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2.
全面从严治党日渐深入,为了改善"为官不为"现象,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引导"为官想为";完善考核评价与权责机制,鼓励"为官敢为";加强本领学习与锻炼,促进"为官能为"。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有些干部认为管得太严了,产生"官不聊生"的矫情,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滋生"为官不为"的懈怠。这一现象说明,有些干部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曼 《前进》2016,(5):34-36
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政治清风徐来,但"为官不为"也呈现抬头、蔓延的态势。"为官不为"是一种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在职责、权限范围内不能按照职位和职级要求履行或不认真履行应尽的职责,对待职责和工作表现出不作为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导致与岗位标准之间产生较大落差的结果。"为官不为"现象削弱了党的公信力,损害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利  相似文献   

5.
正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重要制度,《问责条例》补齐了从严治党责任领域的"短板",开列党员干部责任清单,让党员头上又多了一道"紧箍",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又迈出坚实一步。在建党95周年之际,中央适时祭出全面从严治党又一制度利器,旨在唤醒全体党员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强化责任担  相似文献   

6.
<正>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的精神实质,就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为起点,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再添措施、再加力度、再严纪律,将我省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推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回应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让困难群众不为饥寒所迫、不为灾害所急、不为大病所困、不为住房所难、不为失业所扰,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上海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地方立法工作,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制保障,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目前,《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已经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通过市人大第一次审议。  相似文献   

8.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9.
正"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和作风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一、当前推进从全面严治党背景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干部思想作风仍存问题,为官不为抬头根据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的问卷调查,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由于纪律约束更为严格(占被调查者的43%),有的人认为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如有人认为造成  相似文献   

10.
桑艳军 《前进》2016,(1):39-42
正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干部队伍中以往不太明显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如一些人产生了"为官不易"的想法,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为官不为"作风悄然兴起。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表明,从严治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政治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还有待时日,党的作风建设仍"在路上"。  相似文献   

11.
<正>宛政办[2015]8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8月28日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安排,市政府决定,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活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  相似文献   

12.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总结全面从严治党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不忘初心、开启党的建设新征程、实现再出发的重大战略思考。其主要内容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要求,其总体要求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安排,其根本目的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把增强"四个意识"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政治品格是否高尚的"试金石",把"四讲四有"作为衡量党员干部行为举止合格与否的"总标尺",把解决"四不为"问题作为问责党员干部有无担当精神的"组合拳",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落实到基层。  相似文献   

13.
季培东 《群众》2020,(9):36-37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从全面从严治党的责任内容、责任落实、监督追责等方面作出制度安排,是党中央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的重要举措。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推动各级党委(党组)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落细落实。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互持互助、齐头并进,干部队伍中能力不足"不能为"、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问题日益凸显,形成改革"中梗阻"。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允许试错,宽容失败,为改革创新、担当有为的干部"减压兜底",正是各级政府破除"为官不为"现象的制度性回应和关怀。近年来,在中央层面政策倡导和地方政府建制试行的双重推动下,容错纠错机制已然成为助力改革落地的政府创新热点,但全国整体上仍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9)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新近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对干部"能上能下"做出专项规定,剑指干部制度多年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积弊,这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规定》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重要突破《规定》破解了干部能上不能下长期积弊。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积极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有效协同推进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2015年7月14日,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的意见》,2016年11月9日,省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7]38号省审计厅:你厅《关于报批贵州省"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请示》(黔审呈[2017]24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贵州省"十三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二、全省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自觉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大局,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职责,推动审计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6,(11)
正中国共产党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11月9日在南京举行。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省委书记李强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李强受省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定》和全会《决议》。李强就省委《决定(讨论稿)》起草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并就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从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11)
<正>汕头市工商局坚持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抓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职能履行到位,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推动汕头全面振兴发展。近年来,整治“为官不为”是广东省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地市、职能部门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进行正面激励,鼓励“为官有为”。为贯彻中央到省级倡导“为官有为”、整治“为官不为”的指示精神,汕头市工商局坚持把法治工商建设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总抓手,深入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大力提倡和重点选用"狮子型"干部,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作用。选拔"狮子型"干部,要彻底破除唯GDP、唯学历、唯资历、唯年龄等片面评价标准,以工作实绩和德才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参照。同时,约束好"狮子型"干部既是对公权力的一种限制,也是对这类稀缺性干部资源的爱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