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调查,全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点约有41万处,各类塌陷面积15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80万平方公里。全国有400多个县(市)、1万多个村庄受到崩塌、滑波、泥石流威胁。有23个省、市、自治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塌陷,16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大中城市出现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例如,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地面沉降造成当地防洪能力下降,建筑物开裂,并危及铁路、公路设施,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据专家分析…  相似文献   

2.
金磊 《中国减灾》2012,(4):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灾害。  相似文献   

3.
《中国减灾》2012,(21):10-11
云南地质环境复杂、脆弱,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16万处,其中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79万处,受威胁人口169.7万人。"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594起(其中,滑坡3489起,崩塌478起,泥石流408起,地面塌陷187起,其他地质灾害32起),共造成393人死亡、182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达20.25亿元。  相似文献   

4.
金磊 《中国减灾》2012,(7):13-15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活动频繁、灾害严重,除地震外,自1949年至2011年的不完全统计,各类突发地质灾害事件超过4万次之多,每年因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几十亿元。在地质灾害中除崩滑流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外,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祸患时有发生,越来越成为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5.
《山西政报》2010,(14):16-20
我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为加强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汀本方案。  相似文献   

6.
徐娜 《中国减灾》2012,(11):10-11
云南地质环境复杂、脆弱,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16万处,其中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79万处,受威胁人口169.7万人。“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594起(其中,滑坡3489起,崩塌478起,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质环境复杂、脆弱,是全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省已排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16万处,其中纳入群测群防体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79万处,受威胁人口169.7万人。“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4594起(其中,滑坡3489起,崩塌478起,  相似文献   

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2010年发生的贵州关岭滑坡、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云南贡山泥石流等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造  相似文献   

10.
《天津政报》2014,(14):18-22
一、问:本市突发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答:突发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降雨、冰冻、地震等)或人为活动(修路、建房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制定崩塌、滑坡、泥石流十年减灾规划地处高原山地的云南省,是我国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特别严重的省份。据调查统计,全省有灾害点20余万处,其中活动面积大于0.01km’或体积大于10万m’的大型崩塌2752处,滑坡1716处,泥石流沟2379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减灾社会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业成 《中国减灾》1996,6(1):27-30
中国崩塌、滑坡、泥石流成灾特点与减灾社会化张业成(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1中国崩滑流成灾特点1.1分布广,灾情重,防治困难崩滑流是我国最主要的山地地质灾害。全国有大型崩滑流灾害发生地近8000处。重庆、兰州、东川等400多个市、县所在城镇和第...  相似文献   

13.
《山西政报》2008,(10):30-32
我省是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山区、丘陵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大,加之矿山开发、水利工程、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人为工程活动强烈.造成我省地质灾害种类多、危害大。特别是近年来黄土地区和公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山体滑移、滑坡、水源枯竭等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1996年的灾情核定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先后有18个省(区、市)遭受旱灾,有20个省(区)、400多个县(市)遭受风雹灾,24个省(区、市)程度不同地遭受水灾,台风登陆使7个省(区)蒙受损失,地震灾害多,损失严重。另外,还发生了雪灾、草原火灾、滑坡等自然灾害。民政部会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局等有关部门,核定了1996年全国灾情: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4698万公顷,其中成灾2123万公顷,绝收535万公顷。倒塌房屋809万间,损坏2015万间。受到灾害影响的人口3.23亿,因灾死亡7273人,…  相似文献   

15.
国发[20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6.
我国防御山地灾害面临的形势 1、我国易发生山地灾害的区域面广、量大,防御难度大.山地灾害较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中南和东南沿海山区.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我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44.8%,分布范围广,而且分散,治理难度大.其中云南和四川省是我国山地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云南省共有山地灾害威胁点20余万处,全省128个县市绝大部分都受到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威胁,元阳、镇康、西盟、镇源、怒江等县因山地灾害而搬迁县城,碧江县甚至因山地灾害威胁而撤消.四川省具有一定规模并可能造成危害的滑坡和崩塌约10万余处,泥石流沟3000余条,危及120多座县城、800多个乡镇、500多家工厂、矿山企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李绍武 《中国减灾》1993,3(1):54-56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灾害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水土流失、坑道突水突泥、煤田自燃、瓦斯爆炸、地下热害、岩爆和坑道塌落、冒顶、沙漠化、盐渍化、沼泽化、土体胀缩、冻融、冻胀、海水倒灌等等。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多发地区,沿海地区和河流三角洲城市地带,是地面沉降发生区。在华北和华南地区分布有岩溶塌陷,矿区塌陷,在东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引发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和地面沉降灾害.地质灾害的规模一般划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和小型(表1).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灾情或险情)划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表2).  相似文献   

19.
国发[2011]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  相似文献   

20.
2014年汛期(5-8月),全国自然灾害以洪涝、旱灾和地震为主,风雹、台风、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也有不同程度发生。据民政部统计,上述各类灾害共造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93个县(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分团场1.8亿人次受灾,1293人死亡,216人失踪,442.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31.2万间房屋倒塌,22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22571千公顷,其中绝收3502.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99.5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