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丁建芳 《前沿》2012,(9):110-111
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对1979—2009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大学生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态度、自杀预防体系等方面,并提出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陈崇志 《传承》2013,(8):120-121
从分析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入手,充分借鉴各高校的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的做法,分析了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提出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的方法及长效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已成为高校工作者颇感困惑的突出问题,探讨研究大学生自杀心理机制的形成是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的前提。从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看,我国大学生自杀的心理机制有社会因素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外驱动力;挫折承受力差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心理基础;心理冲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内驱动力。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瑞 《前沿》2007,(8):127-129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有关大学生的自杀与预防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自杀的概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应用"预防——干预——后干预"的自杀干预模式来解决大学生自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学生欠学费现象已逐渐成为当前高教界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工作遇到的一个新难题。部分大学生因贫困欠交学费,加上受社会诚信滑坡的影响,少数学生不诚信,恶意欠交学费,使一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大学生自杀现状、自杀原因及预防与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从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缺少实证研究、对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各因素之间相互怍用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不足、缺乏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了解大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发生情况,及其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我们对蚌埠地区3所本科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共计617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结果是,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5.6%(1581/6176),自杀未遂报告率为1.9%(120/6176),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密切相关。高校可从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改善其生活方式入手,减少其自杀行为的发生,以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频繁发生,受到国务院、教育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及所在课题组对全国高校近几年来20多所高校的36起大学生自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对大学生自杀形成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就如何预防和干预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高飞 《青年探索》2003,(2):61-64
青少年的自杀问题近年来一直呈居高不下的趋势,除了有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以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机构能否进行效的干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高校自杀率的数据统计谈起,涉及自杀的行为背景、人群特征,并对高校心理健康机构的有效性大胆质疑,并提出一种新的机构模式,以供业内人士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流动:合理性及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是高校发展中的首要资源。种种现象表明,在我国高校教师资源配置中一直起支配作用的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没有形成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运行机制。理论和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流动是增强高校活力、优化教师队伍的最佳途径,应该在高校内部引入竞争和流动机制。北大教改将引发中国高教界人事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自杀心理与预防■荆殿英郝春东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校大学生的自杀率近十几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已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思想政治工作者及社会的广泛注意。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自杀行为发生与个体的心理差异有很大关系。有以下心理特征的大学生易...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学生健康登记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人格问卷和艾森克个性问卷等量表对2002 ̄2005级近2.7万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素质调查,并对2002 ̄2005年广东省高校自杀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整体上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下降趋势,自杀有上升趋势,文章认为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指导、心理教育等正面教育,建全对具有自杀意念学生的测查及危机干预长效机制,完善学生—家庭—学校“三结合”的联动心理教育机制,以推动高校心理教育的纵深发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维护高校稳定。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战略地位与高校党校的作用才喜(中共黑龙江大学委员会党校)我国高等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把大学生精心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教战线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而办好高校党校则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一、高校的战略地位要...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问卷筛查与个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自杀流行学研究资料表明,自杀已经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属于自杀率较高的国家,年轻人自杀率处于高峰,而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则尤其引人关注[1]。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尤其是作为自杀信号的轻生意念及其相关心理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742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测查以及对其中30名有轻生意念的个案进行结构式访谈,分析高危人群,寻找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危险因素和相关心理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的有效措施及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呼吁共同关注高校学生自杀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增加与新闻媒体的及时报道,大学生自杀现象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2004年以来北京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完全统计情况来看,大学生自杀数量似有攀升之势,其中,高学历研究生自杀人数明显增加。大学生缘何选择放弃生命呢?据有关分析,心理障碍、生理疾患、学习和就业压力大、环境适应不良、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变故以及媒体诱导和周边生活环境影响等,都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原因。上述分析固然很有道理,然而,在社会学家视野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自杀的调查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在校大学生自杀事件呈现上升趋势 ,引起社会普遍关注。风华正茂的青年大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自杀的绝路 ?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它对当前的教育工作具有怎样的启示 ?围绕上述问题 ,我们对 2 0 0 0年以来全省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做好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工作,是预防大学生心理问题恶性发展的有效措施。新生心理普查是早期识别危机的重要预警机制;心理危机排查是完善综合动态测评系统必要措施,也是发现高危人群预防自杀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力量不能局限于学校,应完善多层次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如何处理好学校与家长和相关医疗机构的合作问题尤为急迫。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因为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人们对他们关注的程度比较高。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学生,为什么选择走上自杀的绝路?如何才能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自杀呢?本文对可能引起大学生自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提出预防大学生自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6,(1)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自杀和伤人事件不断出现,这说明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淡化,其原因有社会环境因素、大学校园忽视生命教育等。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应坚持学校教育为主,家庭、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方针,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并坚持生命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信息月报     
市人大代表深入本市高教园区调研目前,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深入本市高教园区进行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海潮参加调研。代表们实地察看了理工大学、工业大学和师范大学新校区建设情况,听取了三所学校负责同志关于新校区建设发展情况的汇报。代表们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高教园区的建设不仅为在校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希望各高校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天津的经济发展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郝树勋参加调研。(李玉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