弘 《现代领导》2009,(6):40-40
20世纪30年代初.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一时间,“陈案”震动全国,一些极右分子呼吁国民党中央“立即处决”。陈独秀被押赴南京,如同押赴刑场,可是,他在沪宁车上,还呼呼酣睡,一时传为佳话。一些有识之士感念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或钦敬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或尊重他的人格.纷纷进行营救,这是完全抛开党派之见的了。如蔡元培、柳亚子、翁文灏、林语堂、胡适、蒋梦麟、杨杏佛……以不同的形式争取公开审理.反对暗箱操作.军法从事。宋庆龄还专程从上海到南京,对蒋介石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6.
夜宿韶山,次日清晨,天刚亮,老板娘就按照我们的要求喊我们起来。她说:“车子到了门口,等你们了。“看天色,雨住了。地上还有积水。雨过天睛,更有凉意。和德池弟早饭也没吃,就匆匆上了车,前往花明楼——少奇同志的家乡。花明楼是一个乡,在宁乡县境内,和韶山村相距只有30公里。原来刘少奇和毛泽东这两个中国当代的巨人,亲密的搭档,是这样近的同乡。我们在少奇同志纪念馆门前下车。抬头一望,那宽宽的台阶,高大的牌楼,气派好大!牌楼上嵌有“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几个大字,那是小平同志的手迹。台阶之下,正有几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先生曲折坎坷的一生,在南京老虎桥监狱的五年最富传奇色彩。突出地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学养。老虎桥监狱那十平方米的牢房不仅成了他的研究室,而且成了他的“战壕”。“老虎桥”监狱在哪里这许多年,全国史学界为研究陈独秀(人称“陈  相似文献   
8.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把标点改一改,意思就不同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民认可,就这么办;不认可,也应让他们了解情况。他是说人民群众有决定权和知情权呀!  相似文献   
9.
丁弘 《同舟共进》2011,(5):60-62
认识中山先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今天还在继续着。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山先生等先辈在一百年前推翻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如今,“共和国”已是我们这个民族经过理性思考后得到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氛围     
没想到一个小稿子,成为试金石,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当前社会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见诸人们的心灵。看46集电视剧《太平天国》,写了一个稿子《夏日的戏说》,重新审视那一段历史。区区何人,怎敢口出狂言!于是谦称“戏说“。立论主要是引述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评论,还有哲学大师冯友兰的有关论断。稿寄地方党报,一时未用。一位书店老板见此文,说“应给电视报嘛,我给你送去“。果然该报立即用了,且放在一个版子的头条,并上了一版的“要目“。师范学院院刊主编打电话来,说看到这篇文章,表示高兴,有祝贺之意。他是报纸的审读员。我说“日报不用,不知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