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声》2015,(1)
<正>长征新征程神箭破凌霄2014年12月7日11时26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中国与巴西合作研制地球资源卫星04星发射。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00次发射,此次发射也令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全球第3个航天发射达200次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正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也是北斗三号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完成部署,北斗系统迈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北斗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  相似文献   

3.
微观天下     
正"天问"出征,探火不凡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据新华网)  相似文献   

4.
微博摘登     
《台声》2016,(22)
正"胖五",你最棒!11月3日2020点4343分,中国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分,中国第一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5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长征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长征5号"11号"是我国运载火箭更新换代的里程碑,显著提高了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是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23):59
11月19日6时6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环境减灾星座C星的发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决策部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8,(6)
正国家的兴旺和人民生活的美好都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决胜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必须全面落实更高质量的发展要求,而更高质量的发展则要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来推动。一箭双星!新的一年刚刚到来,北斗高密度发射就已拉开了序幕。2018年1月12日7时1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六、二十七颗北斗导航卫星。此前半个月,我国自主研制和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迎来了开通五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7.
科技之窗     
中国“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再次将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3月26日凌晨,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 该次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0次发射,也是中国为  相似文献   

8.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小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  相似文献   

9.
《小康》2020,(24)
正在成功发射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后,"长五"火箭今年还将把"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上太空,完成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长征五号成为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个进入高密度发射的型号,也预示着新一代火箭正逐步走向舞台中央。  相似文献   

10.
区内新闻     
《思想工作论坛》2015,(1):22-23
"快舟二号"创航天发射最快纪录1月6日,从中国航天科工六院获悉,由该院研制的快舟二号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史上最快纪录,入选2014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10件大事之一。2014年11月21日,在立冬不久的西北戈壁酒泉,气温已降到冰点以下,中国航天科工六院研制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将快舟二号卫星升空入轨,在瑟瑟的寒风中完成了又一次"大考"。专家介绍,快舟二号卫星发射,"快"得名副其实——不但准时在规  相似文献   

11.
环境减灾A、B两颗光学星(以下简称A、B星)于2008年9月6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目前已超过3年的设计寿命并在轨延寿运行。A、B星在轨呈180。相位组网运行,分别搭载有两台多光谱CCD相机,星下点分辨率30米,拼接幅宽大于720千米,通过严格的视场匹配可在48d,时内对中国境内及周边地区实现无缝覆盖观测,或对全球任意地点(极点除外)实现一次观测,具有很强的数据获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长征”火箭扬威“澳星”飞上太空八月十四日中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二号 E”捆绑式运载火箭,将美国为澳大利亚制造的“澳赛特 B1”通信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七时整,标有“中国航天”字样的乳白色火箭,底部骤然喷出红色的火焰,箭体遂冉冉上升。四十四秒后,托着卫星的火箭冲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上方厚厚的云层,在电视屏幕上消失。时至六百七十五点二八秒,星箭成功分离!随之,航天测控网及时报来卫星轨道根数等主要参数:卫星已被准确送入了轨道倾角为二十八度、近地点高度二百零二公里、远地点高度一千零四十九公里的橢圆形轨道。担任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 E”捆绑式运载火箭,全长五十一点二米,直径三点三五米,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大推力运载火箭。它以原“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为基础,由两级液体火箭和四个捆绑助推火箭组成,起飞质量四百六十吨,起飞推力六百吨,这次该火箭发射成功,表明我国已经具有发射重型卫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月11月20日6时30分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4.
每月要闻     
“长征3号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8月20日,我国自行研制,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型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3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将美国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马部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具备了能把5000公厅有效载荷送入高轨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以下简称“环境减灾星座”)C星送入预定轨道。国家减灾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发射现场观看了卫星发射,并慰问了卫星研制人员和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6.
《时代潮》2003,(2)
“神舟”号试验飞船 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宇宙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号飞船发射试验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多个地面测控站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7,(4):113-113
2007年6月1日零时8分,长征系列火箭托举“鑫诺三号”通信卫星奔向太空.这是自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0次飞行。 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到中国航天员两度飞天.从成功发射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到首次出口整颗卫星……长征系列火箭的一次次腾飞.让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个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8.
时事学习     
“东方红三号”顺利升空我国新研制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5月12日在西昌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卫星于14日第三次点火变轨成功,顺利进入准同步轨道。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4次发射。用来发射的火箭是我国新研制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彭飞推力为300吨,可将2.6吨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司步转移轨道。布莱尔入唐宁街时事学习在5月1日的英国大选中,在野18年的工党以压倒多数赢得胜利,终于重新上台执政。英国新首相布莱尔,在正式入主唐宁街10号4天后刚庆祝自己44岁生日,成为英国近20O年来最年轻的首相。他于1983年开始从政,当…  相似文献   

19.
国内要闻     
正银河航天首发星成功发射1月16日11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颗通信能力达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首发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银河航天首发星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采用Q/V和Ka等通信频段,具备10Gbps  相似文献   

20.
《今日海南》2016,(7):26-27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6月25日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首战告捷……2016年6月25日晚上20时整,随着"点火"口令的下达,我国新一代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烈焰飞腾,呼啸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