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我国目前的鉴定体制下,大部分的鉴定结论是由侦查部门作出的,因此,作为警方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对实现鉴定结论的法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存在缺陷、相关法律不完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包括警方鉴定人在内的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为此,应当从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立法完善和人权保障入手,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法律制度尚有很多不足,构建完善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有利于促进诉讼制度的科学化,也有利于监督鉴定结论的质量和约束鉴定人的职业操守。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要营造良好的制度氛围,包括对鉴定结论排除制度、不出庭作证的例外情形、专家辅助人制度、对鉴定人的经济补偿制度、对鉴定人的近亲属的保护制度等;明确出庭作证的主要内容,通过交叉询问确定鉴定结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科学性,以尽可能地揭示案件真实。  相似文献   

3.
2013年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对鉴定人出庭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较好地体现了司法公正的理念,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相一致。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把握和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是当前侦查、审判等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分析了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规定和我国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作证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措施,以期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法医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案例不断增加,但实践中存在法医鉴定人员对出庭作证认识不足,出庭作证流于形式,出庭作证缺乏有效保障,出庭费用受制约,法官对法医鉴定的过分信任等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完善刑事诉讼案件法医鉴定出庭作证制度:调整法医鉴定人和鉴定意见的定位;完善法医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程序;建立健全法医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权利保障机制;完善专家辅助人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刑诉法规定公安机关鉴定人接到法院出庭通知后,必须出庭接受质证。然而,由于相关出庭作证的配套制度的修正滞后,导致公安机关鉴定人仍然不愿意或者找理由不出庭。本文在分析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有关鉴定人出庭的制度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公安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鉴定人出庭率长期低下的情况下,面对出庭,鉴定人如何缓解情绪紧张;如何克服内行与外行就专业问题交流的障碍,对鉴定意见进行阐释,对错误的发问进行反驳;如何科学应对被质证证实的鉴定瑕疵和错误?诸如此类,涉及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技巧,关乎作证的效果。在鉴定人为控方作证的语境下,研究和掌握出庭作证技巧,提高出庭作证的能力水平,充分实现法庭对鉴定意见质证的功能,这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背景下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现行民事诉讼法制度中对鉴定人制度的规定漏洞颇多,特别是在鉴定人出庭作证、当事人申请鉴定与举证时限、鉴定人的选任以及重新鉴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鉴定人制度是司法鉴定制度的核心,它包括鉴定人资格、诉讼地位、权利和义务等几个 方面。根据我国目前司法鉴定人制度的现状以及借鉴两大法系有关此制度的成功经验,中国应在加强 对司法鉴定人员的资格认证、培训和管理工作以及完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将证据中的"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并明确规定鉴定人需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这使我国刑事证据规则更加科学,同时也完善了我国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这一制度的完善将对刑事错案的发生起到有效的扼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司法鉴定体制是公检法三机关自侦自鉴、自诉自鉴、自审自鉴 ,不利于实现公正。设立专职司法鉴定机构、完善程序制度、实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 ,建立专门的鉴定人资格和登记注册制度等。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月1日实施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做出了修正和完善,但在现实生活及司法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境。文章从传统观念及公民素质阻力、证人保护机制、出庭作证经济补偿、强制出庭作证可能引发的负效应等方面对证人出庭作证进行分析,以期为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关系到司法公正、审判公信和人权公义纵观新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目前我国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可分为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核心制度、保障制度和程序制度确立证人强制出庭制度和限定应当出庭证人范围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题中之义,完善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和规定证人经济补偿制度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逻辑结果,规范庭审询问证人程序和明确证人证言采信规则是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认证程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出庭作证是证人的一项义务.可事实上证人出庭作证比率非常低。如何提高证人出庭作证比率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缺乏对证人的有效保护机制,使得证人不愿、不敢出庭作证,即使作证后也长期处于恐慌之中,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其正常的家庭生活从此不得安宁。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证人保护机制,才能打消证人的后顾之忧,让其大胆出庭作证。  相似文献   

14.
证人出庭作证 ,是现代对抗式诉讼模式的基本制度。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不出庭作证 ,制约了刑事诉讼的发展。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首先要确立对证人的人身保护制度 ,其次要规定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制裁条款。  相似文献   

15.
从多年来民事诉讼的司法实践看,证人出庭作证率一直很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在司法理论上没有界定民事诉讼证人作证的性质问题。目前,在司法理论界存在着两种观点——权利说与义务说,然而权利说的不可操作性与义务说的侵犯"私权"的嫌疑也成为民事诉讼审判改革的障碍。随着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信用经济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也就应是证人的市场信用义务,在此基础上,民事诉讼证人作证制度也就具有了坚实的司法理论支持和极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警察出庭作证作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尚显模糊、抽象,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我国今后应在警察出庭作证价值基础的指引下,尽力克服制约性因素,通过立法从明确警察出庭作证的证人身份、具体范围、豁免权、法律后果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与侦查、鉴定相关规定的理解与实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鉴定制度作出了许多新规定,正确理解和实施这些规定具有重要意义。但法律增加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与常规侦查技术手段并不等同,将鉴定结论改为鉴定意见,并不是降低科技证据的地位和鉴定要求;规定鉴定人有必要出庭作证,并不意味着此种情况下鉴定意见一定有错误,使用有专门知识的人同时代表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两个不同主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两大法系国家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情形可以概括为“控方证人”和“普通证人”两种模式,两者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诉讼理念和价值取向.中国的侦查人员基本不出庭作证,实践中通行的是“情况说明”模式,主要通过提交书面说明材料的方式作证.这种模式的形成与我国的诉讼结构、庭审方式、业绩考核制度和国家赔偿制度等因素息息相关.两个证据规定明确要求侦查人员在法定情形下必须出庭作证,但无论是法律规范还是司法实践都表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这个难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保障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必须改革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审判方式,构建以裁判为中心的纵向诉讼构造,提高庭审效率和律师辩护技巧,加强对被告人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9.
确立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人员在其参与侦查的案件中出庭支持公诉,接受法庭调查,证明侦查程序和取得的证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一做法明显有利于维护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现阶段我国建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有现实基础和法律基础,基于此,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