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协同发展是产业融合的重要体现,区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引擎,另一方面为制造业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吸引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要素,完善相关激励引导政策,更好地打造区域"文化+制造业"融合圈,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价值。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5,(5)
<正>顺应产业融合的趋势,打破文化产业门类的边界,构建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旅游、通信、会展、商贸、教育、培训、休闲等行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我省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战略。如何顺应产业融合趋势,走出一条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从各级政府来讲,一方面要创新文化宏观管理模式。根据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建立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发展范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对于正面临着严重资源和环境约束亟待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国制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发展范式。通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过程价值链分析,揭示出两大产业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两大产业的价值链重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方式分为价值链纵向延伸、价值链横向拓展、价值链活动虚拟及价值网式融合四种类型,以百丽为例,对其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企业的产业融合化发展路径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服务”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萍 《前沿》2014,(13):204-205
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探析当前日照农民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产业发展策略,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艳华 《人民论坛》2012,(36):102-103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旅游为载体,将文化与旅游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内涵;将文化搭上旅游的载体,又充分发挥了文化资源的独特作用。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只有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经济不断融合的背景决定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态势。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环境来看,高能级城市具备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和要素,拥有适宜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区位优势。从空间布局来看,因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和组织柔性较高,具有寡头市场结构特征,集聚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区域文化认同感并产生创新的环境和制度条件,所以外部经济效应尤为显著,从而导致空间集聚。从城市内部产业空间结构来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应选择城市文化产业功能区的空间模式,纽约、伦敦的表演艺术和媒体产业集聚区的成功提供了相关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产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应持续加快创新驱动转型、不断优化产业价值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充分发挥区域经济政策的产业效应。  相似文献   

8.
《松州》2015,(5)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发展的需要,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用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是必由之路。针对赤峰市实际而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文化与旅游更好的有效融合,对促进赤峰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均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逻辑体现在数字技术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存储载体和演绎展示场景,并通过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接口,使得文化产业内容的生产、传播、消费、贸易、扩张等全生命周期流程发生重要变革。现阶段,数字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发展、构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持续优化文化产业完善产业配套政策、强化数字技术支撑建设文化产业内容方面,进而以科技赋能实现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12)
正近年来,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的突破亟待破题。笔者认为,实施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文化元素与产业的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的融合融入,提高文化附加值,推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价值链高端攀升,以跨界、融合、创新的思维谋求文化产业自身发展壮大,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探究数字化如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题中之义。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面临数字化转型,与数字化建立了破模式、优格局、增价值、重匹配、新融合的内在逻辑关系。在两者的契合度上,乡村文化产业仍存在缺少规划、设施不足、人才缺乏、思维模式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但其丰厚的数据价值、文化资源信息价值以及全面的网络布局、乡土化的产业环境等优势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以数字化助推乡村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产业的品质,必须加强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效应,在具体路径上需做好总体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市场空间、汇聚优秀人才、强化产业赋能、树立文化品牌,从而带动乡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数字化在差异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在创新中进步,助推乡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2.
调研背景我国是文化和旅游资源大国。如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入融合,在互动共赢中将两者资源优势转变成发展优势,是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文化强国面临的新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对准确认识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永明  张睿  许婧 《群众》2020,(4):30-32
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产业、企业、技术、人才和品牌集聚协同融合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是产业集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世界工业发展实践表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满足消费者需求、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文旅融合"应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东、浙江、湖南等省份,其文化产业已跨入我国先进行列。文化产业以其鲜明的特质,助推整个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湖北文化产业需要转变发展方式,锐意改革,集约经营,激发市场活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并实现制造业方法向现代文化产业方法的转型;内容与平台并重,内容创意价值增值;培养文化消费型和人力资源增値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国外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47年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至今,文化产业已经在各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区域文化产业近几年亦受到了重视,我国各地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国外如伦敦等地也都有各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战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存在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战略制定、推广中涉及的主体多元化;二是倡导全民参与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市场;三是战略目标及具体战略措施明确详细,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及特色;四是加快区域中社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地居民对本区域的身份认同感。这些特点可以对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提出新需求。面对这一新时代新机遇,广西文化产业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文化,创新产业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高地,为满足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要添砖加瓦。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传承优秀文化,打造艺术精品。一是创新内容,打造影视剧"高峰"作品。按照"世界眼光、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信息社会进入到内容时代,信息服务业必须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才能持续发展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据产业融合和产业链理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有四种模式。广东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虽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产品缺乏原创性、产品种类较少以及产业链延伸不够等问题。应从打造全产业链、开发有区域特色的原创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深化广东省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19.
正典型模式产业融合创新驱动型:围绕产业融合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双创"活动,加速区域之间、产业之间的资源和要素的流动与重组。发展举措桂林市荔浦县以培育农村创业创新主体,推动农村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为抓手,打造"品牌农业规模  相似文献   

20.
产业融合对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经济无疑为产业融合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我国企业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仍处起步期,特别是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两业"融合仍面临不少问题。因此,数字经济背景下助推产业融合,要优化顶层设计和企业数字赋能理念,强化融合互动机制,构筑融合支撑体系,优化融合发展软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