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发展规律去认识问题,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但在实践中,这却并非易事。这里有思维方式、认识能力的原因,也有由于情感、需要、个人动机等因素造成的心理障碍,而且心理障碍又往往成为影响认识能力、思维方式的深层原因。心理障碍主要有:①好恶心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长,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季"的考验。女大学生承受着应届毕业生就业普遍困难的大环境,又受到传统观念、生理心理、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就业显得尤为困难。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简单概述,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原因,并提出女生生理心理障碍的克服;用人单位的理性排斥行为的解决;高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引导工作等几个方面提出可行性措施,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崔永华 《学理论》2009,(21):185-186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为轻微心理失调、轻度心理疾病和严重精神疾病三种情形,自我认知偏差和家庭贫困是其主要原因。本文构建了物质保障为基础与能力干预为核心的心理障碍综合干预体系,在实践中应协调物质保障和能力干预的关系,并突出主动干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无厘头文化"是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显现的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流行有特定的地缘逻辑与深刻的时代原因.由"无厘头文化"而次生出来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有整个社会环境的外部原因,也有德育体系自身的问题.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应对方策,以助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5)
目前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表现出的政治冷漠现象,对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和大学生健康成长提出了严峻挑战。在众多造成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的原因中,心理障碍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在认知、需要、情感等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具体分析这些因素,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群体性特征,提出合理有效的改革方法,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解决当代大学生因心理障碍而导致政治冷漠行为问题上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心理障碍诱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比例逐年上升,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而因心理障碍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也呈上升趋势.因此,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根据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特点,指导和帮助女大学生健康成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患,指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孙祖皓 《学理论》2014,(3):91-92
1995年,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随后海南、浙江等省都进行了相关探索,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大学生这一群体进入发展快车道。大学生村官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与此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一群体的心理困扰也日益增多,因此对大学生村官的心理健康和调适方式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乐府民歌,传统对它的解读是,通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悲剧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焦母的潜意识常常受到压抑,加之人格中的"本我"和"超我"的斗争导致畸变的心理,这种心理被称作寡妇心态,兰芝和仲卿对焦母的这种心态全然不知,然而他们对爱情执着的追求,最终没有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才可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舆论,是大学生群体针对某一社会问题的、用语言形式声张出来的公共意见。它是大学生群体思想动向的晴雨表,它是大学生群体情绪的指示器。从表面看,大学生群体舆论是变幻莫测的,它容易使人产生眼花缭乱的困惑,但究其内里却有规律可循,它能昭示出大学生群体的深层思想。  相似文献   

11.
林秀丽 《学理论》2011,(16):265-266
"90后"大学生面对着大学这个人生课堂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令人担忧,为帮助大学生心理成长,从教学经验出发借身边的小故事解读心理健康的大智慧,为高校大学生心态调整"支三招":乐活、宽容、打破定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地方。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除了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较深的道德修养、健壮的体魄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而当今部分大学生心理存在着诸多的心理障碍。如果不帮助他们缓解和消除这些心理障碍,培养起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就很难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一、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障碍。大学生历来被认为是最健康的人群。从生理学角度来看,争论似乎不大,但从心理学角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是指大学生中因家庭经济困难、心理障碍、生理缺陷等原因使自己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从维护高校稳定出发,针对该群体的特殊性多方关注、进行帮扶.  相似文献   

14.
毕婧 《学理论》2013,(32):271-272
近年来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备受追捧。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参加培训,报考证书,也不管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有多大关系。以教育学专业学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例,可以看出"考证热"的原因在于: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有紧密联系,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用人单位对相关证书的青睐,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大学生对考证的功利化心理明显,从众心理严重以及自身的兴趣使然。  相似文献   

15.
程展鹏 《学理论》2011,(15):250-25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而由于网络自身的开放性、多元性,被教育者的多样心理、行为方式、学校德育的滞后和教育者的素质等原因,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面临许多挑战。本文探讨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官员的心理抵触是当前我国推行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第一道障碍,也是最大的障碍。官员心理障碍的产生具有复杂的原因,治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心理障碍应"对症下药":加强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舆论宣传,使官员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制定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相关法律,使官员对其树立正确的态度;完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配套制度和技术,减少官员对其风险的担忧。  相似文献   

17.
王丽娟 《学理论》2009,(32):160-161
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人数众多的幸存者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面对灾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如何安抚其情绪及进行心理矫治,成为教师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
挫折心理是人们在从事有意识的活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能够调适人们的挫折心理、矫正人们的心理障碍。本文在把握挫折心理调适的必要性基础上,着重从主客观因素分析挫折心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调适挫折心理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蓓 《学理论》2014,(26):268-269
中职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六种典型的不良心理自卑心理:自私心理;自私、自傲心理;猜疑心理;逆反心理;害羞、恐惧心理。分析了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政策。为中职生破除交往心理障碍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提高心理健康品质做准备。  相似文献   

20.
社会管理薄弱是农村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频发的深层原因。主要表现在:涉地利益协调的低效是其源头诱因,社会保障的缺失触及了失地农民"生存伦理",失地农民的原子化是此类事件的社会组织管理原因,户籍的阻隔导致失地农民游民化,刚性维稳体制造成了此类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悖论,失地农民心理关怀缺失是此类群体性事件的心理管理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