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赴香港研修考察警察教育训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组织公安院校青年教官对香港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修考察,在这次研修考察中,我们感受到,香港警察教育训练“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做好警察教育训练的关键和基础。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实用灵活的训练内容和教育及教师运行机制保证了整个警察教育训练的质量,完善、高质量的硬件建设和先进的装备,使香港警察教育训练始终站在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2.
警察素质是警察职能有效实现的前提和条件,警察职能是警察素质定位的价值基础和指向。构建“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树立,使得重塑警察职业素质以切合警察职能变革已经成为理论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随着人权和法治观念深入人心,人权保障日益成为时代的强势话语。人们通过对警察职能的深刻反思,重新认识到警察的核心职能在于服务社会。因此,在重塑警察素质的过程中。将以人权保障作为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以权利控制权力”的价值取向。并以彰显人权保障的基本理念体现依法控权的法治思想和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转变为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告诉我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要求党员、倡导群众做到集体优位、国家优位,但服务人民要体现个人优位,“以人为本”是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是荣辱观教育说服力之源泉。  相似文献   

4.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警察职业道德现状的基本尺度,为我们再次审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快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其中,以人为本是动力维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维度,理论联系实际是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正确认识和评价警察职业道德现状的基本尺度,为我们再次审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快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其中,以人为本是动力维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价值为度,理论联系实际是发展维度。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以人为本”在高校德育体系中的科学内涵。“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等思潮的兴起,在反思20世纪乃至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有观点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理论基础,为教育理论的出发点,为观察、评价教育的方法论。具体说来,教育的…  相似文献   

7.
警察技战术是警察学院和各级公安机关一项重要的教育训练活动,也是指导警察在执法行动中保证国家、人民和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和准则。准确把握江西省警察技战术教育训练发展的基本特点,分析当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加强与改进技战术教育训练理念、内容和方法,是加快江西省警察技战术教育训练的建设与发展,提高教育训练效果,增强警察技战术水平和执法战斗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警察执法理念对警察的执法活动有决定作用。目前,我国警察执法理念存在着宪政和人权意识缺失,程序意识淡薄,自由裁量权需要规范等问题。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警察应该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树立公平正义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以及规范化执法的理念。应该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教育学习,完善监督等途径来促使执法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外交为民”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国内治理模式和执政理念的变草,意味着中国外交哲学从国家中心主义到关切公民个体权益的战略转变。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家利益结构的调整、世界潮流的转向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提出的重要背景;肯定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利益、依靠人的力量是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中国政府在以人为本外交思想的指导下进行了大量的政策实践,不仅有力地维护了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外交决策过程的现代化。随着中国海外利益的不断拓展和国内公民意识的进一步觉醒,我们需要更加坚持并完善以人为本的中国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理念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在当代的发展与反映:同时它与“民本思想”在前提、主体及归宿上,与“人本主义”在阶级属性、对人的本质认知及如何看待人的价值实现途径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亟待加强以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其基本目标是培养公安大学生的警察精神,即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预备警察具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内在地蕴涵了对预备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作为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符合国家对人才素质的期望和毕业生个人职业定向的需要。公安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内涵方面注重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警察队伍人文素质的状况,本文从警察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入手,对加强公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具体阐释了其理论根据和重要作用:一、要真正重视人文基础课教学;二、专业课教师也应注意阐释教学内容中蕴涵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四、优化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要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应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警察道德导向核心。要真正发挥警察道德导向核心的作用 ,就必须选择和确立起警察道德导向核心的有效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应包括调节机制、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与教书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教书育人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是人才培养和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本文就实施课堂教学过程,阐述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警察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不法的侵害。表现为:暴力袭警现象不断增多;诬告、陷害频频发生;警察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只有加强领导,把维护警察权益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警察权益的立法,建立维权组织,规范、完善警察的保护工作机制,建立公安机关内部督察正名制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公安的法制观念,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公安民警执法水平,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增强警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使警察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政工人员队伍建设如何,政工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重要任务能否落实。作为高校政工人员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格,有较强的专业素质,才能做到以理服人,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双向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体育是一项健全警察身体的基础教育活动,警务技能是一项增强警察职业技术能力的应用教育活动。前者是以身体教育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后者是以职业教育为目标的应用教育。公安院校在教学中存在着重视发展警察体育、忽视警务技能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警察体育与警务技能。应采取双向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警察道德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历史条件对警察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但有关警察的制度的不完善对警察道德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录用制度、立法及司法制度、保障制度等等,因此,必须加强警察道德的制度建设,进一步把警察道德规范制度化,为提高警察道德水平提供正当合理公正的制度安排,使警察真正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