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界一般将英国文化研究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定位于英国本土,尤其是定位于英国工人阶级文化。本文通过对霍尔的个人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的考察,试图提供另一种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视角。作者认为,霍尔的移民经历和学术背景使他在理解和建构任何理论之前就清楚地知道,身份是一个从一开始就被嵌入到意识当中的符号特征。20世纪50年代,牛津大学的生活强化了霍尔的这种经历,而新左翼的崛起更是促使他对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进行了独到的分析。7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对葛兰西霸权理论范式的使用,也得益于霍尔较少被英国本土文化束缚的移民经历。霍尔在80年代对撒切尔主义的分析和90年代对英国身份的反思,同样可见其移民经历的身影。  相似文献   

2.
张智慧 《南风窗》2013,(12):53-55
怎么将越来越普遍和深刻的不安情绪,转化为积极奋斗、改造社会的青春能量,是现在的头等大事。"青春"正在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当"青春"的叙事浮上社会表层,其政治文化含义早已和20世纪初、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不同。它是对"困境"的揭示,但似乎也是在开启另一扇门前的精神表征。如何看待今天"青春"的挣扎?它  相似文献   

3.
文化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由于政治失利,政治左派开始将目光转向正在蓬勃兴起的文化事业。传统的精英文化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其代表价值、德行和高尚,俯睨众生,拒绝同流合污。而此时的消费文化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文化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电影、时  相似文献   

4.
方忠 《台湾研究》2001,(2):85-91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 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迈入后工业社会。与 此相适应,西方文化也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 主义。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以狂飚突进的 姿态横扫欧美思想界、文化界,成为西方世界的 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5.
唐小兵 《南风窗》2014,(17):72-75
<正>20世纪中国的历史,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极其艰辛、曲折而漫长,而在这个新陈代谢过程中,精英与民众的关系是中国文化重建中最为关键的议题之一。文化比较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曾任教美国孟菲斯大学的台湾学者孙隆基,其早年著作《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在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曾经以"地  相似文献   

6.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美国犯罪学家索尔斯坦·塞林提出"文化冲突与犯罪"的理论假设,在今天"地球村"和信息时代背景下仍然具有理论光芒。塞林提出"初级文化冲突"与移民犯罪的关系,在来日中国人群体中是存在的,但表现形式与塞林《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描述的情况有所区别,具有一定的华人群体的特殊性。这种文化冲突主要表现为一般规范文化的冲突、法文化的冲突、歧视性文化,以及受日本社会环境影响的中国人原有规范文化的变形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2007年初,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格奥尔吉耶娃·塔吉亚娜·谢拉菲莫芙娜(Георгиева Татьяна Серафимовна)教授的著作<俄罗斯文化史--历史与现代>(Русская культура: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修订版)由北京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作者在书中"首次利用充足的档案资料",不仅充分展示了从古罗斯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俄罗斯文化,而且向我们展现了新视角下的俄罗斯文化史学研究动态,因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俄罗斯教育部联合推荐为俄罗斯高校学生必读教材.  相似文献   

9.
闽东丰富的涉台遗迹和特色文化是两岸交流的极其珍贵的资源。闽东的涉台遗迹具有分布广、年代久、文化深和档次高的特点。其特色文化主要表现在:闽东是宗教文化的南国圣地;闽东是畲族文化的大走廊,畲族与高山族同宗;闽东是中国木拱廊桥的“侏罗纪公园”;太姥文化是闽越古文化的奇葩。闽东与台湾存在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与法缘。闽东文化界要做好闽东涉台文化遗迹和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导言经典政党理论强调,组织对于理解政党非常重要。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政党理论学者更为注重研究政党组织问题,但此类研究的范围局限于政党组织的正式结构,对政党文化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开发。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回答如何在精英层面考察政党组织文化这一问题来加强对于政党文化的研究。文章发展了一个分析框架,并将其用于分析瑞典七个政党的组织文化。由于文章所分析的瑞典政党涉及各个政党光谱,所以  相似文献   

11.
张羽 《台湾研究》2011,(1):50-54
1945年至1949年的台湾文化,是一个明确的转折时段,是台湾知识分子在遭受殖民统治后,踏上追寻祖国文化回归之路的重要阶段。《台湾文化》(1946.9.15—1950.12.1)的生存岁月恰好贯穿这一时段——光复伊始的去除日本殖民文化与1950年代的“色素文学”之间,  相似文献   

12.
文化政治学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20世纪西方左派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推动形成的一种研究战略,旨在通过文化研究实现资本主义批判目标。在这种批判理论中,意识形态批判是焦点。也因此,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不断深入构成了文化政治学的显著景观。20世纪90年代,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满清末年(20世纪初)西方文化生活方式的传人,起初推行“文明结婚”成为风气;到民国初期(20年代)婚纱花冠首次在我国亮相。留学归来的一代新人,选择在礼堂或教堂举办婚礼:新娘披婚纱,戴花冠,白色手套,手捧红玫瑰;新郎打领结,穿西装礼服;代替花轿的是缀满鲜花的小汽车,新人由亲朋好友簇拥着,多气派!  相似文献   

14.
来信     
《南风窗》2012,(8):20
阿伦特谈论20世纪以来形成的文化现象有她的独到之处,其实,她并不是反对文化多元的,她质疑的是文化成为了市场经济衍生出来的消费文化,她对文化本真和纯粹品质的期许受到了消费文化的极  相似文献   

15.
来信     
符号 《南风窗》2012,(8):20-20
阿伦特谈论20世纪以来形成的文化现象有她的独到之处,其实,她并不是反对文化多元的,她质疑的是文化成为了市场经济衍生出来的消费文化,她对文化本真和纯粹品质的期许受到了消费文化的极  相似文献   

16.
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是与主文化相疏离甚至背离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通过对当代西方亚文化典型现象的分析和梳理,可以看出亚文化有其鲜明的特征:相对于主文化的独立性、形态的多样性、发展的间断性、快速变化的时尚性、边缘性和反叛性等。本文认为,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西方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的转向,呈现出碎片化、异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奇迹与常规     
汪满明 《南风窗》2010,(15):6-6
<正>105岁的智慧老人周有光被读者称颂为"中国第一年轻思想家",真乃一字一珠。上世纪90年代起,有人鼓吹"30年河东,30年河西",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周老则指出文化上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进而主张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并存的"双文化论"。  相似文献   

18.
泰国文化的中国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欧 《南风窗》2010,(3):79-81
在泰国,中国国内有些已经接近消失的传统文化仍被泰国华人坚守。不过,由于数百年在海外繁衍生息,加上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泰政治上的隔阂,泰国华人或多或少"泰国化"了,尤其与中国内地有了距离,甚至汉语本身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9.
阳敏 《南风窗》2007,(17):82-85
一年来,于丹热了,《论语》热了。其实,传统文化在中国民间的复兴早就开始。有人说,这是在革命年代过去之后,人们想追求一种信仰以安身立命,处世为人。也有人说,这是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认同。虽然它背后有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20.
在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将执行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及,是在20世纪末在企业管理理论界才出现的一个全新观点,近年来,我公司将执行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作为企业的一员,我们在为企业建立执行文化尽好一个普通员工的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建言献策,探讨和讨论企业执行文化建设,在最广泛的职工领域认识执行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