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曾经创造了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华民族被甩在了世界发展大潮的后面。国家四分五裂,社会战乱不已,人民水深火热。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追赶潮流,救亡图存、奋发图强,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世界历史上是十分典型的,前后共经历了两千三百多年。从它的发展过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从公元前475年左右到公元前209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二)从公元前209年到公元1628年,即从秦末农民战争到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缓慢发展时期;(三)从公元1628年到公元1840年,即从明末农民战争到鸦片战争前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而在中国封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这艘满载中华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巨轮,已经驶过35年的光辉历程。35年,在人类历史上短暂得如同一瞬,但在共和国历史上却是相当长的一段。在这过程中,经过风,经过雨,但更多的是迎来彩虹和辉煌。中华民族在这短短的35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一成就不但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辉煌,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写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如同共和国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震惊世界一样,今天的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更加重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范畴,一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清政府的屈从卖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正是在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的。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了近代爱国主义具有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道光皇帝旻宁是嘉庆帝颙琰的次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死于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的一生恰好与大清帝国由盛转衰,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相始终。道光帝38岁继位,此时“乾隆盛世”已成为历史的陈迹,清王朝由盛转衰。大清帝国已不再是壮歌长啸的雄狮,而成了遍体鳞伤的病狮。道光帝“继承了一个荒淫  相似文献   

6.
一 对孔子及孔子思想总的评价 (一)孔子的历史地位和对孔学的态度 匡亚明认为孔子的历史地位应该肯定,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这位对中国、对世界都很有影响的人物的为人和思想作出符合于历史实际的科学评价,是一件严肃的、有意义的工作。孔子的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心理素质的形成起过很大的作用,至今还铭刻在海内外炎黄子孙思想感情的深处。孔子的思想,既有  相似文献   

7.
《前进》2015,(8)
<正>国学,简言之就是一国所固有学术。中华国学是中华民族传承久远、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统称。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文明史上很长时期居于先进文化的前列,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中国人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民的唯一标志。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文  相似文献   

8.
张尚仁 《岭南学刊》2007,(2):117-120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道家、道教的生命力不在政治上维护封建统治,而是在文化上具有中华民族的深厚基础。道家、道教中隐含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是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与和谐宽容。  相似文献   

9.
同世界各国的历史相比较,中国的封建社会形成得早,结束得晚,延续时间很长。作为一种社会历史形态,它发展得十分完备和典型;就其影响来说,根深蒂固,直到今天,仍是建设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沉重包袱和障碍。 中国的封建社会为什么具有长期性? 相当一段时间内沿用着一种说法:地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的极端穷苦和落后,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上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然而,地主阶级剥削压迫农民是各国封建社会的共同特征,世界上其他国家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何尝不是同样的残酷?农民又何尝不是同样的穷苦?但是,在欧洲,农民的贫困化,却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可见,上述论断,缺乏科学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衰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日益陷入苦难的深渊。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富裕,一直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却都壮志未酬。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寻求到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相继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中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是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中流砥柱,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之无愧的领导核心。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才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1.
王兴华 《前沿》2004,(6):26-32
作为一代伟人 ,毛泽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 ,立下了不朽功勋。是他带领中国人民站立起来 ,实现了人民的解放 ;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是他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值此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回顾、总结了毛泽东的历史功绩 ,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前的10O年,是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饱尝帝国主义欺辱和蹂躏的100年。1840年,英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用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88年和1904年,西方列强再次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相似文献   

13.
郑孝燮 《北京观察》2006,(11):48-49
是什么力量在背后支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进而发展至今,成为举世瞩目的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个问题是同奔流不息的中华历史长河沉淀的文化营养分不开。也就是说,历史的根,文化的灵魂一直在背后给予了支持。否则的话,如果割断了历史的根与文化的灵魂的支持,岂不等于失去了生命传统的基因?等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虚无中起步?或者等于丧失了自己,沦为别人的附庸。不能设想,如果不重视文化支柱,而只是强化物质经济基础,怎么还可以独立自主和不败于世界。中国外国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就是文化。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1840年,英国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此,资本主义列强多次的侵略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无穷的苦难,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华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必然影响到华侨历史的发展。无论华侨出国的原因和规模,或是在国外的地位和遭遇,乃至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近代以前比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有着5000年文明历史的世界大国,自近代以来却沦为世界列强共同宰割的"鱼腩"。抗日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国作为当代世界大国崛起的转折点。首先,由于中国坚持抗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赞赏,使中国从一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转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签订新的平等条约,重树国际尊严,谱写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一般所说的“洋务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时为止。在这三十多年中,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第一,“洋务派”从举办军事工业发展到了办理民用企业;第二,中国国防开始近代化;第三,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生,缓慢地发展,使封建社会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第四,太平天国失败后,阶级矛盾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中华民族同外国侵略者的民族矛盾逐渐激化,逐渐上升为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王清荣 《传承》2005,(3):23-25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一方面,20世纪初,落后的中国屡遭世界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组织、领导人民去实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无可取代的角色,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中国社会发展走向毫无疑问,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曾说,"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统一就是要使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儿子——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贡献了毕生心力。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为中华民族共同作出贡献旧中国"国破山河在"的历史面貌,刻骨铭心,自始至终都缭绕在邓小平脑海里。人到晚年的邓小平,每每谈论这段历史都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1983年4月30日,邓小  相似文献   

19.
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民族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认识的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总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实践",  相似文献   

20.
60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难的6年局部抗战、8年全面抗战后,以热血和生命换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它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厄运,大大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形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民族命运由此转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民族之一,曾以自己的勤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以自己的繁华与强盛而雄踞地球的东方。但是,到了近代,这个伟大民族却远远地落后于世界其他民族,成为列强欺侮的对象。从1840年起,西方列强接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