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历史,揭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新贡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理论成果,并对其理论起点、历史起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阐明推动科学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民群众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展现了群众工作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历年发表的新年贺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民群众观点和思想,是展现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一个重要窗口。习近平群众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强大的思想保障、理论指导。对历年新年贺词中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梳理,可以深化对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认识,深刻把握习近平人民群众观的理论价值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主体”思想、传统民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形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逻辑。这一思想内涵丰富,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力量是推进“四个伟大”前进的动力及人民满意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等方面,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为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改革和发展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它根植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沃土,体现了理论源于实践、精神来自物质的唯物观;在坚持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基础上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辩证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社会历史主体的群众观;公然申明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体现了相对与绝对相一致的真理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奠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逻辑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为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门径和道路。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在系列重要讲话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自然观、社会基本矛盾规律、群众观和交往观等七个方面,分析和解决改革中的一系列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历史性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性地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突出体现在: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必须深刻把握这条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8.
马俊杰 《理论前沿》2003,(22):30-31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现实的呼唤,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迫切需要。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的方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已经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也必将能够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征途中再铸辉煌。在当今中国,要团结凝聚十三亿人民,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越是需要凝聚最广大人民的力量。统一战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三代领导集体的人民群众观是统一的,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在于把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统一起来并纳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邓小平的人民群众观主要体现在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肯定知识分子的作用,反对个人崇拜。江泽民从党群关系角度肯定人民群众的的历史主体地位,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进行了扩大,肯定新的社会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我国农村的最广泛的实践,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如何解决农村民主政治问题、促进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一场伟大的价值实践活动。价值自觉是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是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对事实的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对事实的充分的价值自信。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想深入人心、扎根广大人民群众,就必须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觉,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必将铸就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价值认同,必将奠定全体人民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想和价值目标而共同奋斗的重要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就要正确看待文化“三自”——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提升对文化发展作用、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建设责任担当的高度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正确看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外国文化三种文化;实现文化自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关键,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是根本依靠力量,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动力。  相似文献   

14.
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地位、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其重大地位、作用和意义在于抓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关键,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真正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其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一致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中国化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当代中国的落实和体现。它集中表现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鲜明政治立场;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及其历史趋势,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坚持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根本前提的观点,始终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贯彻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精神,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是在当代中国落实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称得上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追求。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及其剥削制度,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人民群众始终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不断创新的主体。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与归宿必然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在近现代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的必然选择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和可行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唯一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 ,她就领导着全国人民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什么是社会主义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 ,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观 ,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不断追求的目标,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发展道路。经过建国61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断探索,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回顾这条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历程,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有利于破解当前发展遇到的难题和迎接时代的挑战,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着力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角度把社会主义本质的展开和实现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手段;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本质实现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并在坚持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相对于欧美模式、苏联模式以及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而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欧美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对于苏联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坚持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对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特色主要体现为:"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