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因特网上联接了世界上的500万台计算机。在因特网上的信息主要有这样几类:新闻、自然科学、医学、体育、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等。仔细浏览因特网上的主页,就会发现,因特网上的文化竞争远不只局限于语言文字,真正的竞争是各国、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竞争。由于大批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在因特网上建立了主页,使得国际间对历史文化的学术研究直接、便捷地反映到读者面前。这些网站的内容并不只是对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简单介绍,还有专业性  相似文献   

2.
国际会议使用何种语言,并非是否符合“国际惯例”的问题,也不是使用英语就是西方的文化侵略、“西化”的问题,而是如何看待并体现民族文化尊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郭建庆  高雨阳 《前沿》2008,(12):195-197
全球化浪潮中,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强大的科技力量、媒体优势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渗透,实施隐形的文化侵略和精神洗脑,试图摧毁和销蚀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文化,把它们逐渐纳入到“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一体化框架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以美国为例,对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批判;以中国为例,探讨发展中国家在文化交流中维护本国文化主权、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化趋势的扩张和凸现,所隐含着的一种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网络文化殖民”的结构和特征也开始慢慢地显露出来。 应该看到的是,今天的因特网无疑带有明显的美国味道。正如著名的“网络精英”埃瑟·戴森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微妙交织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它们不仅在技术上显示和奠定了美国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建构出了美国在网络上的文化优势或“文化霸主”地位,从而使得现行的网络文化空间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5.
须俭 《群众》2011,(7):63-6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党的十七大以来,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通过一系列积极举措“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并将文化发展目标落脚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力量”。这从根本上体现了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定位和作用,体现了文化作为“精神家园”的意义,为我们多角度体会文化内涵,采取切实措施推进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因特网已经联结了世界上的186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万台计算机主机和1亿多个因特网用户并继续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网络及网络化趋势的发展,不仅整合了科技,而且也连接了人类的组织、群体、社会、文化,从而也极大地延伸了人类发展的时空界域。它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以无与伦比的速度将世界上各国家、各地区、各行业部门以及他们中的各类不同的人,联成一个整体,形成一种崭新的社会组织形式,人们称之为“虚拟社会”或“虚拟共同体”。  这样,每个人都生存在两个“宇宙”中,一个是原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世界;一个是数…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对文化价值的认识,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的重要论断。党的十九大作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灵魂所在。学习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对学生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因此,高品质地进行《哲学与文化》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教学,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可替代。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教学品质,必须充分体现实践进阶:一是追求学科本色,讲出文化味道;二是深究文化灵魂,陶冶哲学智慧;三是读好原著经典,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力量     
苟子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华民族是吐界上唯一文化没有间断过的民族,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力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民族,文化可以强大一个国家,文化同样也可以成就一个人……  相似文献   

10.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声音。当今世界文化看似在互相交融,实际上都是在进行一种沟通和了解、理解。文化是有内涵的,是不可以复制和仿制、临摹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名片,也是身份的象征和尊严的表现。任何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安全的涵义,目前学术界尚没有统一的定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文化安全”的概念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阐释。本文结合各种对“文化安全”一词的界定,把文化安全一词的概念理解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种不受外来因素困扰和威胁的平安、稳定、和谐的状态。从这一定义出发,所谓的大学文化安全,就是大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一种平安、稳定、和谐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殖民文化”现象不可等闲视之徐少伟对于独立了40多年的社会主义中国,殖民主义国家早已无法象对其殖民地那样随心所欲地强行输入其文化和价值观念;对于一个历经了一个多世纪前仆后继的浴血奋斗才得以挣脱帝国主义列强奴役的民族来说,其民族的独立性、民族的自尊感和...  相似文献   

13.
张雷军 《创造》2002,(12):44-45
一个民族的生活文化体现着这个民族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判断,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模式,它决定了该文化内部呈现出相对统一和首尾一致的状态。物事寓意是满族生活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特性,完全进入了满族大众社会文化的轨道。作为满族先民的肃慎“矢石”文化就奠定了后来满族“骑射文化”的主旋律和民族精神,标志着满族与其他民族之所以不同的鲜明特点。满族生活文化的种种事物和现象表明,这些事物和现象首先是一种具有丰富、延伸和可变的社会现象。当它在社会文化的轨道上运行时,不再是简单的、带有某种…  相似文献   

14.
代表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国有史以来最先进的、足以使我国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的文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的一项伟大使命。社会主义文化要赢得国际社会日趋激烈的文化创新竞争,就必须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民族性、科学性和大众性。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先进与否,不能只看文化“纯度”即民族性和凝聚力,还要看它的“广度”即开放性和影响力,更要看它的“深度”即渗透性和创新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涵养和支撑。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全面开启,文化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这就更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基石,是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这其中含蕴着对民族文化传统自信、对现实发展道路自信以及对未来发展前景自信的三重关切。围绕新时期文化工作的开展,党的二十大纲领性地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多元文化主义在语言方面的思想主要建立在对“民族建构”和“价值中立”的批判基础之上,这些思想家往往认为这两种思想都不利于少数文化群体语言的发展,二者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一个国家推行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语言文化。所以,他们要推行一种保护少数文化群体语言的积极的文化政策,以纠正历史上的不公和保障少数文化群体的语言自由。  相似文献   

17.
高旗  金子强 《创造》2002,(9):46-47
1、立体气候下的坝子文化云南人把高原山地之上的小盆地称为“坝子”。云南省面积39万平方公里,93%以上是山地。山地既是道路崎岖,沟通不便,亦即沟通不灵、思想养料不足。山隔菁阻,就使云南文化中往往多了信息的隔绝性。即使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如公路、航空与宽带网络条件下,高原山地的非交通优势仍是显然的事实,网络的虚拟性比之亲临体察依然缺乏“体温感”。我们云南人一开口往往极自豪地宣称:云南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叫做“26个民族26枝花”,这当然是民族资源与旅游人文资料丰富的表现,但是换位思考,26个民族也许正象征着…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历史上可谓历经磨难才走到如今的轨道。最初以“文化工业”的概念被提出来,被批判。但后来许多学派提出的文化思想直接或间接肯定了文化的力量,肯定了文化产业化并不是践踏文化内涵,而是一种共生效应。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文化的立场,必须思考文化产业化的问题。它不仅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战略和文化市场走向,还牵涉到一个民族未来的文化空间和文化生存力。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必将造就和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话语力度。文化走向产业化之路还是要“因化而异”,这里是指以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为对象,公益性的文化产业还是要去完成它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文化在塑造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行为上,起着关键作用。谚语云,“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心灵和大脑。文化淬炼时代精神,文化凝聚力量。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之分。大文化即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小文化即指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文娱体育、医疗卫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本文仅就知识教育、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探讨。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文化,就是指人们的知识、科学文化水平。一个国家的兴、衰与其教育和科学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民族也是一样。一个文化发达的国家,它必定是经济繁荣的、强大的国家;一个有着高度文化水平的民族,它必然是富裕兴旺的民族。列宁说过,“在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是很有道理的,因此,文化的发展与否关系着社会发展的进度,文化的进步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黔西南这个边远的山区,文化的进步与落后,关系到各民族人民的富裕与贫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