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布什第二任期的中东政策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是美国反恐谋霸的重要舞台,新一届布什政府将继续推行"改造中东"的计划,并针对中东地区出现的新形势,加大对该地区的整合力度。美国将通过重建伊拉克、推动巴以和谈、打压叙利亚和伊朗及在该地区扩展自由民主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中东的影响与控制。中东地区各种矛盾复杂多变,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也将命运多舛,难以一帆风顺。一、全力稳定伊拉克安全形势,扶植亲美政权伊拉克战争"后遗症"持续发作,美国重建伊拉克面临挑战。美国未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以伊拉  相似文献   

2.
2004年的中东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伊拉克战争后的第一年,美国继续推动既定的大中东战略,伊战后遗症日益显现,中东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整合的新时期。地区和平与民主改革已成为中东国家面临的突出挑战。一、伊拉克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美对伊战争已过去20个月,但伊境内的反美武装抵抗和恐怖暴力袭击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局部地区不断激化,致使伊拉克一直难以摆脱战后乱局的困扰。与此同时,在美国十几万驻军的镇守和国际社会的支持下,伊拉克重建也取得明显进展。一年来,伊拉克呈现出动乱与重建同步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伊战结束以来,伊境内安全局势始终未有明显改…  相似文献   

3.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把稳定地区局势,重建地区秩序置于倡导自由民主之前,以治理伊拉克乱局为核心,统筹安排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巴以冲突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东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把稳定地区局势,重建地区秩序置于倡导自由民主之前,以治理伊拉克乱局为核心,统筹安排伊拉克问题、伊朗核向题和巴以冲突三大热点.  相似文献   

5.
构建海湾新安全体系——由内贾德访问伊拉克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中东和海湾的地区大国,两伊接触蕴含着有关安全主体在关键利益上的角逐,意味着海湾安全格局出现新因素.从传统的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三角制衡到伊拉克战争后的四方角逐,海湾安全建构中的大国因素一直起主导作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试图建立新伊拉克以取代萨达姆政权努力的失败,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构建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当前,海湾显现的竞争与妥协并存的安全格局已将构建海湾安全体系的主要因素摆上了台面.但要建立这种安全体系仍将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其中包括美国和伊朗关系、伊拉克重建及相关稳定问题、地区信任问题,以及美国未来对中东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各个层面。在报告中,美国对中东地缘政治的考量仍是重中之重。反恐、伊朗核问题、中东民主化、伊拉克重建等仍是主导美国对中东战略安全观的核心命题。《报告》体现了美国对中东战略的历史继承、国家利益与价值观的现实权衡,以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重的理论诉求。  相似文献   

7.
美国中东政策的成败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美国提出对中东的“整合”政策。第一步是发动伊拉克战争。随后提出中东和平路线图。“整合”政策既针对“邪恶轴心”和“无赖”国家,也针对阿拉伯温和国家。美国的中东政策有得有失:打赢了伊拉克战争,背上了伊战后重建包袱;中东和平路线图无法执行,巴以暴力冲突时起时伏;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有进展,针对美国及其支持者的恐怖活动更加猖獗。美国将继续执行“整合”政策,还会有所得分;同时也会激起更强烈的反美情绪和恐怖活动。  相似文献   

8.
“伊拉克新政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内容。军事上,美国将向伊拉克增派大约2万人的军队;政治上,布什政府将向伊政府施压,为其设立缓解教派冲突及稳定国家局势方面的“指标”;经济上,美国将投入大约10亿美元,加强伊拉克重建。“伊拉克新政策”的出台是美国国内民主和共和两党之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之间观点博弈,伊拉克教派结构恶化以及伊朗核危机恶性发展的结果。美国“伊拉克新政策”的基本要旨在于控制伊拉克作为中东的战略轴心。  相似文献   

9.
2003年的中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3年是冷战后中东局势最为动荡的一年。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伊朗核危机、频繁的暴力与恐怖事件以及美国民主改造中东战略所带来的巨大冲击 ,构成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中东“动荡图”。一、伊拉克陷入战后“乱局” ,重建步履维艰   2 0 0 3年 3月 2 0日 ,布什政府经过一年多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准备 ,终于发动对伊战争。到 5月 1日布什宣布“美国及其盟国在伊拉克的主要作战行动已经结束”为止 ,这场持续 4 2天的战争 ,实现了美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针。但战后伊拉克并未沿着美国所设计的方向发展 ,相反局势较战前更为混乱 ,美军陷入遭受暴…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战后中东形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京烈 《亚非纵横》2004,(1):41-45,40
通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进一步实现了其战略构想——在全球地缘战略中建构扼住中东、控制两洋的"哑铃态势",推导出规范世界秩序的"中东模式",但是并没有给中东带来和平,相反使局势更力口动荡。解决巴以冲突并不缺少"方案",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方案,如果以色列继续坚持强硬立场,那么无论谁出任巴总理都将难有作为。人类社会步入21世纪之后,国际社会更不应无视巴勒斯坦人民继续生活在以色列的军事占领下。动荡的伊拉克充满变数,未来局势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伊民族矛盾、伊拉克重建问题、伊拉克各派势力的矛盾、主要大国与美国的争斗等4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此外,伊拉克还存在被肢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Naunihal Singh 《Orbis》2021,65(3):448-466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events unfolde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deaths of American servicemembers in Niger in 2017. It shows that there was remarkably little casualty aversion on the part of either the American public or the elites and examines why U.S. military policy towards Africa is so resistant to change, even when circumstances appear propitious.  相似文献   

12.
后PNTR时代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美国国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后PNTR时代 ,中美经贸关系在中美双边关系中所占比重日趋重要 ,在中美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同时 ,争端也日渐频繁。在美国大选年来临时 ,中美贸易争端成为美国国内关注的焦点。其中 ,美国国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会利用各种手段对美国行政当局施加压力 ,影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 ,对中美经贸关系起到了相当的负面作用。因此 ,中美贸易争端中的美国国会因素值得引起注意 ,并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Iraq war is the biggest experimental site of Bushism and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war there has a direct bearing on the spread of Bushism as a strategic model.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America's situation in Iraq.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ws that the United has got into an unprecedented strategic haziness. In the security field, U.S. forces have dispatched large number of troops to carry out suppression and won frequent victories,but they are suffering stronger resistances. In the realm of political reconstruction, the democratic process in Iraq is now unde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bed order, but religious contradictions are on the rise, and political structures become more fragile. Over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the United States has kept increasing input and at the same time appealed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or more assistance. Even though Iraq is faced with difficulti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Therefore, there is a widening disagreement in America over "whether the U.S. is winning or losing the war in Iraq. "① Based on the major views of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both China and oversea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ollowing three criteria are important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has succeeded or failed in pursuing its strategy in Iraq: the feasibility of strategic objectives, balance of objectives and means and adaptability of strategic means. Judged by the above-mentioned criteria, the United States is now landing in a strategic predicament in Iraq.  相似文献   

14.
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在伊拉克正陷入巨大的战略困境。这种困境主要是由美国伊拉克政策的缺陷造成的。具体来说,一是其战略目标缺乏可行性;二是实施手段与战略目标缺乏对应性;三是实施手段之间缺乏平衡。迄今为止,美国仍在延续其错误的伊拉克政策,由此决定了伊拉克可能像过去的越南一样,成为损耗美国国力的战略泥潭。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活动日益频繁:军事演习不断,对台军售增加,今年4月撞机事件后,8月下旬,美国在南海海域又进行了一次双航母战斗群作战演习。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屡有大的动作,使人不得不对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和部署给予更多的关注。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最早可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1898年美西战争后,美国取得了原西班牙的殖民地关岛和菲律宾,从而初步在西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军事立足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美国在欧洲组建北约组织,与苏联对峙,在亚洲则拼凑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包围,从而逐步建立起以美日、美韩、美澳、美菲、美泰等军事条约为基础的亚太前沿军事体系。  相似文献   

16.
Some commentators once saw a new “honeymoon“ in Moscow‘s strong support for Washington following September 11 and decision-makers on both sides even somewhat accepted the notion of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However, Moscow‘s alignment with Paris and Berlin in opposing the second Iraq war caught Washington by surprise.……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问题是影响美国对外战略乃至国际格局的重要因素,其走向问题在国际上有很大争议。本文认为,要准确评估美国在伊拉克的战略前景,必须分析三方面因素,即伊拉克问题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现行政策及其效果、美国能否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第一个因素决定了布什政府不敢也不愿轻易放弃伊拉克,第二个因素说明其现行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第三个因素显示美国具有取得其所谓重建“成功”的能力和手段。由此可见,美国很可能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调整政策以应对挑战,争取实现其不同阶段的动态重建目标,并继续在伊保留某种形式的军事存在,以确保美在伊和大中东甚至“动荡弧”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8.
Dual instability has simultaneously shaken China-U.S.ties and Northeast Asian balance of power,putting on hold a Six-Party Talks that promised to give birth to a region-wide security framework based on...  相似文献   

19.
全球私营军事服务业的兴起是冷战后重要但又最不为人知的新趋势之一,其中尤以美国私营军事服务业的急剧发展最引入关注.美国私营军事服务业的膨胀除了得益于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以外,还离不开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革命和公共管理浪潮推波助澜.私营军事服务承包商在美外交和防务战略中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国内国际负面后果.  相似文献   

20.
Some commentators once saw a new "honeymoon" in Moscow's strong support for Washington following September 11 and decision-makers on both sides even some what accepted thenotion of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However, Moscow's alignment with Paris and Berlin in opposing the second Iraq war caught Washington by surprise. What is more, Washington was deeply grieved at the trial of Yukos Oil boss Mikhail Khodorkovsky coupled with the rout of the Union of Right-ring Forces in the new parlia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