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在一些政治理论中,不断有学者探讨威权主义,并将之与我国的社会政治模式相关联。威权政治是集权政治与民主政治的过渡与中介,其特征是强化社会稳定、扩张政府权力及矮化公民权利。反映在刑法解释层面,就是表征严刑峻法的价值趋向,具体为降低犯罪门槛、扩大处罚范围及加大处罚力度。威权主义虽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秩序保护效应,却是以挤压公民权利空间为代价,更是对社会自治的漠视。由此,需在司法解释当中平衡威权主义与社会自治的关系,在维护社会秩序时需要关注公民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樊凡 《求索》2012,(8):51-53
在当代政治理论中,施米特与阿伦特为人们展示出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政治概念:在施米特看来,政治就是区分敌友,并试图消灭敌人的活动;与施米特对政治的界定截然不同,阿伦特认为,呈现个性、与人沟通才是政治的本质;如果站在"我们和他者"互动的维度来理解现代政治,那么,不仅选择施米特这种相当强的政治表述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且,选择阿伦特那种相当弱的政治表述方式,亦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基于魏玛宪法第48条内容及其实践的分析,施米特断言:应对威胁国家存亡的例外状态必须授予处置危机者以绝对的、不受任何规范约束与限制的紧急权即主权;自由民主政制不可能在动用紧急权与维护法治之间保持一致。9.11之后阿克曼提出了其紧急权理论试图对施米特的挑战作出回应,但其努力最终陷入困境。阿克曼与施米特所讨论的紧急权概念的逻辑前提概念——例外状态——是不同的。施米特的例外状态是一种政治的例外状态,而阿克曼的例外状态则是一种法律的例外状态。因而,前者回应施米特的挑战的方式需要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公安研究》2013,(5):94-94
贺东航、谢伟民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年第4期撰文认为,国家认同包括国家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两个方面。回顾中国现代国家认同的历程,中国国家民族认同有三个阶段:国家认同的发轫、中华民族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潮、国家认同的新篇章,我国国家认同还不健全性,即国家民族认同的高涨与公民认同的滞后。我们不能忽视国家认同的一些制约因素,如意识形态斗争、民族识别、民族优惠政策与威权体制等。努力实现“政治民族”、大众参与和公民认同。  相似文献   

5.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了游击战以重要的战略意义。施米特认为毛泽东游击战实现了实际敌人与绝对敌人的结合,这构成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显著理论特色。毛泽东区别于列宁之处在于他长期根植于乡土大地的品格,使其更能在复杂情势下具体而有效地处理绝对敌人与实际敌人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解析了西方学者安德森的民族国家观,接着展示了中外学者对“族群”概念的各种解说,明晰了其学术及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将族群建构与民族国家认同关联在一起的现实意义,初步彰显了学术研究中固有的政治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郭榛树 《岭南学刊》2008,(5):124-128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能够长期执政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够坚持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人民的选择权促使人民行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卓有成效的执政能力建设赢来了一党独大的地位,以党控权与以权制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威权主义体制,但威权主义体制的高绩效并不能改变未来新加坡政治的民主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蔚 《湖湘论坛》2006,19(3):26-27,30
最近20多年中国政治学发展的主题是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解决和开拓了许多新的理论问题和研究领域。从宏观角度来看,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理论、国家理论、民族理论、政党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政治思想、民主理论和政府理论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马林诺夫斯基的生平、当时的政治背景及其政治态度、功能学派在学术上的两重性等方面作了科学的重新分析,指出马林诺夫斯基是一个自强不息、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他所创立的功能学派,使民族学、社会人类学这门学科从专为殖民主义服务,开始转变为一门为民族平等、为各族人民发展进步而服务的学科,在学术上也有很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并给我们启迪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正>承载学术繁荣使命担当铸魂育人责任探索民族复兴智慧破解政治工作难题《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总政治部直属的南京政治学院主办、全军唯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院校政治理论教学的重大理  相似文献   

11.
粟超 《重庆行政》2021,(2):102-104
自中央党校2017 年提出"用学术讲政治"后,"用学术讲政治"便备受党校教师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决定了党校必须坚持用学术讲政治,在教育培训、理论宣传、科研资政中切实发挥好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用学术讲政治"不仅对党校教师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同样适用于党校行政学院期刊.党校行政学院期刊"用学术讲政治"在于通过抓住理论的核心要义,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学理性的宣传和解读,增强政治思想、政治主张、政治要求的逻辑性和科学性,阐释出理论的高度、理论的深度、理论的温度,做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以达到理论创新、决策咨询、引导舆论、服务社会的目的.党校行政学院期刊做到用学术讲好政治,需要在把好政治关、做好议程设置、实现话语融通三个维度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自从费孝通先生提出我国各民族是多元一体格局这一概念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这一概念曾进行过多次激烈的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政洛性的概念.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个观念形态的概念.本文作者凭借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学术背景,并结合我国民族过程的悠久历史证明无论是"多元"还是"一体"都是针对民族文化而言的概念.中华民族是经过长期历史过程形成的跨文化共享的多民族聚合体,这样的聚合体是并存多元文化长期互动后必然呈现的文化辐合现象.因此,"多元一体"概念的提出是民族学族际关系理论延伸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秦海 《同舟共进》2008,(4):32-32
泰国的民主被称为"过渡型民主":上世纪90年代初,泰国基本结束军政府的威权政治,探求全面的政治民主化道路,开始确立并实行了议会制。但由于泰国此前经历了漫长的威权主义阶段,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出现政治民  相似文献   

14.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取向研究已成为学术关注的热点,不少学者对此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取向研究应从历史性原则、对象性原则、个性化原则、民主化原则出发展开.马克思对复杂事物的研究所坚持的两分法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反作用于人的实践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中心内容,而认知与施展对复杂现实社会性下的现实个人的研究与教育的最佳方法就是采用两分多维认识视角,并只有把该认知理论应用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冲突是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是政治家、政治学者和民族学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政治学者近年发表了大量关于政治稳定的论文,但其中除了少数几篇在论述保持政治稳定的措施时顺便极为简单地提到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外,没有一篇专门论述民族稳定。近年发表的一些民族理论论著,均没有从宏观分析的角度一般性地论述民族冲突。目前亦未发现有人从政治学和民族理论相结合的角度论述民族冲突。因此,民族冲突对国家政治稳定有着怎样的影响,民族冲突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如何采取综合性措施消除民族冲突以保持国家…  相似文献   

16.
陈杰 《八桂侨刊》2021,(1):69-77
印度尼西亚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国家,印尼华人是印尼国家多元民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印度尼西亚不同历史时期,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著名的海外华人研究学者,廖建裕先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印尼华人和东南亚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介绍他的学术生平、学术贡献以及他对印尼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和观点。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西南民族分类,一方面继承了中国古代以来的民族分类传统,另一方面又受到近代西方学者建立在语言学、民族学基础上的分类方法的影响.可以看到,民国时期,从事民族研究的知名学者,先后都尝试着对西南民族进行识别与分类.此外,随着国内、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民国中央政府和西南地方政府也先后对西南各省的民族情况进行了调查.然而纵观整个民国时期,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部门,对西南民族究竟有多少种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而这是与当时国人的民族思想和国家观念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对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的定性,是民主、威权还是专制,中国学者众说纷纭.全面、客观地看待和评析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应该从民主的相对性、一党独大的性质、威权主义的性质、以人民利益为重、正在不断的发展几个视角出发.民主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民主的基本原则带有普遍意义,但没有一套固定的民主模式,实现真正民主的...  相似文献   

19.
郇雷 《长白学刊》2015,(1):33-40
民主机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解决特定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现象?经典民主理论认为,经济不平等与民主政治在本质上是相互排斥的。一方面,规模性的经济不平等会导致威权政治,从而阻碍民主转型的发生;另一方面,民主政治的运行机制促使民选政府为了吸引选民选票倾向于实行有利于多数穷人而非少数富人的社会再分配政策,从而调节经济领域初次分配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阶层间的经济不平等问题。经典民主理论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公共选择学派关于公民投票理性的分析;二是民主巩固学者基于社会阶层行动策略的政治博弈分析。现实政治的变化却表明,公民普选权的扩展并未有效遏制经济不平等的增长,这客观上挑战了经典民主再分配理论的可靠性,也为我们重新思考民主政体下的政治经济互动关系提供了经验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也是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还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者,被世所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政治学》更是将希腊城邦政治文化以理论的形态保存下来并传给后世,在政治学之学科创立、政治学基本理论和政治学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后世政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