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刘颜玲 《求索》2012,(4):196-197,212
绕过阿甘本,我们就无法理解时人所说的例外状态。阿甘本以本雅明超越施密特,从三方面构建了自己的例外状态空间:法律效力空间,主要强调例外状态是对法律的一种悬置;权威与权力互斥、互补的空间,着重阐释例外状态中两个主体之间的运作机制;以生命为基础的常规空间,重点凸显例外状态与生命的内在关联。以此为基础,阿甘本提出了一种真正的例外状态——弥赛亚例外状态。  相似文献   

2.
樊凡 《求索》2012,(8):51-53
在当代政治理论中,施米特与阿伦特为人们展示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政治概念:在施米特看来,政治就是区分敌友,并试图消灭敌人的活动;与施米特对政治的界定截然不同,阿伦特认为,呈现个性、与人沟通才是政治的本质;如果站在"我们和他者"互动的维度来理解现代政治,那么,不仅选择施米特这种相当强的政治表述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且,选择阿伦特那种相当弱的政治表述方式,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施米特的敌友政治理论所导致的威权主义倾向,使不同的学者做出了迥异的解读,有学者认为施米特是为希特勒纳粹统治提供理论支持的纳粹主义者.但是,究竟怎样看施米特的威权政治理论,不能仅仅局限于外部的考查,深层次的时代背景、民族遭遇和学术旨趣对于理解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尤为重要.因此,思考施米特的政治理论就不能纠缠于纳粹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而是要将其放在对民族命运的重大关注上,更进一步说,这与施米特一贯坚持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志向保持着内在的一致.  相似文献   

4.
试论制宪权理论的起源及历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临宏 《思想战线》2004,30(6):26-32
制宪权理论的产生源于根本法思想、人民主权思想和立宪主义思想 ;制宪权理论自西耶斯提出后经过了肯定、国家法人主义和法实证主义的否定、施米特的新发展和日本当代争议不休等几个时期。制宪权应当高于其他国家权利 ,但也必须受到一定的条件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三年前,陕西发生了一起惊心动魄的“枪下留人”案——2002年4月 29日早晨,在死刑犯董伟被枪决前4分钟,最高人民法院紧急叫停。这戏 剧性的一幕揭开了死刑复核权的是非曲直。 死刑核准制度作为死刑制度的一部分,其历史和死刑一样悠久。我国 历史上,死刑作为一种统治手段可谓是花样翻新,从未废除过,但贯穿始  相似文献   

6.
阮明阳  李徽 《思想战线》2011,(Z1):260-262
从宏观上看,当前阶段中国社会的矛盾是一种全球化风险,然而全球化风险并不意味着悲剧和末日,在个体与现代性下的全球化、与国家的相互建构中,人能够能动地回应风险和危机,在面对风险时规避风险,不断追求风险最小化。由此,我们站在风险的对立面——安全,提出了个体安全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论思维模式的构成、本质和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模式主要是指主体的概念网络系统和解决问题的程序与推理原则,它是人们在认识——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前提能力和心理准备状态,既是以往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果,又对以后的实践——认识活动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思维模式的构成  相似文献   

8.
李一行  李纪恩 《前沿》2012,(2):64-65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行政紧急权的行使有其必要性。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唯有用尽现有法定措施和具有"更强理由"的条件下,方可行使行政紧急权。我国目前关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制现状对于我国未来的立法选择留有很大的空间,整合现有法律,充分调动现有法律的可用性,同时,在法律的衔接和制度设计上借鉴西方并修改完善,是行政紧急权合法性的要求和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9.
外国人入境救济权是保障外国人入境权的救济性权利,对外国人实现迁徙自由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外国人入境救济权的法律性质在学界没有统一的认识,各国在出入境实践对外国人是否享有入境救济权也存在不同的做法,拟从相关概念的基础理论出发,立足于我国和国际社会相关国家的立法实践,对外国人入境权和入境救济权在外国人权利体系的地位作简要的法理分析,对现实的法律现象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的登临权是船旗国专属管辖权以及公海航行自由的例外,是一国军舰或军用飞机对在公海上实施了国际犯罪行为的外国船舶进行登临的权利。适用登临权的国际犯罪行为包括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贩毒、海盗等。国际社会不仅对其享有普遍管辖权,而且还通过大量的单边的或多边的努力来加强对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技术和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给版权保护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引起了国际国内的普遍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96年年底制定了被称为“因特网条约”的两个新条约,以适应全球信息网等高科技对版权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国应在数字化作品及其版权归属、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与限制等方面进行积极回应,完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12.
行政紧急权是一把双刃剑.行使不当或滥用往往会导致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侵犯.同时也会滋生腐败。为了确保政府在紧急状态应对中正确、有效地行使行政紧急权.减少和杜绝侵犯公民基本权利和腐败的发生.实现紧急状态下政府行政紧急权的行使和公民权利保护之间的平衡.促进和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我们要将行政紧急权纳入到宪法和法律的调整中:要加强对权力行使者的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3.
居住权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丹 《岭南学刊》2011,(3):80-84
居住权概念是当前人权理论体系中表述最为混乱的一种。学者对于居住权的基本概念存在严重的分歧,而这些分歧又进一步影响了居住权的研究和实践。因此对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以澄清混乱是研究的当务之急。居住权是关于公民居住行为权利的总称,属于公民的基本人权之一,其与住房权、适足住房权等概念既有关联又存在显著的区别。居住权包括居所选择权、住宅所有权、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和获得住房的权利四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制度的关键在于确定政府信息公开的例外情形。例外情形应当基于"损害标准"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不应当将"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作为一种例外情形,而应据此原则细化"危险信息"。鉴于国家秘密范围设定制度的不足,应当上收设定权。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作为非强制性公开例外信息,应当列举不公开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15.
刘同舫撰文指出,面对当代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与诋毁,我们不能回避、封锁地抵制之,或消极、漠然地被动回应之。在此务必区分回应与挑战两种态度之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楠 《岭南学刊》2023,(3):83-91
应急警察权是国家紧急权的重要形式。应急警察权的提出,不仅回应了应急处置对“法外权力”的客观需求,还意味着通过应急警察权法制确立警察应急的经验法则和实现权力、权利在应急状态下的重新分配,从而既体现应急的特殊性,又尽量避免以应急之名破坏法治。目前我国应急警察权在立法上存在内容欠缺、权利保护不足的问题;在实践中存在随意创设应急警察措施、应急警察权由非警察主体行使、不符合比例原则、应急治理过分依赖警察强制权等缺陷,建议重构应急警察权的配置体系、清晰划定应急警察职权范围,建立应急警察权监督制约和公民权利保障机制,构建应急警察权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外能力贫困理念的演进、理论逻辑及现实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能力贫困理念是对收入贫困概念的深化和拓展,其核心要素是对个体可行能力的评估,经历了理念提出、学界认同及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等几个阶段。在世界反贫困进程中,不仅发达国家对其进行了创新性借鉴,同时它还对我国新时期贫困治理转型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一是治理目标转型——将经济收入增加与贫困者自我发展能力提升并重;二是治理手段多元——"增权"视角下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介入作用;三是治理形式创新——尊重个体独特性,实施个性化救助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物一权思想源于罗马法,后为大陆法系所承袭和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在近代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冲击下,一物一权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需要用现实的眼光对其重新审视。本文就一物一权主义概念,一物一权主义的地位及一物一权的突破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申治安 《求索》2012,(11):150-152
通过吸收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与阿克曼的政治对话理论的积极因素,阿格尔扩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概念,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重建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关于对话的批判理论,着重强调对话既是质疑与消除剥削性制度安排的根本途径,也是人类自由活动的理想模式。尽管这一理论继承并发展了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但它也未能走出理想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知识、财富和身份是构成乡绅概念的三大核心要素。从明清至民国中期,这三个要素逐渐发生演变。知识要素从明清时期的功名发展为清末民国时期的学识,此为表层的显性要素。财富作为乡绅概念的更深层次要素,是乡村知识分子成为乡绅的物质基础,且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绅商对流,财富要素的比重有所上升。身份是乡绅概念的根本性要素,明清时期的乡绅为建构一个乡村共同体而扎根于乡土,在与国家权力的博弈中谋求一种合作共治的乡村治理状态,但清末以降,绅权的乡村根基转为国家授权,而乡绅"劣化"逐渐成为一种普遍性话语,民国中期以后则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乡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