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我国征地补偿法律制度存在着土地征收范围过于宽泛,土地征收程序不健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过低等问题。应当明确土地征收目的。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将公益性用地与商业性用地区别开来;完善征地程序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定市场化补偿机制。明确征地补偿的原则,实行征地补偿标准市场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不利于在当前形势下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制约性瓶颈。改革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必须明确“公共利益”标准,严格控制土地征收范围;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界定明晰土地产权;增加征地透明度,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收范围和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利益性、补偿性是土地征收制度最重要的特征。要借鉴国外一般做法,严格界定我国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性外延,建立土地征收的合理补偿机制和分配机制,规范土地征收主体,推进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区分公共利益与非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公共利益性质的房屋征收行为定性为行政法律关系,并规范了房屋征收程序,总体上体现了私权保护的立法理念。但在立法权限、公共利益界定、征收对象等方面仍有争议,建议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将土地使用权纳入征收补偿对象,通过立法(司法)解释界定公共利益需要的房屋征收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关系到国之根本且具有其基本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并激化,如公共利益概念模糊,征地范围过宽;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范围较窄;征地程序不规范,救济程序不完善;征地收益分配不均,安置工作滞后。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安徽省太和县253户失地农户的实地调查,提出几点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建议,即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缩小征地范围;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范围;完善征地监督救济程序,实现程序正义;规范征地收益分配,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导致在土地征收实践中农民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之一。为此,应当通过严格限定公共利益范围,导入市场机制、确立合理补偿原则,适当扩大补偿范围,建立土地补偿费公正分配机制,完善农地征收程序,完善征地补偿救济机制等多种措施,重构农村土地征收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公益征收补偿理论关系着公益征收补偿制度的构建.我国公益征收补偿的理论基础是财产权保障和特别牺牲理论,补偿原则是公平补偿,并应通过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司法救济等机制解决补偿纠纷.  相似文献   

8.
我国《物权法》“征收条款”规定了国家征收的前提和补偿原则,但没有界定什么是“公共利益”,对城市征收补偿强调“依法给予补偿”,而不是“公正补偿”或“合理补偿”,这样不利于使公民合法财产权利免受侵害,不利于防止政府滥用征收权和权力寻租。弥补“征收条款”不足的办法是在《物权法》之外重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建立确认社会公共利益的正当行政程序;由全国和地方权力机关享有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方案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土地征收制度的发展看我国土地征收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土地征收法确立后,频繁修改,日趋完善。日本土地征收法频繁修改的动因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于土地资源时代的必然要求,更在于对效率与公平价值目标的取舍和追求。我国应尽快制定统一征收法,确立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双重价值目标,在具体的法律制度构建方面,日本土地征收法中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程序的规制以及征收补偿的确定等制度对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基于对财产权性质认识的转变和宪政理念中对国家职能认识的转变 ,各国宪法均规定了对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各国财产征收、征用的宪法规范在征收、征用制度的目的、程序、补偿三个方面均有差别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 2 0条、第 2 2条符合法治国家的基本宪政要求 ,但“公共利益”的界定、补偿标准的公正把握还有耐于具体部门法规范的细化和司法实践正确操作  相似文献   

11.
“公共利益”是《物权法》土地征收中一项重要制度。但《物权法》仅仅规定公共利益为征收的依据,并没有规定其内涵外延界定标准,这使得征收中公共利益的判断主体、判断标准十分模糊。公共利益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有必要通过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政治上的手段使其正当化。我们只有通过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的双重完善,才能使《物权法》中的“公共利益”不是一纸空文,才能更好地实现对公共利益的诠释,完善征收制度,发挥公共利益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作为一种"价值两难",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实践的常态,是受生存规律的制约而形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基本现实;对公共利益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抽象的道德原则向具体个体的共同福利转变的过程。在现实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通常表现为所谓的"公共悖论":多数选择与正义原则之间的冲突;个人理性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等。  相似文献   

13.
补偿制度是土地征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在补偿原则、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争议救济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应借鉴韩国的先进经验,完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动产征收的法律依据,公共利益的界定问题对中国、越南、老挝、泰国等国的不动产征收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相似点和差异性。针对当前中国不动产征收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弊端,并结合其他国家不动产征收的有益经验,提出完善不动产征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城市房屋拆迁实践中,广泛存在着无视公民基本财产权利、政府角色错位、商业利益盗用公共利益之名,补偿不公平、不合理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通过探求其原因,从明确政府在拆迁中的定位、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确立公平的拆迁补偿原则、信息公开等方面强化房屋拆迁中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的法律意义,是关系到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划分的宪政问题。以公法与私法之区分理论为分析框架,是实现公共利益含义具体化的重要进路。在公法、私法两个法域中,公共利益分别体现为:价值定位上的内在根据与外部界线,规范模式上的命令性规范与禁止性规范,法律后果上的法律制裁与行为无效。  相似文献   

17.
《国家赔偿法》确立的抚慰性赔偿标准不能为财产权受到国家侵权行为损害的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救济,应当适时修改《国家赔偿法》,确立补偿性原则,增加惩罚性赔偿,并对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给付赔偿金等方式的具体适用标准进行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与行政补偿法制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了"人权入宪"的含义及其对行政补偿法制发展的影响,私有财产权的理念及其法律保护路径,私有财产权的限制与公共利益的界定,我国行政补偿法制发展路向等重大现实课题,提出了判断公共利益的六条标准和行政补偿立法的若干构想,旨在为完善我国行政补偿法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