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2009年砀山“10·7”特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一事来研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并比较公诉领域中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最终提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司法人权,以此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从1979年制定到经过1996年重大修改,在打击与保护的关系上找到了平衡点,更加顺应了世界范围内诉讼民主与文明的潮流,推动了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毋庸置疑,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现行《刑事诉讼法》也暴露出诸多弊端,对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与完善已经迫在眉睫。一、树立新的立法理念其一,保障人权的理念。要正确认识打击与保护的关系。刑事诉讼法的首要任务是惩罚犯罪,但必须与保障人权相结合。对被追诉者权利保护问题是衡量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构筑起了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基本框架,保证金的适用使该制度更臻完善.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制度也暴露出不少弊端.其中以该制度权力化倾向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权与法的关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行政文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权与法的理念在我国行政文化进程中大致历经了人治行政、政策行政、法制行政,再向法治行政理念的转变,而当前我国行政文化呈现出"人治"理念与"法治"理念并存的状况,那么,现代法治社会里,培育行政文化,就要求行政主体摒弃"人治"理念,树立"法治"理念,即由对权力的崇拜转变为对法律的信仰、由权力的绝对性观念转变为权力有限思想、由"轻程序"的习惯思维转变为严守程序正义原则、由权责失衡理念转变为权责对等意识、由以法治民观念转变为执法为民理念。  相似文献   

5.
腐败历来被喻为社会毒瘤,我国目前仍处于腐败现象的高发期。县委书记身处所在县级权力金字塔的顶端,其权力一旦失去有效的制约,其带来的破坏力将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当前我国县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有其深刻的内在和外在原因。为实现对县委书记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必须从执政理念、运行机制、监督程序入手,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确保权为民所用。  相似文献   

6.
张春玲 《世纪桥》2011,(23):129-130
随着程序正义与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法中的深刻融入,刑事诉讼法迎来了新的改革和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刑事诉讼法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却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认为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并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我国传统的和谐思想在维系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法治。从本质上看,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刑事和解制度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作了具体的法律规定,公安部的《程序规定》在严格忠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对于律师辩护权采取切实措施予以保障。解读新刑诉法和《程序规定》对刑事辩护制度在侦查阶段的法律规定,理解立法的理念和要求,对于侦查机关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对侦查实践中侦查机关执行新刑事诉讼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侦查程序中辩护制度的正确适用,对于贯彻落实刑事诉讼法,规范侦查行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从证据、辩护、强制措施、审判程序等许多方面对我国的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修改。本文依托于新《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的修改,分析了新《刑事诉讼法》中对简易程序修改的进步与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淑真 《新视野》2013,(3):41-46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在我国,中国共产党及中国特色的政党政治在政治生活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政党政治理念的变革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我国现有的政党政治理念难以适应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发展和变化,在了解和把握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汲取各国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改善权力结构,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的有效监督结合起来,应视为廉洁政治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也是政党政治理念变革的深层逻辑。  相似文献   

11.
吕艳红  陈建辉 《求实》2007,2(2):72-74
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即权力错位必然导致腐败,而权力错位的产生有着思想、文化、体制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要有效地遏制腐败,就必须有效地防止权力错位的发生,转变官本位思想,确立执政为民的公共文化理念;在权力获得方式、行使手段、行使目的等方面都要坚持公正的原则,树立公正理念;加强和完善政府运行机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田飞 《理论研究》2014,(2):75-80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将案卷移送方式回归到最初的全案移送方式。全案移送符合我国当下的司法现状,也顺应职权主义国家追求实体正义的诉讼理念,但并非实行全案移送主义就能完全解决我国公诉案卷移送制度存在的所有问题。在全面分析全案移送主义的基础上,应通过设立庭前征询程序、增设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实行庭前实质审查、确立审判中心主义和规范公诉案卷移送程序等途径对公诉案卷移送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制约中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瓶颈问题,归根结底在于中国公共行政精神和公民总识的缺乏,传统官僚制体制:官本位思想和公众政治冷漠心理的阻碍。本文以重塑政府民主价值取向、公民制理念为重点,以确立公民权和公民主体地位为核心,突出社会与公众在公共权力体系中的自主地位,从服务理念、政府职能、权力监督三个角度,提出我国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权力约束机制,其实质是为了防止权力的垄断、权力的滥用和权力私有现象的发生。本文主要从领导干部的用权理念、用权行为、用权责任、用权结果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领导干部的权力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田兆阳 《新视野》2006,4(4):40-42
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是从管制型为主政府向服务型为主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公职人员首先要弄清我国政府管理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源权力的真正来源,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理念,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动员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忠实地为人民办事实,做“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相似文献   

16.
孙力 《探索》2005,2(3):45-50
权力监督对法治的诉求越来越明显和强烈,实际上这源于现代政治文明质的规定性,是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必然要求。权力监督的实施,首先涉及到权力的理念问题。法治的诞生打开了终结绝对化权力的理念之门,意味着权力的运作要符合法律的要求,法律的规则迫使掌权者按既定的行为方式行事。权力监督有不同的实施方式,但对法治的诉求是它的基础和核心。从社会主义权力监督的“人民当家作主”这一价值取向上,可以更深刻地揭示它对法治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石渝 《廉政瞭望》2010,(12):19-19
1996年修订刑事诉讼法时,立法者将刑事庭审模式由法官纠问式,改成了控辩双方对抗式,无非是希望未来的刑事诉讼能贯穿以下3个常识理念,即疑罪应当从无、非法证据应当排除、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可是,14年过去了,3个理念仍未得到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基本理念,其实质就是让权力在民主法治的轨道上、在制约监督机制中运行.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是权力的局部分解,保障是党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这一基本理念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01推进反腐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主任王爱立表示,反腐败国家立法是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还包括行政监察法等02盯住"一把手"最高检察院工作报告提出,重点查办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突出查办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部分和岗位的案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执行力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政府工作人员责任意识和行政能力缺乏,行政体制和权力配置机制不合理,地方保护主义作祟,外在环境的不利影响等问题。为此,要转变行政执行理念,培育政府执行文化;优化政府组织架构,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提高执行主体素质,规范政府的执行行为;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强化权力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