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孤残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儿童福利机构中,已经有四种儿童养育模式存在。这四种养育模式都是在适应当时当地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在考虑了三四度残疾儿童发展现状的情况下,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也需要考虑。类家庭养育模式针对一二级残疾儿童的发展需要而建立。在这种养育模式中,整合了特殊教育和康复服务项目,使康复、特殊教育、养育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科室沟通障碍,给孤残儿童提供了—个有效安全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2.
特教、康复及养育三位一体整合性服务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成长发展的多元需求,通过不同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提升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养育的服务品质。文中通过对教康养三位一体整合性服务模式的背景和实施过程的介绍,总结前期工作经验,以期对相关儿童福利机构的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失去双亲或单亲的儿童因其特殊的经历和遭遇成为弱势群体中容易被忽视的一部分。孤儿成长的特殊环境往往造成其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难以达到正常儿童的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针对孤儿的社会福利机构和服务也在不断地完善。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孤儿社会交往的服务制度。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长期探讨的问题。“德仁苑”作为新型集中寄养制度。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补充。笔者以共青“德仁苑”为研究范本,通过质性研究进行资料的收集,从社会交往的角度,围绕社会工作基本理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来看待孤儿的同辈群体交往能力,孤儿与其家庭,孤儿与学校,孤儿与收养机构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德仁苑”儿童的社会现状。揭露其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儿童依恋的发展受一系列环境因素和儿童自身主体因素的影响 ,过去研究最多的是母亲的养育行为与儿童自身特征这两大因素。近 2 0多年来 ,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家庭及社会其他成员在形成依恋中的作用。一般来说 ,养育质量、母爱缺失与剥夺、儿童的气质、家庭与社会环境等 ,对儿童依恋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仁"与"孝"皆是儒家强调的重要德目,对二者关系有不同解读。王阳明继承了宋儒以"体""用"解释"仁孝"关系的做法,认为"孝"是"仁"体之用,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对父母尽孝开始,然后扩而充之,延伸到国家天下乃至宇宙万物。因此,王阳明又强调要超越家庭伦理之爱,在行孝尽孝基础上逐步扩大自己爱的对象,直至达到体恤万物的"仁"之境,体现了对待"仁""孝"关系的既入世又超越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6.
"仁"与"孝"皆是儒家强调的重要德目,对二者关系有不同解读。王阳明继承了宋儒以"体""用"解释"仁孝"关系的做法,认为"孝"是"仁"体之用,而体认万物一体之"仁"需从对父母尽孝开始,然后扩而充之,延伸到国家天下乃至宇宙万物。因此,王阳明又强调要超越家庭伦理之爱,在行孝尽孝基础上逐步扩大自己爱的对象,直至达到体恤万物的"仁"之境,体现了对待"仁""孝"关系的既入世又超越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7.
孔子从德性修养和修为角度批评管仲德不足,又从国家统一、天下和平和华夏文明延续等角度盛赞管仲之仁功。这是孔子具体而灵活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表现,表明他既看重一个人的德性修为,又看重一个人的实际历史贡献。同时也说明孔子的仁学包含德业和功业两个层面的内涵,"仁"的理想境界是同时具备道德和功业,道德和功业统一于"仁"。而在现实中,无论哪方面作出贡献者皆可称"仁",不因其功夸大其德,也不因其德不足否定其功业,体现出孔子在"功""德"关系上的辩证圆融态度。而多数后儒们重内在修养轻外在事功,仅从道德和心性修养层面评价管仲,抛弃了孔子看待"功""德"关系的辩证思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于孤残儿童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越来越重视,不仅在政策上得到体现,而且加大了经费投入,使得孤残儿童在福利院实现了养育、医疗康复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的基本保障,加之社会各界关爱及家庭寄养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孤残儿童积极地融入社会。不可否认,孤残儿童在生存发展及社会融入过程中仍然会遇到种种问题。正视问题,探索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于促进孤残儿童积极社会融入、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分配结构,而何种分配方式更为正义?进而说,现代福利国家的分配方式是否合理?对此问题,西方三位伟大的思想家罗尔斯、哈耶克与德沃金各有相关表述.罗尔斯的理论最终归结为两大原则,即机会平等和差异平等原则.德沃金对此理论作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其有名的"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的权利理论.而哈耶克的理论看似与罗尔斯分配理论同源,实则相悖.因为,罗尔斯的分析虽然在表面上与哈耶克的自然模式相仿,但实际上,它更符合建构模式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建构了一个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德目系统。因为这个系统德目繁多,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古往今来被人们视为生活的行为准则、修身养性的理想目标。仁、义、礼、智、信是这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德目,且以“仁”为核心。孔孟德性伦理思想的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推己及人、修身养性、经邦济世”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实施的是以机构救助为主流模式,但这种救助模式存在救助能力不足、救助方式被动化、程式化,难以满足流浪儿童的根本需要等局限性。国际社会已有的矫正模式、康复模式、预防模式、人本救助模式等四种模式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即对流浪儿童救助经历了从强制性向预防性、回归性转变的过程。在理解我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的“预防—救助—回归”三位一体流浪儿童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中国实施《收养法》以来,已有60,000多名中国失依儿童被跨国领养到美国家庭。美国人跨国领养的主要动机是不能养育和博爱。领养是通过被中国政府认可的、在美国的中国儿童收养中心办理的,经过家庭组配和中国实地认养来完成。家庭养育的主要任务是改善健康状况,认同文化差异,帮助被领养儿童进行身份认同和自我认知。被领养儿童在美国适应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障碍。建议加强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培训和相关研究,为领养家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仁、德、礼、义、中、和"等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从社会管理的角度看:"仁"是管理的核心,"德"是管理的内在权威,"礼"是管理的外在规范,"义"是管理的价值取向,"中庸"是管理的思维方法,"和"是管理的终极目标。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构成一个有机的社会管理思想体系,对我国自古迄今的社会管理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作者在文中通过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在养育方式、学业期望、自我期望、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心理状况等表现出的性别差异进行研究发现,留守女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家庭、学校、社会应给留守女童更多的关爱,推进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5.
德育模式是包括一定观点和理论、一系列原则、策略、方法和途径在内的德育实施体系,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德育模式研究、比较,就是要借鉴和吸收其他国家德育模式中有价值的东西,来完善我们的德育教育。德育模式可分德目主义德育模式、全面主义德育模式和混合德育模式。1·德目主义德育模式,就是把教育内容分列为一些条目,具体化的一种德育方式。根本特征是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把人们经过多年生活经验的积淀和验证而得来的一些道德品质和规范以德目的形式固定下来,编成教材,通过教师的系统讲授,让学生熟记。德目主义德育模式的…  相似文献   

16.
王晶 《工会论坛》2003,9(3):61-62
由于各国国情和发展基础不同 ,国际上存在不同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 :一种以美国和英国模式为代表 ,简称英美模式 ;另外一种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 ,简称德日模式。英美模式以证券融资为代表 ,德日则以银行融资为主 ,适应并促进了本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莱西市262名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父母要实施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公司监督机制立法模式不同。英美法系的美国公司采用一元制模式,独立董事制度是监督机制的核心。大陆法系的德、日公司采用二元制模式,监事会制度是监督机制的核心,而德、日又有所不同。我国亦采用二元制模式,但监事会却存在着“形同虚设、监督不力”的状况。因此,应该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立法经验,重新审视和构建我国的公司监督制度,选择一个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公司监督机制模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校车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来规范校车的运营与管理,形成了不同的校车运营管理模式。本文分别以"德清模式"、"天长模式"、"鸡西模式"、"溆浦模式"进行表述,从财政实力、校车配置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化比较,进而分析了各个模式的适应性,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村中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莱西市262名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2.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中学生的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父母要实施积极的教养方式,帮助孩子形成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