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我厂是一个小型街道企业,每年都与外单位签订几十份合同。由于不懂经济合同法,缺少经验,盲目订约,故所签合同存在不少问题,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酿成纠纷。请问:签订经济合同应注意哪些原则? 复信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的签订和履行,不仅是一项业务活动,而且是一种法律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同纠纷和合同犯罪的区别1.签订经济合同时的经济状况不同。在签订经济合同时,一般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一定的经济实力与合同的履行能力相适应,有资金有货源,并明知自己的经济状况可以承担合同行为的义务。合同诈骗犯罪的主体一般不具有履行合同标的能力,并...  相似文献   

3.
忻力 《法学》1982,(12)
为了帮助厂矿企事业单位培养能自办经济合同纠纷诉讼的骨干,新昌县法律顾问处在司法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一期经济合同纠纷诉讼讲座.在讲座中针对未获得法人资格就乱订合同,超越业务范围签订合同,签订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等情况,有的放矢地讲授《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违反经济  相似文献   

4.
一些论及经济合同法律特征的文章和书籍,几乎都谈到这一点:“签订经济合同的双方必须是法人.”我国经济合同法第二条也明确规定:“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人们认为在经济合同法律关系当中,只有法人才是其主体.一些论及经济合同法律效力的文意在对无效合同的确认时,也都把“主体合格”即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作为重要一条.但是,经济合同法在附则中又补充规定:“个体经营户、农村社员同法人之间签订经济合同,应参照本法执行.”这样,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什么是经济合同的确切概念.如果说“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  相似文献   

5.
所谓“能力咨询”是指在经济合同订立前,当事人双方通过某种组织相互了解对方的经营性质、经营范围、资产登记、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经营能力等履约能力而为经济合同的最后签订做准备所进行的一种活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经济合同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但是,现在人们对经济合同制度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不重视经济合同法规。这就难于严格依法签订经济合同,从而导致经济合同纠纷的发生。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除了当事人不懂法以外,还在于当事人对经济合同的签订既未受到经济合同管理机关的检查和监督,又未对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进行调查和了解,以致于盲目、草率地签订“拍脑袋”合同、“义气”合同。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上当受骗,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为了保证经济合同的全面履行,杜绝一切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形式进行犯罪活动,切实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五十一条和五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金融机关(人民银行、专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是经济合同的管理机关。一九八二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关于对执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合同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活动也开始滋生蔓延。他们常常打着集体的招牌,利用合法的帐户,骗取公私资财。其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主义经济合同的信誉,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侵害了公私财产权利,因此、对这类诈骗活动必须及时打击,依法严惩。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在客观方面的表现,就是虚构事实,隐瞒自己对所订合同无履行能力或不准备履行的真象,使被害方“自愿”承诺,从而依据合同的要约,把大批量的资财交给对方。采用欺诈手段签订的经济合同,属于无效经济合同。对签订无效经济合同的直接负责人员,就应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以至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7.
无效经济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因违反法律规定而签订的国家不予承认,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合同。在无效经济合同中,民事欺诈行为同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易于混淆罪与非罪界限。本文特就此进行如下分析,以图划清罪与非罪界限。一、无效经济合同中的民事欺诈行为和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发生。某水泥厂因受水灾影响而无法履行与某建筑公司签订的每月一百吨水泥供应合同;某汽车制造厂因缺少钢材而不能履行供货合同;某针织厂因圆领内衣成本高利润少而转产其他针织品,以至于单方中止原来的经济合同……诸如此类的情况,不胜枚举,于是就产生了经济合同的违约责任。因为经济合同是合同当事人为完成一定的经济目的而签订的协议,也是合同当事人经济往来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责任制度。所以合同签订后,如果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就必须承担违约  相似文献   

9.
合同制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法律制度。实行合同制,以合同形式将企业之间产、供、运、销的关系及经济责任予以规定。这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对经济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有利于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促进生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各级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近两年多来共受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一万四千六百余件,其中主要是拖欠贷款纠纷,货损纠纷,质量纠纷,价格纠纷和交货期限纠纷等等。这几种目前比较普遍的经济合同纠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法制观念淡薄。如:有的是在签订合同时不严肃,事后又不遵守执行;有的合同本身项目不完善,内容空洞或概念不清,履行时各抒己见;有的合同不订明经济责任,成为没有约束力的“君子协定”,双方都可以任意撕毁合同;有的由于市场变化,产、供、运、销等环节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也有的因国民经济调整,关、停、併、转而引起的纠纷;还有因诈骗、买空卖空、转包合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极少数人的犯罪欲望,他们打着改革,搞活经济的招牌,以公司、经理、业务员等合法身份进行诈骗,妄图"以犯罪致富",其手法繁多,其中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方法进行诈骗最为突出,犯罪不再主要是犯罪者个人与受骗对象个人的活动,而大多是"法人"与"法人"的团体活动,犯罪分子以非法占用为目的,故意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类案件越来越突出,数额越来越大,以鄂州市为  相似文献   

11.
诈骗作为一种侵犯财产的犯罪,其动向和形式是随着经济形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自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后,一些不法分子便开始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且这种情况在经济领域中愈演愈烈,给国家、集体和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85年7月18日《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以下简称《解答》)中,首次规定对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本文试就这一犯罪中的几个问题,作以下探讨.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与经济合同纠纷的界限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是诈骗罪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诈骗手段表现为以欺骗的方式与他人签订  相似文献   

12.
经济合同关系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主观上,前者是通过合同的签订和履行,获得正当利益;后者是借合同侵吞对方财物。客观依据上,前者是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如履约能力和条件、货源等;后者  相似文献   

13.
一、不履行经济合同罪立法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交换法律形式的经济合同基本成为全国千百万家从事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国有、集体、私营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已占重要地位.法人同法人、法人同个人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之间依照经济合同而确立的法律关系,规范着经济合同当事人的行为.这些合同能否履行,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关系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前途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经济合同的履行,就没有稳定的经济秩序,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生活中,由于签订经济合同不完备、不规范而引发经济纠纷的问题非常突出,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法官提醒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应有的损失。一、尽量避免口头合同。口头合同易导致纠纷,且发生纠纷后难以处理。但实践中“君子协议”和“打白条”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一是轻信对方。认  相似文献   

15.
当前假冒商品甚多,对消费者危害非浅。同时,假,又与经济合同结缘,造成恶果累累,笔者根据对一些企业经济纠纷的调查,拟就经济领域中各种“假”的形态,造成“假”的原因及以法治“假”等问题作点剖析和探讨。目前,“三角债”是我国经济领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形成“三角债”的原因很多,但“假”是重要的一条。其主要表现为:1.假法人,非法经营。探究纠纷当事人签订经济合同时的主体性质,有的不是法人却冒充法人;有的法人资格已被撤销,却以法人名义进行民事活动;个体户、个人承包户等也以法人名义从事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激增,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犯罪也很突出。有些案件从表面看似经济合同纠纷,其实是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在审理中,人民法院既要保护经济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制裁利用经济合同形式扰乱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下面是我们在审理案件中发现的几个有关问题和我们的一些看法。一、利用签订经济合同的方式,进行诈骗、投机倒把等经济犯罪,是当前经济犯罪的新动向。其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马某侵占公司合同的行为不构成犯罪诸葛笔者认为,本案中马某利用担任联营体职务之便,侵占该联营体花大笔资金签订的边贸经济合同,私自履行,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属经济活动中的民事违法行为,而不宜以犯罪论处。首先,从马某行为的本质来分析,马某作为法人型联营体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特征及审理要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一、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社会主义币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经济合同已经成为企业法人之间实现经济利益的重要媒介。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其...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就是通过签订虚假、无效的经济合同,骗取他人巨额财物的行为。这类犯罪的犯罪分子主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客观上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也没有努力履行的行为。他们一旦把对方的财物占为己有,便任意处分和挥霍,不打算偿还,也无力偿还。从手段上讲,利用合同诈骗的人一般是抓住对方急切需求物资或销售产品的心理。以及不了解自己底细的弱点,跨地区作案,以各种虚假的有利条件诱使对方签约,即所谓“自愿地”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权利义务关系从一开始就是在欺诈的前提下设立的;从后果上看,犯罪分子经常连续多起诈骗,诈骗数额也比其他形式的诈骗犯罪多  相似文献   

20.
论合同诈骗罪的特征与认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经济领域中不同主体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经济合同作为经济交往的纽带,已成为规范经济活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法律手段。同时,经济合同使用的频繁性与自由性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实施诈骗犯罪的机会,他们往往利用人们对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及相关法律知识缺乏足够认识和转轨时期有关法律尚待健全之机,滥用经济交往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以签订、履行经济合同方式,大肆进行诈骗活动。据统计,在当前的实践中,以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占全部经济犯罪案件的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高达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