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首次调水调沙看黄河下游防洪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均淤积泥沙2.2亿吨,致使现状黄河下游河床普遍高出背河地面4~6米,黄河成了悬在下游两岸人民头上的“悬河”。由于黄河特殊的多泥沙、善淤积的河情、河性,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任重道远。为了科学调度水库,改变黄河小水多沙、高含沙水流淤积下游河道的不利局面,进一步探讨河道的冲淤规律,实现增大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和行洪能力,改善不利河势,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目标,2002年7月4日—7月21日,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黄河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试验中暴露出的黄河下游防洪减灾问题分析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精心准备下,在各…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五大河指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松花江。 长江 我国最长的河流。最初称“江”或“江水”,汉代时称为“大汇,三国以后才称为长江。当时的长江,仅指今天湖北省境内的一段。湖北以上和湖北以下分别有多种称谓。  相似文献   

3.
正记者观察一提起兰州,人们可能首先会想到兰州拉面。的确,兰州拉面是兰州的六张名片之一。其实,她还有一条河(母亲河黄河)、一座桥(黄河第一桥黄河铁桥)、一本书(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杂志)、一部剧(《大梦敦煌》)、一朵花(市花玫瑰,产量约占全国的75%),享誉海内外。一个文化厚重、蒸蒸日上的兰州正展现活力、扑面而来。兰州,这座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地处黄河上游、我国陆域版图几何中心,  相似文献   

4.
黄河最大的灾害是洪水灾害,其中尤以下游为甚。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北抵海河,南至江淮,都曾是黄河洪荒肆虐的范围。从古至今,巾华民族已有4000多年的漫长治黄史,但始终未能根治,黄河成为举世闻名的难治之河,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建国后,黄河治理进入新阶段,人民治黄取得了巨大成就,连续40多年伏秋大讯未决  相似文献   

5.
“黄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泵慨斠髡b唐代大詩人李白這氣勢磅礴的詩句,就會對逶迤五千四百多公里的黃河奔流入海情景產生無盡的遐思。黃河從山東半島北部平原入渤海。黃河三角洲便是它擕帶的大量泥沙沉積而成的。這裏蘊藏着豐富的石油,中國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已經發現和開採了三十年痪虐巳暝O立的東營市,轄黄河入海口兩側地區,墾利是所轄縣之一。  相似文献   

6.
黄慧 《今日海南》2023,(4):49-50
<正>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3月20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国党刊全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启动,采访团分别走进黄河博物馆、红旗渠、安阳殷墟遗址等地,近距离感受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和绚丽厚重的河南文化。一条河,书写“安澜”和“生态”新篇章走进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博物馆,随着讲解员触发按钮,一扇门缓缓打开,播放着“黄河的形成”视频的LED屏出现在大家眼前……黄河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黄河为主题陈列内容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被称为“黄河巨龙的缩影”。它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开发的远景规划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看武陟嘉应观左慧元河南省武沙县城东13公里杨庄村,南距黄河4公里有一处仿清宫建筑群。苍松翠竹,红墙绿瓦,这就是清雍正初年修建的淮黄诸河龙王庙——嘉应观。清康熙末年(1721—1722年)黄河连续在武涉县詹家店、马营口等处决。口,洪水直起东北,淹没州县...  相似文献   

8.
巴彦淖尔——草原上的耀眼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万银 《前沿》2006,(9):213-214
《河套图考》载:“河以套名,主形胜也。”在明代及以后的汉文书籍中,将鄂尔多斯地区多称为“河套”。“长城外、黄河大曲之内,即河套也。”首次使用“河套人”这个名词的是我国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内蒙古萨拉乌素河一带,发现了一颗石化程度很深的人的上门齿,是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当时取名为“鄂尔多斯牙齿”。解放以后,我国考古学家、人类学家多次在河套地区发现“河套人”的化石材料。“河套”指的是黄河冲积平原,包括“前套”宁夏平原和“后套”阴山黄河间平原,这仅是地理位置而已。“河套人”是在内蒙古地区发…  相似文献   

9.
<正>黄河输沙量之大、含沙量之高,居世界大江大河之首。确保河床不抬高、维持中水河槽过流能力、维持河势稳定,是下游行河稳定和黄河长治久安的基础。从流域尺度看,黄河泥沙问题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用工程控制论来统领和指导黄土高原、水库、河道、河口多层级泥沙控制。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也同样具有工程控制论的四项基本特征,可定义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我们结合黄河实际情况,开展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研究,建立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体系,应用于二十余项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壶口看黄河     
曾经无数次地跨越黄河,可又好像从来没有见过黄河。在山东、河南看见黄河,冬天,恬静得像条小溪,即使是夏天,也难得见它浊浪涛涛。在青海,乱山丛中,山岩支离破碎的峡谷中,黄河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这是一条坚毅、苍凉的河,在困苦与磨难中,顽强地撞出一条生路。空旷的峡谷里,唯有黄河的浊流发出静寂的回声。然而,无论如何,北方的黄河没有南方的长江的汪洋恣肆,气贯长虹。但是《黄河大合唱》里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的意境却在我的脑海中盘旋着,这条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河,应该有它不寻常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6月,国家环保部公布《201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给出了"2001—2014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总体水质年际变化曲线图"(见图1)。《公报》对该曲线图的解读是:"2001—2014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总体水质明显好转,Ⅰ类水质断面  相似文献   

12.
"这次视察就是专门找茬儿的!"2011年7月20日,在主汛期来临之际,郑州市惠济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该区黄河、"三河一渠"(索须河、贾鲁河、枯河、东风渠)和城市防汛工作一线,专题视察防汛工作。从黄河大堤加固、泄洪河道清理疏浚,到道路积水点改造、城市下水管道疏通和防汛物料储备,代表们看得细、听得真、议得深。"这次专题视察,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在前、消除隐患在前,让‘看海’(因城市排水不畅导致积  相似文献   

13.
清朝光绪十三年(1887年)八月十四日,黄河在郑州下汛十堡(今郑州花园口石桥村西)决口,口门达五百四十七丈。中牟、祥符(今开封)、尉氏、扶沟、淮阳等地共15个州县被洪水淹没,受灾的百姓有二百多万。黄河洪水由贾鲁河、颍河而入于淮河,黄河正河断流。第二年...  相似文献   

14.
河洛文化与妈祖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洛地区,地处中原腹地,曾经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所以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河洛地区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据传,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河”指黄河,“洛”指洛河,在黄河与洛河交汇的流域,古代人民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成了华夏文明源头之一的河洛文化。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一带。河洛文化圈涵盖当今的中原地区,周边与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秦晋文化圈和燕赵文化圈相衔接。河洛文化的内容包括原始的彩陶文化(仰韶文化)和黑陶文化(龙山文…  相似文献   

15.
车队奔驰在干燥的黄土高原上,好似穿行在黄色的浓雾中。绕过最后一座山梁,一条金色的巨河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黄河从内蒙的托克托拐了个大弯折转南下,到这里成小“S”形,所以此地取名“河曲”。这是我随同黄河中游查勘队,在这次历时一月、行程三千二百公里的旅行中所到达的最北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新亚欧大陆桥的贯通营运,为我国沿“桥”地区的经济起飞提供了良好机遇。鉴于沿“桥”多数省、区属于黄河流域,故将该地带称为黄河——陆桥经济带。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日照桥头堡的振兴,对于促进鲁南经济低谷的隆起,加快黄河——陆桥经济带的发育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卉 《前沿》2009,(3):178-180
河湟是指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也正是河湟花儿的中心流行区及发源地。河湟山歌最早也称“少年”,后被“花儿”所取代。从社会生活说。河湟山歌可叫做“花儿”,从民歌研究说,河湟山歌应称“河湟花儿”。  相似文献   

18.
行政扫描     
正9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中  相似文献   

19.
大舜“陶河滨”在哪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上古文明的尧舜禹三代,大舜就建立了那个时期上古文明的和谐社会,被称为“尧天舜日”。笔者认为大舜“陶河滨”的主要地望,就在现滨州市北部沿海地区。要回答大舜“陶河滨”在滨州,只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就能拨雾见真。古黄河称“河水”,在先秦古籍中简称“河”,从这个字的甲骨文造型,可以清楚看到中华先人走向黄河,与河水为伴,齿唇相依数千年。如果说黄河是中华  相似文献   

20.
<正>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渭河流域(陕西段)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聚集着全省三分之二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经济总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渭河遭到了严重污染,发黑变臭成为纳污河,基本丧失了生态功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渭河污染治理工作,2004年制定了《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05—2010年》。经过六年的专项整治,各类治污投资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