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社会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年来 ,从学术界到司法实践部门 ,对“黑社会”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问题都存在颇多争议。在中国 ,从最初使用“黑社会”到现在通用“黑社会性质组织”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有立法、司法部门的实践经验的积累 ,也有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方面的贡献。但无论如何 ,“黑社会”与“黑社会性质组织”仅仅是概念而已 ,对他们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理社会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必须从犯罪学和刑法学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在犯罪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建立在典型的黑社会犯罪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之上,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刑法学意义上,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指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以及境外黑社会成员到我国境内发展成员的行为。其特征也即该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仍处于活跃期,犯罪的破坏性不断加大。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任务仍是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遏制并最大限度地减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发生。但目前理论界、实务部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的理解还不尽相同。因此,科学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区分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其他相关概念,对有效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聂磊黑社会性质组织是典型的由一名核心领导人组织成立,网罗其他领导者和积极参加者,成立公司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黑社会性质组织。聂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生成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的基础阶段、组织初成阶段、组织成熟阶段和组织扩张壮大阶段。聂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有诸多因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不到位为其组织生成提供了人员基础;市场监管的不到位,导致聂磊获得了进入合法行业攫取经济利益的机会,成为其组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促进因素;对非法行业、地下经济的打击力度不够,为黑社会性质组织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贪污腐败的存在为聂磊黑社会性质组织寻求"保护伞"提供了条件;组织结构的强化、组织亚文化的形成成为聂磊黑社会性质组织发展壮大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第 2 94条规定了“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概念 ,在 2 0 0 0年的相关司法解释中又概括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 (“四特征说”) ,但对这个概念学界始终有较大的争议。一是因为国际上没有“黑社会组织”这一称谓 ,通用的是“有组织犯罪集团” ;二是由于这一提法引起了我国内地究竟有没有“黑社会组织”的疑问。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到底是什么关系 ,有何区别 ,在法律上怎样表述更为确切 ,文章从研究黑社会 (性质 )组织的特征与形态入手 ,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纵观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演变,1979-1988年是雏形出现、危害渐显阶段,1989-2000年是形成加速、危害凸显阶段,2000年至今日趋隐蔽、危害渗透蔓延。与此同时我国法律体系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力度逐年增大。和其他刑事案件侦查比较而言,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模式有其独特性,通常遵循从"已知"到"证明已知"之路径。  相似文献   

7.
从1994年到2007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以及召开的学术会议看,我国有组织犯罪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术研究与立法、司法实践关系密切;二是基础理论与专题研究相结合,具有理论深度;三是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关于有组织犯罪概念和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组织与黑社会组织概念,我国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类新型犯罪,司法实践中,该类犯罪的界定问题亟待进一步论证和探讨。从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界定,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与集团性犯罪的界限,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的界限,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的一罪与数罪的界限等方面对刑法中黑社会性质有组织犯罪界定等问题进行阐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与国际上的现代黑社会犯罪尚不能相提并论,还处于一个初步形成阶段。但其的发展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的低级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的形成转化阶段和90年代初期以后的扩张和成熟阶段。社会开放过程中产生的负效应、政治上的腐败、境外黑社会组织的渗透、刑事犯罪居高不下和社会控制和打击不力是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重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后的草创时期、重庆直辖以后的发展时期和2002年以后的成熟时期三个时期。根据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规律,重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是从讲义气到谋求经济目的再到社会控制的增强和扩大;从冷武器到热武器到更先进的武器;从拉拢官员下水到黑社会头目亲自谋求政治身份,再到黑社会头目影响政策、法律的出台和人事任免;其组织形式从非法到合法,合法活动与违法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暴力手段越来越隐蔽;资本、暴力与权力交织在一起,凝成利益结合体;与国内其他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世界其他国家黑社会组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和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靠主体社会的资源和营养生存、发展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凭借其内部非正式群体力量.对主体社会进行局部区域和行业的非法控制,极大地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必须要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载体——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合理界定。探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称谓、厘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概念和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对防控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团伙犯罪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正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和特征,严格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可为准确、快速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存在是一种客观事实,它的发展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黑社会性质犯罪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包含着黑社会犯罪组织发展的规律性.在我国,黑社会犯罪正日益严重化,并向着更隐蔽、更高一级程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吉林省黑社会性质组织多为中等规模,成员以无业人员、刑释解教人员和进城农民为主,"村霸"型、"垄断特定行业"型、"商黑一体化"型、"经营地下行业"型、"官黑一体化"型和"恶霸"型组织是其主要类型,黑恶势力向经济领域、农村基层政权或政治领域渗透的趋势日益突出,已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滞后和社会管理不到位,所以应根据当前黑社会性质组织暴力性特征弱化而经济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强化的发展趋势,对刑法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认定标准作适当调整;同时,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积极参加及其他参加行为作出明确的界定,以有效规制其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黑社会性质组织形成的文化意识原因,既具有与全国其他地区相一致的因素,也具备一些区域性文化元素。归根结底表现为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作为逆主流文化而动的反文化、反主流文化、反社会的极端越轨文化,在黑社会性质组织中体现为群体性的有组织犯罪亚文化,它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出发,中国社会中存在有组织犯罪的亚文化;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有组织犯罪中的个人和组织群体也存在有组织犯罪亚文化。  相似文献   

18.
1、有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2、有组织犯罪与团伙、结伙、黑社会、带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区别3、当今世界的有组织犯罪4、我国大陆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复荫的原因5、打击有组织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有组织犯罪 ,黑社会性质组织分别与黑社会组织、犯罪集团有一定的共性 ,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组织特征、目的特征、背景特征和行为特征四个方面。在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认定时 ,要从其特征着手 ,掌握了其特征 ,就有助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毒品犯罪、恐怖主义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我国当前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是介于一般犯罪集团与典型黑社会组织的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特殊犯罪集团,是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的某些特征,但尚未形成较为严密的黑社会组织结构的一种有组织犯罪[1]。"保护伞"虽然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成立的选择性条件,但对其重点打击仍然意义重大;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对该组织进行包庇、纵容时应数罪并罚,其他情况则遵循罪刑法定原则予以不同的刑事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