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广西称“桂”、“八桂”由来已久。据有关资料介绍,“八桂”之美称是从古代《山海经》中“桂林八树,在贲禺东”演变而来。晋代文学郭璞说:“八树成林,言其大也。”孙绰在撰写《游天台赋》有“八桂森挺以凌霜”的诗句。六朝梁代诗人也有“南中有八桂,繁华元四时”记载。在民间,诗人正式与广西挂钩定位的则始于唐朝韩愈。韩愈在《送桂州严大夫》诗中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湖南称“湘”,  相似文献   

2.
《八桂侨刊》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也是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得到社会各界好评。经上级批准,自2005年下半年起,《八桂侨刊  相似文献   

3.
《八桂侨刊》2007,(1):59-59
《八桂侨刊》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也是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得到社会各界好评。经上级批准,自2005年下半年起,《八桂侨刊》改为季刊,坚持原办刊  相似文献   

4.
《八桂侨刊》2007,(2):35-35
《八桂侨刊》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也是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得到社会各界好评。经上级批准,自2005年下半年起,《八桂侨刊》恢复为季刊,坚持原办  相似文献   

5.
《八桂侨刊》2010,(1):35-35
<正>《八桂侨刊》(季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NKI)来源期刊,现由  相似文献   

6.
岁月流逝,弹指一挥间。广西华侨历史学会的会刊《八桂侨史(刊)》于1987年4月创刊,至今,已经渡过20个春秋。学会和会刊创立当初,得到广西党委、政府以及侨办、侨联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中  相似文献   

7.
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于2月21日上午召开常务理事会议,在南宁的9名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就今年学会活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现综述如下。 一、学会的刊物,定名为《八桂侨史》,今年暂出两期,每期约10万字,内部交流。第一期将于5月份出版,主要刊登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的有关文件,并酌选会员提交的部分文章资料。《八桂侨史》今后欢迎有关华侨问题的稿件,举凡侨史研究论文、史料、调查报告,华侨人物、侨乡风貌、海外侨情、研究工作动态及侨务工作理论文章等,均属会刊的组稿范围。《八桂侨史》将努力体现出广西的“侨”字和地方特色,要求会员积极  相似文献   

8.
《八桂侨刊》(季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NKI)来源期刊,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本刊坚持原办刊宗旨,融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A4开本,80页码。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赐稿。《八桂侨刊》组稿的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浩瀚的杂志海洋中,《当代广西》是一本初出海面的地方性综合性读物。然而,“当代广西”这四个字却铿锵有力地传遍八桂大地,像闪亮的灯光照耀着八桂儿女的心底,吸引着广大干部群众的视线,引领着人们走向光明灿烂的胜境,创造光辉的当代广西!一年前,《当代广西》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成为八桂  相似文献   

10.
《八桂侨刊》2006,(4):80-80
《八桂侨刊》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下半年起,《八桂侨刊》改为季刊,坚持原办刊宗旨,融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A4开本,80页码。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赐稿。  相似文献   

11.
《八桂侨刊》2010,(2):25-25
<正>《八桂侨刊》(季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本刊系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NKI)来源期刊,融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A4开本,80页码。热诚欢  相似文献   

12.
《八桂侨刊》(季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NKI)来源期刊,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本刊坚持原办刊宗旨,融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A4开本,80页码。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赐稿。  相似文献   

13.
《八桂侨刊》(季刊,前身为《八桂侨史》)创办于1987年,系广西华侨历史学会会刊,全国首家公开发行的省级侨史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CNKI)来源期刊,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本刊坚持原办刊宗旨,融学术性、知识性为一体,A4开本,80页码。热诚欢迎海内外人士赐稿。  相似文献   

14.
《当代广西》2005,(10):30-31
去年,广西民族音画剧《八桂大歌》相继获得了文化部第十一届文华大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3~2004年度十大精品剧目以及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观众最喜爱的剧目”。在一年内获得三项国家舞台艺术最高荣誉,这说明《八桂大歌》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认可,这在广西是第一次,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  相似文献   

15.
八桂赋     
正广西称"桂"。"八桂"之说由《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演变而来。《大明一统志》记载:"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广西称"八桂",从此正式在官方文书中固定下来。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六十甲子实属大喜,故作《八桂赋》以志纪念。壮哉八桂,至美广西。北接黔滇,西连越夷。南抚北部湾碧涛,东沐珠三角晨曦。五千万人口传承,十二个民族世居。  相似文献   

16.
1998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直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繁荣全区经济、提升全区文化品位的战略位置。“十五”期间,广西的文化事业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八桂舞台好戏连台,佳作不断,呈现“戏剧大省”的态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  相似文献   

17.
<正>又是一年三月三,八桂大地歌舞欢。绣球抛起来、花炮抢起来、狮子舞起来、板鞋跑起来……“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板块是“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丰富多彩、遍地开花的特色民族体育活动,让人们领略到了广西民族体育的独特魅力。今年“潮动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板块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八个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06,(13):F0003-F0003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 6月9日晚上,广西大型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在人民大会堂上演。为“2006北京&#183;广西文化舟”正式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19.
裴志勇  华钢 《当代广西》2007,(13):20-21
近年来,广西舞台艺术精品迭出,全区艺术创作呈现出喜人的局面。值得一提的是,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和桂剧《大儒还乡》三台剧目,连续入选2003~2004年度、2004~2005年度、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实现了“三连冠”,取得了广西舞台艺术发展史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20.
浑厚而悠远的铜鼓声律动铿然,经久不绝地回响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里。动人心旌的《八桂大歌》,以一种极致的美,点燃了台上台下的激情。3月1日晚,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化厅重点主抓、柳州市倾力打造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为祝贺全国“两会”召开献上的一道文化大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