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劳动"是"历史"的秘密。马克思坚信,历史不是抽象的,历史是现实的。而要使历史从抽象走向现实,就必须使劳动从抽象走向现实。"抽象历史"的根源是"抽象劳动"。"剩余价值"直捣"抽象劳动"的心脏,但"剩余价值"在窥见了劳动的本质的同时证实了异化劳动。异化劳动丧失了人的本质。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劳动以及从事劳动的人的真实面目: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是人的存在方式。"现实的人"从事的"现实劳动"展现的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秦俊勇  伍远近 《小康》2004,(3):32-35
我们划盼"绿色政治",当然期望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是一种"绿色产品"。衡量一项公共服务是否为"绿色产品",其基本标准是什么?--是"以人为本",是"执政为民"。从这个角度去考察,我们找到了一个"样本"、发现了一个"典型",我们从一度被外界炒的纷纷扬扬的"仙居县政府卖大院事件"中,看到了我们希望看到的一片绿叶,感受到了一片浓浓的绿意。  相似文献   

3.
正在延安的短暂学习中,我进一步领会了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回答了"干什么"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回答了"怎么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基石;"为人民服务"回答了"为谁干"的问题,这是延安精神的本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干",这是延安精神的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岁月里,坚持这一伟大精神,带领军队,带领人民,历经艰辛,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4.
剩者为王     
徐翼 《人民公安》2014,(15):1-1
<正>从来都是说"胜者为王"。但市场环境的激烈竞争,催生了"剩者为王"这样的形容,在感叹"智慧在民间"的同时,也真心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一个"剩"字,道尽了在危机中历经磨难生存下来的艰辛,也隐含了"活着就是王道"中的逻辑、态度和行动。但既然熬下来了,一定是储备了再次爆发的能力,从而苦尽甘来,实现又一次腾飞。有竞争,就有赢输,就有胜败。战场上,敌我双方拼杀个你死我活,死去的人自然是败者,胜利的人肯定是"剩者"。市场上,"剩者"的表现形式更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诗性解释不仅是海德格尔解释学的精义所在,也是他的本体论解释的实践成果,并由此开辟了哲学和美学阐说方式的新的体例。一般解释学始终贯彻着诗性精神,这种诗性精神在狄尔泰那里是"萌芽",在伽达默尔那里是"变体"。"诗性相对主义"通过"变体"溶解在解释学的历史性和相对性范畴中,导致了"诗性真理"与"方法论"的双重窘境。出路也许是:"真理"与"方法"的相对区分和双重建树。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诗意的人生     
马德 《乡音》2012,(10):49-49
一草坪上,几个小孩儿在玩儿水。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挽着裤管。后来,裤脚湿了,裤子湿了,上衣湿了。再后来,鼻翼上是水,耳垂上是水,发梢上是水,浑身上下,都是水。这是初秋的下午,天已经凉了。水玩儿过,几个孩子又在玩儿"骑马打仗"的游戏。两两配对,骑在"马"上的孩子,与对方骑在"马"上的孩子,在"马"的  相似文献   

8.
孙民 《理论月刊》2012,(10):180-184
"领导权"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葛兰西的重要理论,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新葛兰西主义"代表拉克劳、墨菲从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出发,充分吸收现象学、后结构主义、后分析哲学的学术资源,建构了他们的"新领导权"理论,主要是指"话语领导权"。因此,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在"新葛兰西主义"代表拉克劳、墨菲那里发生了"后现代转向"。无疑,拉克劳、墨菲的解构与建构是统一在一起的,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解构的同时,建构了他们的"新领导权"理论。  相似文献   

9.
谢平 《公安教育》2012,(8):42-45
<正>曾几何时,证人由"台前"变成了"幕后",由"仗义执言"变成了"一言不发"。一时间"好人怕坏人,吃亏是好人"的恶性循环干扰着正常的司法氛围。证人证言是司法活动中使用最早也是最为普遍的证据之一。证人证言,无论是在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随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的,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增添了新的内容,具有了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全面阐述了新时期的"为人民服务",凸显了"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地位,丰富了"为人民服务"的科学内涵,明确了"为人民服务"新的要求,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主义"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经典文献。  相似文献   

11.
陈仲庚 《求索》2012,(9):142-143,237
"诚"的内涵可从两个层次理解,其道德内涵是不欺人,不自欺;其哲学内涵是率性而为、素位而行,用平易、平常之心来对待现实人生,这是"诚"的本质内涵。"诚"之修炼途径是固执之,慎独处。"诚"之实践价值则是成己成物,它不仅为圣哲贤人奠定了终生为之奋斗目标和路径,也为平民百姓找到了安身立命、身心和谐的立足点,还为愚笨之人指明了成功之路并树立了必然成功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郝博雯 《人民论坛》2012,(15):30-31
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市场上"争利",这是正常行为,正是因为这种"争利"才形成了"共利"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争论由来已久,当前更是十分激烈。认为国有企业快速发展抢了民营企业饭碗,是与"民"争利的观点是片面的、有害的,容易误导公  相似文献   

13.
范文昭 《乡音》2012,(2):49-49
打开那个珍藏了14年的发了黄的塑料包,泪水又一次涌了出来。这是父亲生前常用的"皮包"。"皮包"里边经常装着30元、20元的零花钱。自从1996年12月24日父亲突然病倒,这个"皮包"就与父亲永别而珍藏在我的身边了。父亲去世后,我打开"皮包"看了看,"皮包"里装的钱是52元2角整。这是父亲留给我的全部物质遗  相似文献   

14.
"四个伟大"是对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现实任务和施政方略的高度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伟大梦想"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的"目标";"伟大事业"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的"主题";"伟大工程"是指党的建设,是新时代的"保障";"伟大斗争"是指中国当前发展面临的风险和考验,是新时代的"任务"。"四个伟大"思想,理论上逻辑化地梳理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关系,实践上由于蕴含着对国家施政方略的概述,为现实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7月23日,习近平在湖北调研时说,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很好。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抵御风浪的"压舱石",是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干部群众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贤人政治"思想是儒家所提出的治国方略之一,其从儒家的核心点"礼"、"仁"出发,构建了一个逻辑的统治体系,其最终的目的仍然是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贤人政治"思想的提出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在当时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并对历史的前进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苏枫 《小康》2012,(6):86-89
当年他参加了"文革"中唯一的高考,却交了白卷。在当年传遍中国的"白卷事件"中,张铁生是"政治英雄",也是"政治牺牲品"。这使他名噪一时,同样也使他蹲了十五年的监狱。如今他东山再起,可能成为亿万富翁  相似文献   

18.
斯诺是"中美人民间的活桥梁"。自1928年来到上海,斯诺目睹了中国人民水深火热的生活,从而理解并同情、支持了中国革命。他以客观、公正、诚实的品格,参与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他是第一个冒险进入红色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西方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访并撰写"毛泽东传"的人,是第一个将"皖南事变"的真实情况公布于世的人,是第一个翻译鲁迅作品的  相似文献   

19.
《老子》法律思想的本质就是"道",而其"道法"思想具体又通过"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表现出来。老子认为,道是"法"的来源:一方面"法"使"道"有了社会性,可以在社会中发挥它的作用;另一方面"道"也为现实中的"法"提供了合理性的根据。总之,道是法的本质,法是道的外在表现和形式,在社会实践中,道正是通过法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封面人物     
"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的人,儿童是儿童。"这是杭州市人大代表陆亚伟担任景华小学校长时常说的一句话。一句听起来有些拗口的话,却充分体现了陆亚伟近20年来"一切以孩子为出发点"的从教理念。无论在中小学,还是在少体校、少年宫,他始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位"大朋友",是一位"可爱的邻家大哥哥",彻底颠覆了那种"严肃、不苟言笑"的经典校长形象。为此,《青年时报》曾以《用孩子的视角实施教育——一个"理想"校长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