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当前,贿赂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在行贿手法多样、贿赂关系长期稳定,集体受贿呈上升趋势。因此。打击贿赂犯罪已成为检察机关当前的重头戏。而要顺利侦破此类案件,最主要就是在收集犯罪分子的犯罪证据上下功夫。贿赂案件的证据主要包括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笔者试从当前我国贿赂犯罪表现出来的新特点、贿赂案件的特点两个方面入手,提出在收集贿赂案件言词证据实物证据的几点拙见,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贿赂犯罪证据收集与运用中的困境 目前,在我国贿赂案件的证据收集与运用中遇到的障碍主要源于该种犯罪的“对合性”,这种“对合性”给侦查工作造成的障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贿赂犯罪证据制度面临的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贿赂犯罪作为一种隐蔽性极高的刑事案件,其证据特征与普通犯罪相比存在很大的特殊性,2013年修订《刑事诉讼法》后,贿赂案件在查证上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贿赂犯罪的惩治效果仍然不佳。在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的当下,应当在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中对贿赂案件分而治之,通过完善贿赂案件的强制措施、确定贿赂犯罪的证明标准,并构筑次生证据体系、增设推定制度,以及确立庭审的直接言词原则和侦诉协商法律化等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阮传胜 《河北法学》2004,22(11):71-74
推定 ,是一项证据规则 ,指司法者借助现存的事实 ,并据以推断出另一相关事实存在的一种假设。贿赂推定 ,是适用于贿赂案件的特有的一项证据制度 ,其具有自身特点、适用价值。认为贿赂行为推定认定是从法律证据角度提出来的一项证据规则 ,但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推定在认定贿赂行为的相关规定。为了司法实践的需要 ,建议对贿赂推定予以技术设计 ,在立法上作出规定后 ,运用于司法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5.
贿赂犯罪初查是检察机关在贿赂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有效的侦查方法.贿赂犯罪初查在贿赂犯罪侦查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新刑诉法全方位地完善、修改了证据制度,并首次对非法证据的排除规则作出明确的规定,贿赂犯罪初查过程中收集证据的证据效力问题在实践与理论应用中仍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如何采取应对策略并处理好这些疑难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证据是裁判的基础,认定和打击商业贿赂犯罪的关键是证据的收集。商业贿赂犯罪与一般刑事犯罪相比,其证据具有诸多的特殊性,这决定了对于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和易变性。准确把握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特点和规律,重视商业贿赂犯罪证据的收集,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讯问是刑事诉讼中取证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贿赂案件的侦查来讲,审讯尤显重要。因为,证明贿赂犯罪是否存在、贿赂金额的大小、贿赂事实的多寡,往往只能靠行、受贿双方的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8.
胡常龙 《法学论坛》2006,21(5):18-20
商业贿赂犯罪的经济性、文本性、隐秘性决定了商业贿赂犯罪证据收集和运用过程的复杂性、艰难性、易变性。准确把握商业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和规律,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志鹏 《法制与社会》2012,(28):261+263
对于贿赂型犯罪侦查而言,确定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确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价值取向;二是确立不认罪情况下认定受贿案件的定案标准;三是确立非法言辞证据的认定标准;四是严格规范审讯笔录,避免因制作过程中的失误而造成整个笔录被作为非法证据予以排除.  相似文献   

10.
贿赂犯罪是一种高隐蔽性、较难查证的犯罪。从检察机关查证贿赂犯罪的实践看,取证、固证的方法对案件的查处以及能否顺利提起公诉交付审判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贿赂案件的特点,探索此类案件取证、固证的方法。一、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原则1.时效性原则。2.秘密性原则。3.协作性原则。4.特殊性原则。二、司法实践中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难点1.证据数量较少。贿赂犯罪是检察机关重点打击的职务犯罪之一,行贿、受贿犯罪历来是暗箱操作,往往只有行贿、受贿双方知晓,导致案件中直接证据较少。加之,行贿的钱物也通常从隐蔽渠道获得,缺少相关的书证印…  相似文献   

11.
张榕 《犯罪研究》2010,(1):104-108
取证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因为贿赂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很难找到相关证据证明贿赂事实的存在,而且行贿人在侦查机关要求其作证时,由于各种原因而拒不作证,这使得很多的受贿案件无法得到侦破,客观上加大了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  相似文献   

12.
贿赂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但是,许多贿赂案件因为证据不足而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因此,有必要运用推定对贿赂犯罪的某些情形进行认定.本文指出在贿赂犯罪中,推定可具体应用于认定犯罪主观方面、“一对一”贿赂犯罪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贿赂案件因贿赂行为的隐密性、贿赂案件的利益性、贿赂手段的多样性、贿赂主体的智谋性、侦查时间的事后性,使贿赂案件的侦破较为困难,主要表现为取证难、印证难、形成证据难。如何侦破案件,调查取证为关键环节,本文就取证方法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叶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3,(14):118-119
贿赂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贿赂案件作案手段的特殊性,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贿赂犯罪定案的依据只有行贿人的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很难收集到其他形式的证据予以辅证,这就决定了口供对于认定贿赂案件的重要意义。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法律层面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伟大创新,但也对反贪部门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外延、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证据产生的原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贿赂犯罪案件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从转变侦查理念,提高收集证据、固定证据的水平,积极应对在审查起诉、法庭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5.
徐向业 《法制与社会》2011,(19):267-268
贿赂案件的证据具有很大的特殊性,这已是普遍共识。尤其对于从事自侦案件侦查的检察人员而言,更是深有体会,经常发出"贪污案烦、贿赂案难"的感慨,贿赂案件的难主要就难在证据,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办案就是办证据,证据难办案件也就难办。本文中,笔者拟从贿赂案件证据的特殊性入手,对我国该类案件的查办与证明标准的适应性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认定和打击贿赂犯罪的关键是证据,而贿赂犯罪以言词证据为主要证据形式。随着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诉讼程序的不断公开、透明和人权保障的日益重视,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收集的方式方法也要求更加规范。笔者从讯问(询问)要关注细节,发挥亲笔供词的作用,重视无罪和罪轻的辩解等方面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收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志华 《内蒙古检察》2004,(5):21-24,11
所谓“一对一”贿赂案件,是指贿赂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有行贿人、受贿人在场,没有第三人现场目击,也没有其它直接证据的案件。此类案件的特点在于:1、直接证据只有行、受贿双方当事人供词;2、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中的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的比例易出现相持态势,即:行贿人承认行贿但受贿人不承认受贿或受贿人承认受贿但行贿人不承认行贿;3、行、受贿双方当事人的供述不稳定,容易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18.
[核心提示]在不强迫自证其罪的侦查行为规则下,如何履行贿赂犯罪证据提取的行为规则,根据贿赂犯罪证据体系的形成、证据的"提取"行为以及自愿"自证其罪"的行为规律,阐述了如何能够使贿赂犯罪嫌疑人自愿"自证其罪"的取证方法。在贿赂犯罪的侦查活动中,犯罪证据的提取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的证据提取的区别在于:"贿赂犯罪案件的证据类型是以言辞证据为主要特征的证明体系,因此,口供在对犯罪行为的证明起到重要的作用"。不难看出我国的新诉讼法从人权保障的角度规定了"不能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  相似文献   

19.
一、新时期贿赂犯罪的证据特点 一是具有单一性特点。从贿赂犯罪实施过程来看,大都是“一对一”的形式,这种特殊的犯罪形式,决定了此类犯罪的证据往往都比较单一,很难像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一般都具有两种以上的证据,而且各种证据能够达到互相补充、互相引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和证明体系。 二是具有对证性特点。贿赂犯罪的证据应是  相似文献   

20.
徐向业 《法制与社会》2011,(27):209-210
贿赂案件查处困难重重,症结之一是证明标准,即证明标准要求过高追求客观真实性以及证明标准不区分阶段追求同一性。这本是一个普适的问题,所有案件都如此,但由于贿赂案件证据本身的特殊性,令该类案件更加难办。"由于强调印证,在中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一对一"的案件是诉讼证明上难以突破的难题。尤其是贿赂这类难以获得印证性证据的案件。"现实困境迫使我们必须审视现有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