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社会关系及需要三个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了探讨。他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是人发展的前提、主体需要和终极目标,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实践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变革社会关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先进文化,促进人精神生活的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为理论基石。回顾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历程,可以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即遵循供给侧方面社会生产全面发展趋势的同时,立足需求侧方面人民需求全面满足的价值取向。遵循这一主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呈现出一定的建构特性:即把握规律性,突出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富于变动性,突出我国社会发展的长期性与阶段性;坚持人民性,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政治立场;注重中和性,突出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3.
回归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成果的基础上,为克服以绝对精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局限,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其思想体系的基本价值,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一个基本价值,是其价值维度的最高目标;由于其他原因,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后继者却把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思想给丢了;在对中国实践发展要求和时代精神的反映中,在对人的问题的研究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认识到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撇开人的现实性、社会性、历史性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来讲人权、人的自由和人的价值,就显得内容空洞、苍白无力,马克思主义所反对的,就是这种抽象的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批判的仅仅是离开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或抽象地谈论人的普遍性,并不批判与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相联系的、且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科学抽象出来的人或人的普遍性;并不反对在坚持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的前提条件下,并与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的人统一起来,谈论抽象的人、普遍的人和共同人性及谈论人权、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4.
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社会关系的延续与变迁,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下,所有制结构、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及竞争关系、货币关系的泛化态势,为社会关系的分化培育了土壤,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为了建立融洽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加强顶层设计"的方针,坚持全面性与重点性、公平性和阶段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重要原则,消灭统治性的社会关系,化解对立性的社会关系,优化竞争性的社会关系,构筑互助性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的本质问题既是哲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在理解上的一个难点。我们要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观点,必须从两个层次上进行具体分析:一是在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劳动;二是在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即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观的高度,科学说明了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这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一致;坚持国家与社会相统一;坚持社会整体发展与个人发展相协调;坚持市场经济的辩证法;坚持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完善相统一等思想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是一种系统发展观。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同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恩格斯一生始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自身发展的最高境界 ,是人的内在发展与外在发展的统一 ,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过程。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为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奠定了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历史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他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在其奋斗的历程中,充…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从人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等方面来研究人性,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能力,现实的人性是可以通过经验来加以确证的。需要、劳动、社会关系都是人的能力的表现或结果、产物。人的异化则是人的能力的片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能力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研究表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贯穿于其思想体系中的一条红线。马克思明确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具有其逻辑必然性,而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占有高度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和共同控制全面丰富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揭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虽是历史的必然,但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只有在经历了“原始丰富性”和“普遍片面性”的漫长历史阶段后,才会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当代中国切实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努力提供了一般性的方法指导:一要科学把握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二要在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中助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虚拟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虚拟社会与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类本质”的发展的关系,认为虚拟社会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指出人的全面发展终究不能在虚拟社会实现,应注意网络问题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秦汉社会势力及其官僚化问题——以商人为中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势力的产生是古代国家与社会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国家既利用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资源的特殊地位实施统治,注重吸收、改造、利用、动员、协调各种社会力量服务于国家,又对各种可能危害统治阶级的社会势力实施控制、打击,这是我们常见的国家与社会势力之间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现象。实际上,历代国家的盛衰,都与其能否处理好与各种社会势力的关系有关。秦汉社会势力因其身份构成的不同、所处历史时期的不同而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十分复杂而微妙,商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6.
军事人才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到部队凝聚力、战斗力的提高和战争的成败。军事指挥人才个性发展的原则是:坚持个人发展与军队集体发展相统一;坚持独特性发展与主体性发展相统一;坚持环境潜化与制度导向相统一;坚持集体教育训练和个人主观努力相统一;坚持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深受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影响.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稳定是维护民生的基本前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的价值诉求;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发展民生的终极目标.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观把民生问题与民心向背、社会稳定相联系,具有政治性;把民生问题与时代发展、社会矛盾变化相联系,具有发展性;把民生问题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联系,具有人民性.  相似文献   

18.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富民思想的新高度,是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相统一的新体现,是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新境界。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劳动者的精神世界。劳动精神是物质的最高产物,促进人与劳动和谐共生,同时加快人到劳动者的社会进化。虽然劳动实践日新月异,但是劳动精神价值并非一成不变,先后呈现出历史、现实和创新三重发展形态,实现了劳动精神价值全面系统化。劳动与精神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协调,脑力与体力相结合,渐成其大众化的必由之路。建构劳动精神价值共同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传承中转化,也要在创新中发展。从基本策略看,主要就是打造新价值主体,重塑新文化客体和完善新生态环体;从根本战略看,其实就是实现人的劳动解放、人的现代性均衡与人的全面发展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0.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社会发展相和谐、不断提升人性、实现精神超越,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标志。形成鲜明的个性、进行连续的知识积累、坚定不移地迎接挑战、准确地把握机遇,是人自我发展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