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学理论》2019,(10)
伴随医疗损害赔偿争议诉诸法院的日益增多,医疗损害鉴定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因为我国法律规定的彼此冲突,导致长久以来技术鉴定和司法鉴定"双轨制"并存。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我国诉讼实务中适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越来越多,亟须对目前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加以完善。通过比较两大法系的先进成熟的司法鉴定管理经验,我国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整合与扬弃、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专门机构的设立、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人的能力考评、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程序规制四个方面,施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存在二元双轨制,导致医患纠纷不能有效解决,应完善我国医疗损害纠纷鉴定制度。一是建立统一的医疗损害鉴定制度;二是立法上明确医疗损害鉴定结论应接受质证;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2009年1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秉持着平衡医患关系、和谐解决医患纠纷的理念对于举证责任分配进行了专章规定.拟从医疗侵权纠纷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过程出发,探寻导致立法内容产生和变化的价值内因和社会外因,并提出建立医疗损害保险制度,以期能够完善立法、更好地维护人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医患关系经法律调整即形成医患法律关系,医患法律关系是医疗合同关系.医疗合同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合同的特殊性.医患关系泛民事化会带来很多问题,不应将医患关系一般民事化.  相似文献   

5.
完善我国医疗纠纷处理制度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医疗纠纷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处理医疗纠纷应从法律上完善各种制度,包括完善医疗社会保障体制;制定《医疗损害赔偿法》;引入第三方介入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完善医疗事故鉴定制度;建立医疗损害双向保险制度和医疗风险保障基金;探索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对我国现行的医疗纠纷处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完善,以有效化解和妥善解决医疗纠纷,促进医学科学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伦理损害纠纷数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医疗伦理损害赔偿纠纷中,举证责任的分配非常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医方和患方分别对什么举证以及由谁来承担败诉风险等影响双方权益的重大问题.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侵权责任法>,对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8)
本文对当前医患纠纷如何防范及有效处理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分别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院行政管理、改善医患关系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是减少医疗纠纷的前提,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消除医患矛盾的保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基础,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是解决医疗事故赔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8.
韩梅君 《学理论》2012,(5):50-51
"震惊损害"赔偿制度源于英国法,是侵权责任法中颇有争议的话题。19世纪以来法律对"震惊损害"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在一些案件中开始确认"震惊损害"的赔偿,我国尚未确立该种制度,因其有引起滥诉、虚假诉讼之虞,但因噎废食不是解决之道。英美法系上"震惊损害"赔偿制度对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具有现实借鉴意义:英美侵权行为法区分被告对直接受害者和间接受害者的不同注意义务;英美侵权行为法规定了请求损害赔偿较为宽泛的原告范围;我国在立法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乔飞 《学理论》2012,(10):126-127
当代河南的医患纠纷,很多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诉讼中,当事人一般提起侵权之诉。河南各地法院在审理医患诉讼案件时,侵权的归责原则、诊疗行为与损害结果间的因果关系、证据材料的司法鉴定、患者的精神损害赔偿等法律问题涉及最多。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9)
近年来,连续发生了多起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杀医、伤医、辱医事件,医患关系高度紧张。这与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缺乏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有关。因此,医疗损害鉴定在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中要扮演好权威、专业、公正的第三方角色。  相似文献   

11.
何玉叶  闻素琴 《学理论》2015,(7):143-145
近年来,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医患关系恶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增加卫生经费投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媒体应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健全解决医患纠纷的相关法律法规,对暴力伤医行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12.
过度医疗浪费卫生资源,不利于卫生事业的发展,损害医疗机构及卫生人员白衣天使形象,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医患关系紧张、错位。我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对过度医疗的成因、表现形式建言如下:过度医疗防控机制应侧重社会管理层面建立行政-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行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行机制,借此打破过度医疗僵局,维护患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频发是医院当前面临的棘手问题。在处理医疗纠纷案件确定医患关系的性质时,相关的技术鉴定是重中之重。医疗纠纷案件技术鉴定人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从而使医疗技术鉴定证据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医疗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原有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观方面有时代背景的因素、整体司法体制的因素等;微观方面有鉴定人的独立性公正性问题、医疗纠纷鉴定的程序问题等等。因此,通过认真研究和完善医疗纠纷技术鉴定制度,进而减缓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升技术鉴定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求知》2006,(9):35-37
医患关系是在医疗实践活动中医方与患方之间所产生与发展的特殊人际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技术水平、医学研究水平、医疗卫生体制、医药卫生政策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医疗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最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紧张成了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重构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市场.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利益,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刻不容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丁利明 《行政论坛》2012,19(3):55-60
2011年4月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就涉外产品责任的选法规则进行了特别立法,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着: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及排除被告无法预见原则的作用范围狭窄、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规定不完善、双重可诉规则及最密切联系原则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为完善我国现行的涉外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制度,建议在于:第一,在被侵权人单方选择法律的范围内增加产品取得地法;第二,扩大"排除被告无法预见的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第三,明确当事人双方意思自治的限制条件;第四,在损害赔偿问题上我国法律应坚持双重可诉原则,应规定在损害赔偿限额方面,作为准据法的外国法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相抵触的,不得适用;第五,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立法方式上,应当发挥最密切联系原则克服已有冲突规范机械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由此产生的医患关系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医方和患者三方面。构筑法治化医患关系包括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健全调处配套机制、建立示范性宣传引导等路径。深圳“医患和谐示范岗”创建活动开展八年来在构筑医患和谐关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示范岗在参评对象、评审标准、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为解决当前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应当以社会医疗机制为突破口,以法治为保障,构筑法治化的医患关系,依法推进医患和谐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工伤事故频发,对工伤损害进行补偿最重要的两个法律制度是工伤保险和侵权损害赔偿(从引发事故责任主体划分,工伤事故可分为本单位侵权工伤事故和第三人侵权工伤事故。本文只探讨第三人侵权工伤事故)。但关于两种赔偿间的关系,理论及实务界均有争议,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8.
王延荣 《各界》2009,18(11)
本文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公布实施后,通过审理张某某等人诉西宁某公司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一案,涉及植物生存状态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问题.<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主体及赔偿条件作了明确规定.对于侵权行为结果导致受害人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时,侵权行为是否侵害了受害人的配偶、子女的配偶权、亲权等权利,配偶、子女受到损害是否属于精神损害,能否得到精神赔偿,<解释>未作规定.本文试图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宗旨、作用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探讨,论证以人为本、权利在民的法律公平原则和建立保护特殊受害人的配偶、子女获得精神损害抚慰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陈玉娟 《学理论》2013,(17):143-144
从农村离婚案件中妇女的权益保护角度着手,对现存法律对农村离婚妇女的权益保护相关规定做初步的讨论,分析农村离婚案件中妇女权益受侵犯的表现形式,从土地承包经营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劳动补偿权、过错损害赔偿请求权等多角度分析离婚中妇女权益受侵犯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帮助农村妇女提高诉讼能力、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加强对女方的保护、给予妇女适当的补偿、完善离婚后的扶养制度等一系列对农村妇女权益的法律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朱盈盈 《学理论》2014,(7):116-118
国家赔偿法素被称为"人权保障之法",自国家赔偿法引入精神损害赔偿以来,各方学者对如何形成我国具体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诸多探索。我国法律规定造成严重后果时方可请求精神损害赔偿,这也造成诸多案件不能依法取得精神损害赔偿的情况,而在可以索赔的案件中,请求与实际获得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不时拷问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文章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国家赔偿制度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