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打李春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永吉县金家乡二道埠子村就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二道埠了村过去穷得出了名,荒山秃岭,道路不平,土地贫瘠,人均收入才六七百元。1989年,李春霖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带领群众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村里在70年代建了一个小水库,是个“半拉茬子”工程,全村的90公顷水田三年有两年插不上秧。李春霖发动村民修水库,可是手里没有一分钱,李春霖说:“古代愚公能挖山,咱们靠力气搬石头!”他带人满山遍野找石头,用车推、用肩挑,点点地运到大坝上。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十…  相似文献   

2.
从1992年到1997年,长春市二道区英俊乡宏伟村的村民曾连续6年集体上访,所以,宏伟村被人称作“上访村”。从此,宏伟村不但使区、市的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感到挠头,而且还在省里“挂了号”。后来,只要一提起宏伟村来,就连许多“老信访”都直摇头:宏伟村是瞎子闹眼病──没治。正是在这种“大乱”情况下,共产党员张德柏出任宏伟村党总支书记。张德柏当过兵,经过商,在群众的眼里,他是个“大能人”;在组织的眼里,他不仅是个人才,也是听党召唤的好党员。为了当好“村官”,他把自己的6家企业全部兑了出去,为此,他每年少…  相似文献   

3.
“起死回生”——用这四个字来形容蓟州区东赵各庄镇牛道口村这两年来的变化,最贴切不过。心里有多苦,老卢最清楚。2019年度,牛道口村在评星定级中被评为“无星村”,得知这个消息,“一肩挑”卢德几天没吃好饭:“我们村是经济薄弱村,没啥集体经济,村民一年也就能有个两三万块钱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9,(1)
1997年8月31日,对于娄烦县顺道村1700多名村民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喜的日子:在本村掌权二年之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刘平太“辞职”。村民为他们苦苦告状的“收获”稍感欣慰。然而,仍在告状不止的村民却深深地失望:面对刘平太将一个亿元村搞垮和损公肥私的种种事...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人,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有这样一个人,人们淡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的“大干”绰号;有这样一个人,得到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群众信赖”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个人,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并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的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6.
吉县退休老干部胡租金同志心系家乡百姓,退而不休,一门心思扑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事业上,以一个老党员的高尚情怀,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为群众贡献余热,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胡祖金同志用自己的工资为村民订阅“五报一刊”,把党的政策,致富信息等有用知识提供给村民;他还主动担任业务农技员,指导农民垦荒种菜,种水稻,7年帮助村民累计增收26万多元。村民计划生育难,老胡就成了计生员,一个“计划生育超生村”变成了计生先进村;村里民事纠纷多,老胡又成了民调员,做工作,讲法治,村里成了社会治安先进村…… 对于群众的疾苦…  相似文献   

7.
北安村1992年荣获了“全省第一个产值亿元村”的称号,1995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30,708万元,上交税金ZOO万元,人均收入3,200元,村委会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优秀村民委员会”。1984年7月24日,牡丹江市龙江开发总公司成立了,北安村形成了一个经济实体,事业蒸蒸日上。担任北安村党总支书记,又兼总经理的吴彦成更加繁忙了。1993年1月19日因心脏病发作,他犹如翱翔蓝天的一只头雁碎然地离开了他朝夕相伴的雁群,离开了他无限卷恋的北安村,离开了深深热爱他的父老乡亲。他是在即将赴俄罗斯考察时突然倒下的。他悄然离去,没有留下…  相似文献   

8.
李常水在宜章县东风乡笠头村已是家喻户晓,因为他有“吃螃蟹”的胆量,因为他有一会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水果种植技术,因为他有一颗为村民无私奉献的赤诚之心……昔日的苦头村,秃岭荒山,茅舍低矮,村民们面对饥饿而满脸沮丧;今日的笠头村,果树成园,楼房成片,村民奔小康而笑逐颜开。笼头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他的好儿子李常水。村民们在享受美好甜蜜的生活时,无不感激李常水这位致富引路人。说起李常水的事迹,笼头村的老百姓每人都能讲出一长串……他第一次选择了偏僻的县城,第二次选择了地道的农村,两次选择,两次冷嘲热讽,他…  相似文献   

9.
在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洪水口村,流传着一个有关“山魂”的古老传说。据说是“山魂”左右着村民的富贵,为他们指点着迷津。如今,以于广云为书记的村党支部,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自己的“山魂”。是她,使洪水口村村民在三年时间里人均收入实现了“三级跳”:1998年为2567元,1999年为3768元,2000年为5800元,每年都递增1000余元。洪水口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仿佛是物理学上的一次杠杆原理演示。党支部因找到了支点和杠杆,也找准了自身定位,从而撬动了洪水口村经济这块“大石”顺着灵山快速滚动发展。他们…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海东地区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自治能力增强,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归根到底是关于村级公共权力与支配村级集体资源的主导权问题,实质是传统的村级管理组织与民主选举的村民自治为重新划分公共权利而产生的权益冲突。目前。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农村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破烂村”里“破烂王”孙掌宽,李喜山西省大同县有个康店村,全村250户人家中有30户靠收报废的拖拉机、汽车,拆卸卖配件为生,人称:“破烂村”。“破烂村”里有个“破烂王”,他就是该衬党支部书记陈宝,是地帮助村民在破烂中捡出了“金娃娃”。1990年冬,年...  相似文献   

12.
我叫韩传山,任扶余县陶赖昭镇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已整整10年了。10年来,我牢记党的宗旨,团结班子成员,带领村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改写了八岔村穷、脏、散、乱的历史。到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3200余元,集体固定资产107万元;全村家家住上了砖瓦房,柏油路旁绿树成荫,有线电视、电话走进了村民家;“十星级”文明户133户。去年末,我们八岔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标兵。 聚民心密切干群关系 要把村里的各项事业搞好,我认为,凝聚民心最重要。而要得到全村群众的拥护,最关键的是抓好班子的廉政建设。多年…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播乐乡奴革村1998年被曲靖市列为“九五扶贫攻坚村”,国家曾专门拨付45万元扶贫资金,对当地进行过扶持。但当地村民靠山吃山,一直没有什么副业,如今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在这个村里,有着20多年党龄的村委会主任顾某,却在当地公开供养着3个“老婆”,还把她们安排居住在不同的村寨里,让其衣食无忧。据村民们介绍,顾某当村委会主任已有多年,他办有一个石厂和一个沙厂,在当地算是非常有钱了。他有3个“老婆”,这在村里、乡里是众所周知的事。顾某并不隐瞒自己的个人问题。他承认,有3个“老婆”这一问题基本属实。乡领导称,他们对此调查后,将对他作出相关处理。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汇》2006,(6):F0003-F0003
南宋村在发展,在腾飞,南宋村村民在村党总支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大路。村党总支书记李保富是他们的带头人,“领头雁”。他曾多次荣获省“劳动模范”,“特级劳动模范”,省“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5.
在“转折之城、会议之都”遵义的乡村,“万村书库”工程为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农家书屋”有了万卷图书。邓金文是遵义县新民镇惠民村青山寨村民组的村民,高中毕业后就去浙江打工。为了办婚礼,他回到了老家,没想到这里的变化让他有点惊讶一“村里变化可真大!今年我就不出去打工了,在老家干吧。”把邓金文“留”下来的除了新婚的妻子,还有两样东西——越来越富裕的村寨和藏书已达万余册的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6.
姬建民 《党课》2011,(23):126-127
57岁的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栎树村驻村指导员周绍高,从1985年开始驻过22个村,当了26年的驻村指导员。多年来,他的办公室和车后座,始终放着“三双鞋”:一双皮鞋、一双球鞋、一双雨鞋。穿上皮鞋跑市场。帮助村民做企业;穿上球鞋走农户、问冷暖;穿上雨鞋奔田头,帮助村民搞生产。  相似文献   

17.
王国伟当了30多年村、社干部,从生产队长到社长、村党支部书记。当“官”以来,他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干,把村民当自家人看待,凡要求村民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在执行政策上从不优亲厚友,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和拥护。多办实事温暖民心 田岔村地处会宁中部干旱山区,沟壑纵横,梁峁交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耕地属山坡地,生活条件非常艰苦。1987年王国伟任田岔村党支部书记,成了全村三百多户村民的“当家人”。上任伊始,王国伟在统一了“一班人”的思想认识后,就作出了既切合实际、又赢得民心的“治穷致富、改造山河”的重大决策。1988年…  相似文献   

18.
刘文江 《党史文汇》2008,(10):16-22
改革开放30年,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坚持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全村经历了“吃饱肚子”——“挣上工资”——“住上小洋楼”三大飞跃,2007年,全村集体总资产达到28亿元。韩村河村村民都住上了小别墅,人均楼房居住面积68平方米;只要是有劳动能力的村民,100%就业,人均年工资收入加福利达3万多元。  相似文献   

19.
抚松县兴参镇阳岔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刘吉文,把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子变成了全县有名的小康村,他的故事成为当地广为流传的佳话。 “强村梦” 阳岔村是一个偏僻的林区小山村,受旧的生产方式和偏僻的地理环境制约,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生活水平较低。1995年底,从市中医学校毕业的刘吉文,毅然放弃了自己年收入4万多元的诊所,挑起了组织上交给他的重担──任阳岔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的第一天,刘吉文就被人围住:小学校长找他解决校舍维修费用问题;贫困户找他帮助解决孩子上学的学费;年龄大的人找他解决路不好走的问题;小青年找他解…  相似文献   

20.
郭秀明同志是陕西省铜川市惠家沟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员和村民向贫困宣战,苦战8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领上了致富路(本刊去年第四期曾刊登郭秀明同志的事迹)。郭秀明精神,是为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而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他坚持知行统一,具有超前的意识。1991年他上任伊始,就制定了村上的“山川秀美规划”,带领村民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他从村上长远发展要求出发,将通往外界的羊肠小道,修筑成8米宽的公路;他有敏锐的眼光,按照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调整思路,制定发展规划;他还时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