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最近,我花了一个多星期的课余时间,走访了市郊城东乡的沈家庄、罗家庄和五云三个村,调查了这三个村近几年来耕地减少的情况。沈家庄村,1983年有耕地335亩,人均耕地0.51亩。由于近几年来征用土地频繁,到今年5月底,减少耕地138亩。其中,市区二厂单位征用105亩,建造民房26间(不包括在杂地上建房和旧屋翻建的)计2.34亩,村委建房和村办企业建厂房用地29.66亩。现有耕地197亩,加上人口增长因素,人均耕地为0.35亩。  相似文献   

2.
一北京城市建设近年来又有飞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土地开发、危旧房改造、城市大型商贸金融区的建设纷纷上马,现今到处在拆迁、征地、破土动工,随着土地的大量被占用,城市建设用地在迅速减少。耕地被大量征用建国以来,从1949年至1985年,北京因城市建设共占用土地45.98万亩,其中耕地31.21万亩。而近年来征地的势头大增,11年共占48.6万亩,平均每年占用4.42万亩;尤其是1993年,一年中就因国家建设占用4.56万亩耕地,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由于如此大量而无节制地占用耕地,使北京市的耕地已由1952年的911.9万亩,降低至1993年底的577.2万亩;人均耕地面积由当初的1.92亩,降至现今的0.57亩。如果再不采取必要措施,征用土地将  相似文献   

3.
张丽 《当代建设》2003,(3):10-11
根据城市化发展规律,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地域空间不断向外延伸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这必然会大大增加对土地的需要量,据统计资料分析:城镇化水平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城市建成面积扩大158万亩,耕地减少615万亩。对于我国目前19.14亿亩的耕地总面积而言,这个减少量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加上我国一些城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使得人地关系紧张。一、经营城市土地的涵义一提到经营城市土地,人们马上联想到的可能就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但经营城市土地,绝对不是简单的“以地生财”,而是有其更深刻的内涵。那种单纯追求…  相似文献   

4.
数字     
《小康》2008,(5)
2007年中国耕地减少61万亩减至18.26亿亩中国国土资源部日前发布2007年《国土资源公报》。《公报》说,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7年全国耕地18.26亿亩,全国耕地净减少61.01万亩,减幅0.03%,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耕地面积进一步逼近警戒线。截至去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比上年度末净减少460.2万亩,总面积下降到18.27亿亩,进一步逼近18亿亩的红线。  相似文献   

6.
从1990年到2020年世界人口将要达到86亿,每年约增加9000万人,其中96%是在贫穷的国家出生。 全世界农业耕地面积正以每年800万公顷减少,20年内将丧失1亿4千万公顷良田。 我国去年减少耕地1131万亩,人均占有面积下降至1.22亩。  相似文献   

7.
《政策》2009,(7):63-63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1999年至2008年,我国通过土地整治共补充耕地4163万亩,为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测算,整治后农地利用率提高5%-10%,农业生产成本下降了10%,  相似文献   

8.
国家防办统计显示,截至5月29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044亿亩。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5省旱情较为严重,其耕地受旱面积为4535万亩,有329万人、95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201 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减少四到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受旱灾的地区主要是在沿江、洞庭湖、鄱阳湖周边及江淮之间的丘陵山  相似文献   

9.
时事学习     
为何说我国农业形势严峻我国农业形势严峻,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实作出的判断: 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1957年到1988年的3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累计减少了2.5亿亩,平均每年减少800万亩,人均耕地从2.59亩减少到1.33亩,减了近一半。人口大幅度增加。建国以来我国总人口已经增长1倍多,平均每年增加1400万人左右。这直接影响到人均占有粮食水平。1984年,我国人均占有粮食量392公斤,1987年下降到374公斤,1988年又减少到339公斤。1989年4月全国人口突破11亿。按着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也许保吃饭都很困难。  相似文献   

10.
事件     
国务院要求从严修编《土地纲要》。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没有通过国土资源部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量保持在18亿亩的规模。而国务院领导则指出,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至少要保持到2020年而不是2010年,并指出国土资源部500万亩的建设用地(含每年减少耕地280万亩)指标“没有体现集约、节约的原则”。国务院要求,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真正将这一轮规划编制成历史性、危机性和战略性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对规划期间的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以及建设用地规模作出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11.
工业反哺农业应当从土地入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年平均各种建设占用耕地400万亩,25年共征用了农村的耕地1亿亩左右眼下,新农村建设正在推向深入,工业反哺农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那么,怎样理解“工业反哺农业”?对此,许多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工业反哺农业就是政府从工业汲取的财政收  相似文献   

12.
<正> 国家统计局汇总各地统计数据显示,到1989年底,全国耕地总面积为14.34亿亩,比上一年下降0.1%。而同时人口却增加较多,去年全国人口增加1577万人,使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985年的1.38亩减少到1.29亩,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3.
李昌平建议在农村建立起"土地—金融—社保"制度。他分析认为,全国农民拥有20亿亩耕地、50亿亩的非耕地(包含山地),如果每亩耕地价  相似文献   

14.
人口多,土地少,人均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近年来出现的粮食暂时性、结构性的过剩,土地问题是否就不那么突出了呢?不然,中国的土地问题,特别是耕地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根据公布的详查数字,我国耕地总面积19.51亿亩,人均1.56亩,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44%,要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任务十分艰巨。况且我国还有9100万亩耕地在坡度25度以上,为保护生态环境,要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有一部分要退耕还  相似文献   

15.
据报载,1993年初步统计我国粮食种植面积比1992年减少4000万亩左右,下降到16.2亿亩。而就目前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粮食种植面积必须保持在16.5亿亩以上,否则粮食产需形势将会发生逆转。这就是说,我国目前粮食种植面积已跌至警戒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耕地减少过多外,主要是农民种粮收入低,依靠种粮收入为主的农户,实际收入下降,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至  相似文献   

16.
上篇:土地、种子忧思录中国科学院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预计到2000年,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人口承载量为11.6亿人。然而,1995年,我国人口已经突破12亿。据有关资料推算,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按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还将净减少1800万亩。人口剧增,耕地锐减。一要吃饭,二要建设,有限的耕地和生存与发展的需求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愈来愈严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旅游开发用地也很便宜,如距昆明仅十多公里的双龙某村,其可用于开发旅游度假区的林地仅5万元一亩,又如距昆明仅三十多公里的宜良汤池某村其可用于开发旅游度假区的耕地仅一万元一亩.耕地减少更大的问题在于制造了一大批徘徊在城市边缘的"三无人员".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这些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业大军"约有4000多万.这些因失去土地而未得到妥善安排、公正补偿的农民,成了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其处境实在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土地管理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1、耕地资源人均数量少,人地矛盾突出。1996年来全省耕地面积2420.67万亩,人均仅为0.55亩。据1996年土地变更调查,全省拥有耕地3188万亩,人均也只有0.72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已低于联合国  相似文献   

19.
相关链接我省土地状况我省土地总面积为27883万亩(18.59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24人。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是,全省农用地21995.7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8.88%,其中:耕地7012.75万亩,园地639.81万亩,林地11908.37万亩,牧草地66.70万亩,其他农用地2368.12万亩。耕地  相似文献   

20.
一、土地资源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2001年全国主要地类面积为:耕地12761.58万公顷(19.14亿亩),林地22919.06万公顷(34.38亿亩),园地1064.01万公顷(1.60亿亩),牧草地26384.59万公顷(39.58亿亩),水面2202.35万公顷(3.30亿亩),城镇村及独立工矿区用地2487.58万公顷(3.73亿亩),交通用地580.76万公顷(0.87亿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