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率市场化是开放经济的必然要求 ,在开放的国际经济环境中对利率进行长期管制是不现实的。在开放经济中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进行金融深化 ,提高国内金融市场效率 ,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外资本 ,避免形成对外资的依附。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应该通过打破市场壁垒、培育微观市场主体和完善市场结构 ,以及重点建设市场利率形成机制 ,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利率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不断推进而逐步深化的。实现资金利率市场化,不仅能够比较灵敏地反应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关系,起着价格信号的作用;而且能够不断地调节货币供给与市场需求,起着经济杠杆的作用。但是,利率市场化的正常运作,客观上要求其调控对象一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形成以利润为导向的经营机制。否则,必然导致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的失灵。在目前物价持续走低、资金供大于求、资源相对过剩、银行风险意识增强的环境下,放开利率不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是推行利率市场化的较好时机。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自“二战”以后,大都经历了一个从利率管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从发达国家看,主要是随着科技和产业结构调整,原有体制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汹涌的金融创新浪潮在规避传统利率管制的同时,自然地否定了旧的利率管制方式。从发展中国家看,为追求经济的超常发展,往往实行低利率管理政策,通过强制储蓄方式集中工业化资金,长此以往,降低了储蓄积极性,同时,又刺激了投资需求,出现了资金紧缺与资金低效使用并存的现象,金融压抑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的发挥。正如麦金农·肖所言,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深化的核心,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改革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杨英杰 《理论前沿》2002,(16):40-41
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不应改变,仍以币值的稳定为主,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增长。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主,结合利率市场化的现实要求,研究以利率变量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利率市场化既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利率机制创新,即在于放开利率管制,尽快实行利率市场化。基于此认识,本文分析了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雷咸成一、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目标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真正通过市场决定利率,使利率充分反映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再由利率调节经济,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从而也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然而,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金融市场的需要,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商业银行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对贷款利率有着天然的趋向性,使得对利率这一特殊市场价格的改革充满着复杂性。事实上,目前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并不大,但由于信贷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及行业、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逆向选择”的信贷风险亦已显现,而且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加大。一、信贷市场存在的“逆向选择”风险。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是指逐渐升高的银行贷款利率将安全…  相似文献   

8.
林旭进 《工会论坛》2008,14(5):71-72
通货膨胀正在不断威胁到经济平稳发展,汇率升值、紧缩货币对通胀的影响力面临严峻考验。投机资本流入境内,威胁经济安全。加强汇率和利率管理,管制资产流动性,控制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改革已进行了20多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 ,目前绝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已基本上实现了市场化。但利率改革 ,除在同业拆借市场等少数领域有所动作外 ,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利率改革的滞后 ,影响着其他方面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而且我国加入WTO日益迫近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已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和新一轮金融改革的重点。但是 ,实施利率市场化是有条件的 ,它需要金融及其它相关领域改革的配套。在我国 ,虽然目前宏观经济条件比较有利 ,但制约利率市场化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对此 ,我们应持既…  相似文献   

10.
1996年,我国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框架的中介目标。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测度货币流通速度方面存在的巨大困难,使得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指标在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会受到货币的内生性和金融创新的影响,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下降。因此,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介目标的选择应逐步向以利率为主、货币供应量为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过渡。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央行一年内连续几次调高银行利率,但收效甚微,投资依然过热,资金流动性过剩,物价、房价涨幅加快。分析原因,在于每次加息幅度过小,市场有所适应。面对火热的股市、房市、不断上涨的物价和存款的负利率,只有加大利率调控的力度,调控效应才能显现。  相似文献   

12.
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部分。以制度系统演化理论为基础,系统性地考察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利率市场化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改革内容及其特征各有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适应能力较差。进一步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既需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一般性条件,还需要结合农村金融市场特征,积极创造相关内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利润平均化理论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利润平均化理论揭示的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或部门之间流动和重组的规律,对于认识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有重要启示.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首要任务是培育和催化资本流动和重组的必要条件,突破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肇始于古罗马法,发展于资本主义国家,成熟于英美等国。公益诉讼在保护公共利益,抑制行政权力滥用,防止不正当竞争,保护弱小群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宪法逐步放权于私益,私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诉讼方式予以救济,而公益受到侵害则无诉讼方式予以救济,造成公共利益的巨大损失。因此,建立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维护公共利益不受侵犯,实现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就成为急切之事。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中央提出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2012年中国经济的首要任务是稳定经济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为此,要继续稳定物价,在经济稳定条件下加大转方式调结构力度,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同时,经济改革要有新突破:要对一些难度较大改革,比如垄断行业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府职能转换改革、中央和地方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要积极推进有利于稳中求进的改革,包括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为稳增长稳物价转方式惠民生服务。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储蓄一直高速增长,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更为明显,但同时国民经济中出现了消费和投资不足,庞大的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使我国经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针对这个情况,央行从1996年起八次降息.本文利用经济统计数据实证降息对储蓄转化投资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与刑法观念的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刑法观念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内在变革:从政治功能观到经济功能观;从对经济犯罪的过度介入到适度调整;从对公有制经济的重点保护到对非公经济的平等保护;从罪刑心定到罪刑法定;从刑法偏重于打击犯罪到打击犯罪与人权保障并重;从对经济犯罪的重刑主义到宽严适度等等。刑法观念的变革必将进一步促进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破产立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未能准确定位破产法在整个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工具主义思想严重。未来,破产法改革应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商事法律理念为指导,以市场要素型破产法为改革目标,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淘汰和拯济相结合,以破产重整为核心的现代破产制度。其具体内容包括适当扩大破产法的适用范围;区分不同类型的破产人,分别设计不同的破产法律制度;完善破产前置程序,引入简易重整制度。同时大力推进破产审判的专业化建设,从组织上、技术上、程序上保证破产审判的实际效果,设立专门的破产事务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政府对破产审判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率下调是刺激民间投资的有效手段。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利率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速度加快,民间投资的利率弹性有下降趋势。社会保障制度,投资体制以及融资环境之不足是影响利率弹性,制约降息政策启动民间投资效果的主要因素。结合我国目前民间投资现状,从实证的立场出发,要促进民间投资利率弹性的提高,使降息政策充分发挥启动民间投资的作用,必须改善相关的市场环境。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善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以及服务环境从而促进投资环境的好转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是通过经济体制的改革,再造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使亿万农户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再造基层社会的民主权威,使亿万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经济新体制,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和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是做好“多予少取放活”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