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应当有效结合、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并推动教育发展。教师惩戒权立法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体系中的长期缺位,教育手段之弱势日渐凸显,教育工作陷入困惑。  相似文献   

2.
法律上的"不禁止"与实践中的"难实施"的矛盾,导致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处于困境之中,惩戒缺失与惩戒无度的两极现象同时并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认识上的模糊;法律的缺失;管理不规范。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牵涉到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权力配置与程序运行。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对法律监督有损审判独立的忧虑被无端地放大,而程序的缺失又直接制约着民事诉讼中法律监督效能的发挥。涉诉信访与法律监督的制度整合既有利于缓解涉诉信访的压力又弥合了法律监督程序的缺失。同时,改变对法官违法的内部惩戒机制,将惩戒程序的启动、惩戒结果的决定与被惩戒对象所在系统相分离将有助于对民事诉讼中审判人员违法行为的预防与惩戒,最终有助于法律监督的目的即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针对公务员惩戒制度,中国《公务员法》进行了一定范围的法律规范。但与德国《联邦惩戒法》、《联邦公务员法》中的相应制度安排相比,中国目前的规定较为抽象并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针对公务员在惩戒程序中的部分基本权利,例如查看档案权、参与调查权、委托律师权等,《公务员法》均未作出规定。从整体上看,中国制度下的公务员在程序中的角色过于被动,几乎无机会主动参与调查环节。为了确保被惩戒公务员合法权利的保障并提高整体程序的客观性,可考虑将德国法律中部分具体权利保障制度纳入到《公务员法》今后的修订范围当中。  相似文献   

5.
惩戒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规范大学生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社会转型加速、大学生心智发展特点和实现政治课教学目标,是高校思想政治课需要实施惩戒教育的三个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通过完善教学活动,维护教师权威,重视惩戒实践,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实施惩戒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国家要健全法律体系,为惩戒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是法律赋予教师不同于普通公民的特殊权利,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是通过教师享有的权利来体现的。在当前教师教育教学权大量被侵犯的背景下,应建立和完善教师聘任制度,明确侵犯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律责任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相关规定,并完善教师申诉制度,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央全面管治权与特区高度自治权的有机统一,但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实现两种权力的平衡仍是亟待解决的宪法问题。《基本法》作为两种权力的集中体现,两种权力的平衡关系蕴含在《基本法》的属性之中,能否正确认识《基本法》的属性决定了能否正确把握两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当下存在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将《基本法》视为特区宪法,二是将《基本法》仅作为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这两种倾向均不利于正确理解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的平衡,会损害"一国两制"的正确实施。要正确认识两种权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必须正视《基本法》的双重属性。一方面,《基本法》是宪法之下的基本法律,这意味着全面管治权与高度自治权是一种"原生—派生"关系,而并非分权关系,且中央全面管治权的范围不限于《基本法》的规定,还包括我国《宪法》中的多项规定;另一方面,《基本法》是不易于被修改的特殊授权法,其授予了特区前所未有的高度自治权,还对中央在特区直接行使的管治权以及对特区高度自治权的监督进行了约束,且为特区高度自治权的长期、稳定行使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学生处分权是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权内容,是高等学校依据法律、法规或大学章程对违犯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纪律的学生实施惩戒的权力。高等学校处分权特殊性质和我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都与教育仲裁机制相契合,这为我国构建教育仲裁纠纷解决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惩戒学生的行为具有社会行政属性,其地位不宜界定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而应理解为社会行政主体.高校对学生的惩戒权自然也应接受行政法治原则的观照.在监督方式上,应充分尊重高校的内部监督和行政监督,认真把握司法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谈惩戒教育的应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惩戒"与"体罚"两者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在选择具体教育行为时更难以把握,目前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此感到左右为难,面临着在"雷池"边缘行走的尴尬。笔者对惩戒教育的应用艺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